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觸電
觸電也稱電擊,是一定電流或電能量通過人體所引起的電損傷。誤觸電路或使用漏電設備以及火災、地震和大風災害等導致漏電,都是造成觸電的主要原因。
應急要點>>>
●發現有人觸電后,應立即關閉開關、切斷電源。若無法及時斷開電源,可用干木棒、皮帶、橡膠制品等絕緣物品挑開觸電者身上的帶電物品。
●立即撥打報警、急救電話。
●解開妨礙觸電者呼吸的緊身衣服,檢查觸電者口腔,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則應取下。
●立即就地搶救。如呼吸停止,應采用人工呼吸法搶救;如心臟停止跳動,應進行人工胸外心臟按壓法搶救。
●如有電燒傷的傷口,包扎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專家提示>>>
◆專業從業人員應在帶電作業前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
◆使用電器設備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不能私拉亂接電線。
◆如在戶外發現落地或浸入水中的電線,無論其帶電與否,都應視為帶電。應遠離,不要用手去撿拾,并立即告知供電部門(撥打95558)。
◆千萬不能用濕物品去接觸帶電者身上的帶電物品以及電源開關、插口,不能用手去拿電線或接觸沒有脫離電源的人。
2.猝死
猝死是指人在正常工作、生活或運動時,自然發生、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
應急要點>>>
●立即就地將病人平放在硬板或地上,進行心肺復蘇法搶救,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施救者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觸及病人喉部氣管正中部位,對男病人可先觸及喉結,然后向施救病人喉部氣管正中方向滑移2至3厘米,在氣管旁軟組織處輕輕觸摸頸部動脈,檢查有無搏動。檢查時間不要超過10秒鐘。不要用力過大,不要同時觸摸兩側,不要壓迫氣管。
●緊急服用急救藥物。心絞痛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服用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
專家提示>>>
◆千萬不要隨意搬動病人。
◆運送病人必須使用急救車,不要用出租車或其他車輛。
◆不要驚慌失措、大喊大叫,避免加重病人病情。
3.毒蛇咬傷
湖南省分布的毒蛇主要有蝮蛇、五步蛇和銀環蛇3種。毒蛇咬傷多見于夏、秋季。毒蛇口內有毒腺,通過排毒管與毒牙相連,當毒蛇咬人時便把毒腺內的蛇毒素注入人體組織。蛇毒按其性質可分為: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類。
應急要點>>>
●綁扎傷肢。傷者應立即坐下或臥下,放低被咬的肢體,迅速用鞋帶、褲帶之類的繩子綁扎傷口的近心端,如手指被咬傷可綁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傷可綁扎肘關節上;腳趾被咬傷可綁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傷可綁扎膝關節下;大腿被咬傷可綁扎大腿根部。然后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用工具吸,將毒液排出體外。綁扎部位每15~30分鐘放松1~2分鐘,綁扎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避免肢體缺血壞死。
●清洗傷口。立即用涼開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洗掉傷口外表毒液。
●切開傷口排毒。如傷口內有毒牙殘留,應迅速挑出,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銳物(使用前最好用火燒一下消毒),以牙痕為中心做十字切開,深至皮下,然后用手從肢體的近心端向傷口方向及傷口周圍反復擠壓,促使毒液從切開的傷口排出體外,邊擠壓邊用清水沖洗傷口,沖洗擠壓排毒須持續20~30分鐘。此后如隨身帶有茶杯可對傷口做拔火罐處理,先在茶杯內點燃一小團紙,然后迅速將杯口扣在傷口上,使杯口緊貼傷口周圍皮膚,利用杯內產生的負壓吸出毒液。如無茶杯,也可用嘴吮吸傷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須無破損、無齲齒,否則有中毒的危險。吸出的毒液隨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
●局部降溫。排吸毒液后,用冷水局部冷敷降溫。如有條件,最好先將傷肢浸于4~7攝氏度的冷水中3~4個小時,然后改用冰袋、冷毛巾在傷處及四周冷敷,以減緩人體吸收毒素的速度。
●若身邊備有蛇藥可立即口服以解內毒,傷者口渴時可以喝水,但不要飲酒及喝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緊急送醫院治療。
專家提示>>>
◆毒蛇咬傷后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跑動,盡量保持傷口部位不動,避免毒液快速向全身擴散。
◆一旦被蛇咬傷,要迅速初步判斷是否是毒蛇咬傷,一是看蛇形: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紋,尾短而細;無毒蛇頭多呈橢圓形,身上色彩單調,尾細而長。最好將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診斷參考。二是看傷口:毒蛇咬傷的傷口表皮常有1對大而深的牙痕,或2列小牙痕上方有1對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斷牙;無毒蛇咬傷則無牙痕,或有2列對稱的細小牙痕。如果蛇咬傷發生在夜間無法看清蛇形,從傷口上也無法分辨是否為毒蛇所傷時,千萬不可等待傷口情況是否發生變化來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此時必須按毒蛇咬傷進行處理。
◆經常野外作業者,應常備解蛇毒藥品以防不測。
4.骨折
骨折不論在平時或運動時都可發生,骨折的原因可分為外傷性和病理性兩大類,外傷性骨折較為常見。
應急要點>>>
●用雙手穩定及承托受傷部位,限制骨折處的活動,并放置軟墊,用繃帶、夾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傷肢。
●如上肢受傷,則將傷肢固定于胸部;前臂受傷可用書本等托起懸吊于頸部,起臨時保護作用。下肢骨折時不要試著站立,將受傷肢體與健側肢體并攏,用寬帶綁扎在一起;脊柱骨折應將病人放于擔架上,平臥搬運,不要讓病人在彎腰姿勢下搬動,以免損傷脊髓。
●應墊高傷肢,減輕腫脹。
●如傷肢已扭曲,可用牽引法將傷肢輕沿骨骼軸心拉直;若牽引時引起傷者劇痛或皮膚變白,應立即停止。
●完成包扎后,如傷者出現傷肢麻痹或脈搏消失等情況,應立即松解繃帶。
●如傷口中已有臟物,不要用水沖洗,不要使用藥物,也不要試圖將裸露在傷口外的斷骨復位。應在傷口上覆蓋滅菌紗布,然后適度包扎固定。
●如傷口中已嵌入異物,不要拔除。可在異物兩旁加上敷料,直接壓迫止血,并將受傷部位抬高,在異物周圍用繃帶包扎。千萬注意不要將異物壓入傷口,造成更大傷害。
●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專家提示>>>
◆千萬注意救助動作,不要加重傷者損傷。
◆注意滅菌消毒,不要使傷口感染或導致破傷風。
5.呼吸道異物阻塞
