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目的(一)
設置目的
職業危害分級是企業衛生工作,實現科學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職業危害分級,可使企業掌握職業危害的致因,嚴重程度,接觸人員的數量等;以便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理計劃,控制或減少職業危害,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適用范圍(二)
適用范圍
根據國家標準,對從事生產性毒物、粉塵、高溫、體力勞動強度等四項作業進行分級。
查證方法(三)
查證方法
3.1接觸三、四級有毒作業人數比率,根據《生產性毒物作業分級》標準進行分級;有害作業的危害程度的級別,引用《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規定56種毒物的級別。
3.1.1表3-6-1查表進行分級:
表3-6-1 有毒作業分級表
毒物超標倍數 有毒作業級別 毒物危害程度級別 |
0 |
>0 ~1 |
>1 ~2 |
>2 ~4 |
>4 ~8 |
>8 ~16 |
>16 ~32 |
>32 ~64 |
>64 |
Ⅳ |
|
|
|
|
|
|
|
|
|
Ⅲ |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Ⅱ |
|
|
|
|
|
|
|
|
|
Ⅰ |
|
|
|
|
|
|
|
|
|
*跨兩區方格的級別:從左到右,有毒作業時間<2h,依次分別為一、二、三級; >2h,依次分別為二、三、四級。
按照國標舉例:
屬于Ⅰ級毒物(毒力最高)的有: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無機化合物,氯乙烯、鉻酸鹽及重鉻酸鹽,黃磷,鈹及其化合物,對硫磷,羰基鎳,八氟異丁烯,氯甲醚、錳及其無機化合物,氰化物。
屬于Ⅱ級毒物的有:三硝基甲睛,鉛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睛,四氯化碳,硫化氫,甲醛,苯胺,氟化氫,五氯酚及其鈉鹽,鎘及其化合物,敵百蟲,氯丙烯,鋇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屬鎳,甲苯二異氰酸酯,環氧氯丙烷,砷化氫,敵敵畏,光氣,氯丁二烯,二氧化碳,硝基苯。
3.1.2 填寫有毒作業分級記錄表,并計算接觸三、四級毒物作業人員比率:
表3-6-2 有毒作業分級記錄表
有 害 作業點名 稱 |
接觸 人數(人) |
毒物名稱 |
毒物危害程度(級別) |
國標 規定 (mg/m3) |
測定 結果(mg/m3) |
超標倍數 |
有毒作業 勞動時間 |
定級 | |
<2h |
≥2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接觸Ⅳ級粉塵危害程度作業人員比率,可根據《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的規定:對于非毒物性粉塵,采用作業人員的接塵量來表示(每人每日總通氣量)單位:升。
3.2.1按表3-6-3進行分級。
表3-6-3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分級表
粉塵中二氧化硅含量(%) |
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升/日、人) |
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 | |||||||
0 |
~1 |
~2 |
~4 |
~8 |
~16 |
~32 |
~64 | ||
<10 |
~4000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6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