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事故的事后分析中發現,駕駛員因服用有關藥物而導致交通肇事的現象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奧地利科學家柯瓦格涅夫調查了9000例交通事故的原因,發現16%是因為駕駛員服藥后所致。因此,生病后吃什么藥,對于駕駛員來講尤要慎重,因為有些藥物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服用這類藥物后,駕駛員有可能出現困倦、駕駛動作不協調等癥狀,以致于發生不應發生的交通事故。
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無非是引起興奮或抑制。這類藥物有:
(1) 鎮靜催眠類
如治療失眠而用的安定、利眠寧、安眠酮、利血平、塞杜可辛等,具有鎮靜及催眠作用。從而導致駕駛員感覺、動作遲緩,影響駕駛員對信息的處理,由此發生車禍。
另外,還有用于治療各種過敏疾病的撲爾敏、暈海寧、非那根,治療感冒用的速效傷風膠囊。這些藥主要對人體中樞系統抑制較強,會引起駕駛員瞌睡、鎮靜、眩暈、乏力等。在使用這類藥物后,駕駛員應絕對禁止駕車,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2) 興奮劑類
如咖啡因、可卡因、非那明和氨基丙苯等。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與鎮靜劑恰恰相反,它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抵抗疲勞。駕駛員服用這種藥后,會出現疲勞感降低,睡意消失,智力和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思維活動改善和反應速度快等。但同時也會使機體有某些協調因素失控和減退,影響判斷力。可卡因還會使人產生狂妄的感覺,以致喪失警惕,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而導致駕駛時的輕率行為。
(3) 致幻劑
主要有用于鎮痛的嗎啡、可卡因和杜冷丁。其作用是能強烈地抑制人的中樞神經,過多地使用將使人成癮,產生各種各樣的幻覺,神經錯亂,并出現與精神分裂癥相似的癥狀。服用這種藥物后駕車極易發生車禍。
(4) 其他
還有許許多多治療胃痛、膽絞痛、腎絞痛、呼吸、血液循環器官和眼疾的藥品,能夠導致瞳孔的擴張和收縮,使眼睛的調節能力下降,視敏度降低,目測力變壞,視野范圍縮小,視物模糊。如阿托品、普魯本等。駕駛員在使用時應問清楚,出車之前盡可能少用,以確保行車安全。
上一篇:如何制伏“闖禍”的飛輪
下一篇:汽車故障診斷“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