孫連捷(原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安全評價是實現(xiàn)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理想的安全評價包括危險性的確認和危險性的評價。類型分為技術型的定性安全評價、定量安全評價、管理型安全評價和經驗型安全評價,定量安全評價程序分六個階段。
關鍵詞:安全評價類型評價程序
生產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實踐活動。人類在向大自然索取并創(chuàng)造新的物質財富以滿足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同時, 還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勞動者自身免遭傷害。只有辯證地分析生產和安全的關系, 人類才能持久地發(fā)展生產和享有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這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安全科學技術是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的科學, 它是在人類的生產實踐中形成并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隨著安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安全評價愈來愈受到廣泛重視。
安全評價是實現(xiàn)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企業(yè)要做到在生產過程中不發(fā)生傷亡事故和職業(yè)危害, 必須在建設和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作安全評價。否則會留下隱患, 這些隱患不但阻礙生產的正常運行, 而且傷害勞動者, 最終無法達到發(fā)展生產的目標。下面就安全評價的定義、類型和程序作簡要闡述。
1 安全評價
在預測、評價系統(tǒng)危險性時, 認為危險性不超過可接受的危險水平時, 系統(tǒng)就是安全的。這種“可接受的危險水平”必須得到全社會的公認, 即系統(tǒng)的危險性應達到社會允許的危險水平。“社會允許危險標準”取決于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技術狀況, 許多安全專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
理想的安全評價, 包括危險性確認和危險性評價兩個方面, 而危險性評價中的允許范圍, 就是這里所說的社會允許危險標準。參看圖1。
安全評價分為技術型定性、定量評價及管理型評價和經驗型評價。
1.1 技術型定性評價
是一種依靠現(xiàn)有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知識進行安全評價的方法。首先進行正效應和負效應兩個方面的評價,然后作出總的評價。
1.1.1 以正效應為主的評價
(1) 勞動和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
(2) 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國際貿易的開發(fā);
(4) 資源的開發(fā);
(5) 技術水平的提高。
1.1.2 以負效應為主的評價
(1) 健康和安全的惡化;
(2) 環(huán)境的污染;
(3) 資源的損失和消耗;
(4) 心理上的不良影響;
(5) 社會上的不良影響;
(6) 文化風俗的不良影響;
(7) 對產業(yè)和職業(yè)的不良影響。
上述內容,需視具體情況而定。
1.2 技術性定量評價
是用現(xiàn)有的科學原理和安全技術知識對系統(tǒng)的危險性量化。危險性本是一個不定量的相對概念, 它的范圍也是模糊的。為了進行比較、分級,需要進行定量評價。然后根據危險程度的不同,實施相應的必要措施,以求得最優(yōu)結果。
危險的大小, 實際上包括兩方面: 一是事故危險的可能性大小,二是這類事故發(fā)生后對系統(tǒng)中的人、物以及社會上公眾的安全和健康的損害大小。因此,在評價時必須作出科學的估量。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提出的計算危險性公式為: 危險(損失水平/ 單位時間) = 事故發(fā)生概率(危險事件/ 單位時間) ×損失大小(損失水平/ 危險事件)
“危險”的反義詞是“安全”, 因此對危險的評價實際上也是對安全的評價。計算事故危險事件的概率時,可按下列關系式考慮:
事故危險事件概率= 1 - 可靠系數
1.3 管理型評價
是用安全檢查表法和安全審查法對系統(tǒng)進行定性評價。
1.3.1 安全檢查表法(SCL)
(1) 安全管理體制(經營方針、道德觀念、安全計劃等) ;
(2) 建筑物(選址條件、工廠配置等) ;
(3) 工藝過程(潛在危險性、安全設計) ;
(4) 機械設備(不安全的配置、儀器儀表、警報器、防止誤操作裝置、安全裝置等) ;
(5) 原料、成品、半成品(貯存、移動、輸送) ;
(6) 操作(不安全行為、手工操作) ;
(7) 管理(教育訓練、防護用品等) 。
1.3.2 安全審查法
(1) 對安全活動的開展是否有障礙;
(2) 安全活動是否正常進行;
(3) 是否以“安全第一”為主導;
(4) 是否實行了系統(tǒng)安全分析;
(5) 是否把隱患和事故危險源以文件形式做法定記載。
1.4 經驗型評價
是直接依靠專家和管理人員的經驗, 評價系統(tǒng)安全狀態(tài)。
如對某一設備、某一廠房的安全與否進行檢查; 又如安全人員對各個作業(yè)點的巡回檢查;上級組織的各種安全評比和大檢查等。
評價的準確與否, 與評價人的經驗是否豐富、對外部信息的吸收是否準確、思維邏輯是否縝密等因素有很大關系, 即與評價人的素質有關。這正是經驗方法的不足之處。
為了完善經驗型評價的準確度, 使決策趨于科學化, 常常用群體取代個體。為了促進經驗評價向智能評價發(fā)展, 決策過程可以采取專家評估法,或者采用計算機輔助法。
2 安全評價的程序
安全評價必須按科學的方法和程序進行。安全評價程序共分為6 個階段,其內容如下。
第1 階段:準備
(1) 收集資料: 建廠條件、總平面布置、工藝流程及設備配置方式; 原材料、中間產品及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其對人的影響; 運輸系統(tǒng)和方式; 安全裝置的類別和設置地點; 人員配備及組織機構等。
(2) 熟悉文件: 熟悉有關的政策法令、規(guī)程標準和操作指南等。
(3)了解情況:了解人、物、環(huán)境、管理等現(xiàn)狀。
第2 階段:定性評價
用安全檢查表進行檢查和粗略估計。系統(tǒng)定性評價項目包括: 選擇廠址、廠區(qū)布置、原材料及燃料、工藝流程、裝備、動力、通訊、運輸、存貯、崗位及操作、事故預防計劃等。
第3 階段:定量評價
將系統(tǒng)劃分為子系統(tǒng)及單元。每個單元又按物質、容量、溫度、壓力和操作分項計分, 將評分總和,再劃為幾個危險等級。
第4 階段:擬定安全措施
根據定量計算得出的危險登記, 擬定出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5 階段:通過事故信息進行再評價
根據設計內容, 參照同類設備和工藝的事故教訓進行再評價。
第6 階段:用FTA 及ETA 再評價
這個評價步驟較為重要, 因為在定量計算之后,方可作出綜合判斷和評價。
上一篇:作業(yè)條件的危險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