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院簡介
落于東湖之濱的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是以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土木工程及安全工程學科為特色的重要的工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實驗設備和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多年來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高質量人才,并為我國的許多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建設、交通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等做出了突出貢獻。全院教職工160余人,其中俄羅斯科學院、工程院雙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引進到校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19人、教授38人,副教授46人,進博士后流動站4人。有博士后流動點1個,博士學位學科點6個,碩士學位學科點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一個、省部級重點學科一個,211重點建設學科一個,工程學院有8個本科專業和1個基礎學科。自“九五”以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等各類科學研究與開發項目近百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余項,公開出版中外科技著作30余部;在校本科生1998人,研究生600多人,工程碩士600多人。學院下屬有巖土鉆掘與防護教育部防護中心、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環境巖土技術”等實驗室,實驗設備及能力均居國內領先地位,為許多大型工程提供了準確、及時的實驗數據,非開挖鋪管技術也在國內處于先進行列。
我院下設4個系1個課部5個教學機構,并設有勘察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科研機構12個。它們是: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系、土木工程系、勘察與基礎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學課部;勘察建筑設計研究院、爆破開發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城市地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巖土工程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室、鉆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區域環境與災害防治研究中心、地鐵與隧道工程研究室、掘進工程研究所、地質災害治理研究所。
工程學院正形成以地質工程學科群與巖土工程學科群為龍頭的,集教學、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學科綜合優勢。其研究范圍己涵蓋城市地質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及能源的工程地質勘查、巖土鉆掘、基礎工程設計與施工、城鎮建筑工程設計、地質災害的機理、預測與對策、高邊坡穩定性預測、大型工程選址、安全技術及工程等領域。我院的建設目標是在本世紀初,辦成在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集教學、科研、開發于一體的重要的工程技術人才與學術研究基地。
安全工程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本科創辦于1988年,1993年12月獲“安全技術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經湖北省學位辦批準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2年經批準與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聯合共建“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點。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安全工程”博士點。
本學科點有一支銳意進取的學術隊伍,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并承擔重要科研課題提供了基本前提,本學科學術帶頭人在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等重要組織任職,多位教師在全國及地區性安全科學技術類學術團體任重要職務。
近年來,實驗設備與條件、圖書資料及電子媒體逐步完善,保障了人才培養與科研的需要;教學質量提高,招生規模擴大,十余年來,分配渠道暢通;科研的層次與經費有了明顯提高,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成果;本學科與美國、俄羅斯、挪威、港、澳、臺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此外,我校主辦了教育部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安全與環境工程》。本學科點在安全生產領域有較大的影響與較強的實力,為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掌握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地下工程安全學以及部門安全工程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掌握安全原理、現代安全管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事故預測與控制、安全檢查與評價等基礎知識;掌握電子學、環境檢測、噪聲振動設計以及工業防毒的基礎理論和技能;掌握應用計算機進行安全工程與通風設計、安全模擬、計算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掌握安全法規、安全分析、安全心理學與安全經濟學等知識;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學校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是國家辦有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是一所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人事部授權可自行審批增列博士生導師、自行審定教授任職資格的大學;是一所以地球科學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創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系(科)合并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下一篇: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