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自身安全評價范圍應包括用人單位全部生產經營活動。
一、安全評價的基本步驟
1.劃分作業活動。
編制一份作業活動表,其內容包括場所、設備、人員和程序,并收集有關信息;
2.辯識危害。
辯識與各項業務活動有關的主要危害。考慮誰會受到傷害以及是如何受到傷害的;
3.確定風險。
對與各項危害有關的風險做出評價。在評價時,還應考慮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失效所造成的后果;
4.風險分級。
根據風險大小進行分級,為建立最優化的安全預防措施計劃提供決策依據;
5.制定安全預防措施計劃。
編制計劃和措施以處理評價中發現的、需要重視的任何問題。并保持現行控制措施適當和有效;
6.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評價。
針對已修正的控制措施,定期重新評價風險。當條件變化造成評價結果受到顯著影響時(例如工藝改變或增加新設備等),則應對相應作業活動進行重新評價。
二、安全評價工作過程
1.成立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工作小組
安全評價活動參加人員應為全體員工,不能只限于安全管理人員。只有全體員工都知道作業活動中存在的危害,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才能落到實處。為做好安全評價工作,企業應成立工作小組,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做好此項工作。
(1)公司級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工作小組
組長:最好由安監部負責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的人員擔任。
組員:應包括各主要部門(車間)負責安全、生產、消防保衛等管理或技術人員;另外還應有公司總部內設備、工藝、控制、消防保衛等部門的有關管理或技術人員參加。
(2)部門(車間)級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工作小組
組長:由各部門(車間)負責安全工作的人員擔任。
組員:應包括各部門(車間)負責安全、生產、消防保衛等的有關人員以及熟悉生產工藝的現場操作工。
2.劃分作業活動
評價過程中為減少遺漏環節,應對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劃分,并收集和登記必要的信息。作業活動除了包括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外,還必須包括不常見的、臨時性的活動,例如:維修、異常處理等活動。作業活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1)用人單位廠房內外的各作業地點(場所);
(2)生產過程或所提供服務的各個階段;
(3)有計劃的工作和臨時性的工作;
(4)確定的任務(如駕駛)。
一個用人單位通常有多種作業活動,對作業活動劃分的總要求是:所劃分出的每種作業活動既不能太粗,如包含多達幾十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也不能太細,如每個作業步驟都作為單個作業活動。任務類似、設備類似、工藝基本相同,且在同一車間內的作業活動可以統一考慮,例如:機械加工車間不同沖壓作業可以統一劃分為沖壓加工作業、模具調換作業、沖壓設備維修作業。
各評價小組人員應在仔細分析研究本部門(車間)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列出本部門(車間)的作業活動類型。
3.作業活動信息要求
各項作業活動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1)作業場所;
(2)通常(偶然)執行此任務的人員;
(3)受到此項工作影響的其他人員(如訪問者、承包方人員、公眾);
(4)已接受此任務的人員的培訓;
(5)為此任務準備好的書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證上崗程序;
(6)可能使用的裝置和機械;
(7)可能使用的電手動工具;
(8)原材料須用手移動的距離和高度;
(9)所用的服務(如壓縮空氣);
(10)工作期間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質;
(11)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態的物質(如煙氣、氣體、蒸汽、液體、粉塵、粉末、固體);
(12)與所進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裝置和機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質有關的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包括作業規程);
(13)現有的控制措施;
(14)過去發生過的危害性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
各評價小組人員應針對本部門(車間)的各項作業活動,通過現場實際調查或與現場作業人員訪談,了解各項作業活動的有關信息,并填寫《作業活動信息表》。
4.危害辨識
根據作業活動信息,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找出各項作業活動中的潛在危害性事件(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事件)。較好的做法是在對各項作業活動進行仔細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各項作業活動中的主要事故類型,分析可能導致這些事故的危害性事件,并對造成這些危害性事件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現場實際的控制措施,提出應進一步改進的措施,控制或減少危害性事件的發生,從而控制或減少事故的發生。
危害辨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別進行:
(1)從危險物質入手,考慮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故(火災、爆炸、中毒、灼傷、凍傷等);
(2)從機械設備、機動車輛、手動工具入手,考慮會對人或物產生什么危害;
(3)對物理因素進行分析,包括電、噪聲、振動、電磁輻射、運動物(拋射物、飛濺物、堆料垛滑動等)、粉塵與氣溶膠等;
(4)對作業環境進行分析,包括作業空間狹窄、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氣溫過高、氣溫過低、高溫高濕、地面打滑等;
(5)有無生物性危害,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等;
(6)從心理、生理因素分析,包括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辨識功能缺陷等。
在對導致危害性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時,可以從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5.確定風險
常用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嚴重度來表示風險大小。按評價結果類型可將風險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等二種。用人單位自身做安全評價時,建議采用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方法的主要優點是簡單、直觀、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達出設備、設施或系統的當前狀態;其缺點是評價結果不能量化,評價結果取決于評價人員的經驗,對同一評價對象,不同的評價人員可能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該方法的另一個缺點是需要確定大量的評價依據,因為必須根據已經設定的評價依據,評價人員才能對設備、設施或系統的當前狀態給出定性評價結果。
上一篇:礦山勞動保護及職業危害評價內容
下一篇:安全性評價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