呼吸道異物阻塞是指急性的外在或內在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的阻塞或障礙。如果呼吸道阻塞不能迅速解除,將發生完全性的呼吸、心跳停止。
應急要點>>>
●救護者可站在病人身后,用雙手抱住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拇指的一側抵住病人的上腹部劍突下、肚臍稍上處,另一只手壓住握拳的手,兩手用力在病人腹部做快速向內上方向的擠壓動作。
●當病人意識不清、昏迷倒地時,救護者應面向病人,兩腿分開跪在病人身體兩側,雙手疊放,下面手掌根放在病人的上腹部劍突下、肚臍稍上處,朝病人上腹部做快速向內上方向的擠壓動作。
●嬰幼兒發生呼吸道異物阻塞時,須將患兒面朝下,頭部低于身體,放在救護者的前臂上,再將前臂支撐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撐患兒的頭、頸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擊患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使其吐出異物。如果無效,可將患兒翻轉過來,面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頭低于身體,用食指和中指猛壓其下胸部(兩乳頭連線中點下方一橫指處),反復交替進行拍背和胸部壓擠,直至異物排出。
●對呼吸停止者,排出異物后應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專家提示>>>
◆當兒童或老年人被異物阻塞呼吸道時,應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如遇孕婦或肥胖人士發生事故時,應垂直按壓胸骨下部。
6.溺水
溺水是指被水淹的人由于呼吸道遇水刺激發生痙攣,收縮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需要緊急搶救。
應急要點>>>
●發現溺水者后應盡快將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現場水情,不可輕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救生圈等救人。
●將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開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異物,如淤泥、雜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暢。
●倒出腹腔內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誤搶救時間。倒水方法:將溺水者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朝下,按壓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
●當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極為微弱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時施行胸外心臟按壓法。
專家提示>>>
◆因呼吸、心跳在短期恢復后還有可能再次停止,所以千萬不要放棄人工呼吸,應一直堅持到專業救護人員到來。
◆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采取報警求助的方式。
◆意識喪失者,應置于側臥位,并注意為溺水者保暖。
◆進行現場搶救的同時,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7.燙傷與燒傷
燙傷和燒傷事故常見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的燒傷更為多見,如能及時采取救助手段,可有效減緩傷害程度。
應急要點>>>
●燙傷后,要迅速除去熱源,離開現場,在第一時間用清水沖洗傷口10分鐘以上。如燙傷較輕無傷口,可用獾油、燙傷藥膏或牙膏涂在患處。
●對燒傷者,在隔斷熱源后,應盡量使其呼吸暢通,然后小心除去傷者創面及周圍的衣物、皮帶、手表、項鏈、戒指、鞋等。對粘在創面的衣物等,應先用冷水降溫后,再慢慢地除去。
●當遇到嚴重燙傷或燒傷病人時,應用敷料(如清潔的布料等)遮蓋傷處,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專家提示>>>
◆接觸高溫、電或化學品時,要特別注意保護皮膚的安全。
◆即使是輕度燙傷或燒傷,在自行處理后,也應該去醫院就診。
◆如燙傷或燒傷嚴重,不可使用燙傷藥膏或其他油劑,不可刺穿水皰。
8.心肺復蘇
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簡稱心肺復蘇,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擠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應急要點>>>
●任何急救開始的同時,均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搶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確,F場安全,確定病人呼吸、脈搏確實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
●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臥于堅實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跪于病人肩與腰之間的一側。
●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病人鼻翼兩側,另一手食指與中指抬起患者下頜,深吸一口氣,用口對準病人的口吹入,吹氣停止后放松鼻孔,讓病人從鼻孔呼氣。依此反復進行。成人病人每分鐘14~16次,兒童每分鐘20次。最初的6~7次吹氣可快一些,以后轉為正常速度。同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胸部,操作正確應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氣流逸出。
●胸外心臟按壓:讓病人的頭、胸部處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堅硬的地面上。搶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疊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利用身體部分重量垂直下壓胸腔3~5厘米(兒童3厘米,嬰兒2厘米),然后放松。放松時掌根不要離開病人胸腔。擠壓要平穩、有規則、不間斷,也不能沖擊猛壓。下壓與放松的時間應大致相等。頻率為成人每分鐘80~100次,兒童每分鐘100次,嬰兒每分鐘120次。
專家提示>>>
◆心跳驟停時間不長時(3至4分鐘內)可進行心肺復蘇法。
◆實施心肺復蘇法時,應將病人仰臥在平地或硬板上。
9.胸腹外傷
當發生利器刺入胸、腹部或腸管外脫事故時,不能隨便處理,以免因出血過多或臟器嚴重感染而危及傷者生命。
應急要點>>>
●已經刺入胸、腹部的利器,千萬不要自己取出。應就近找東西固定利器,并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
●因腹部外傷造成腸管脫出體外,千萬不要將脫出的腸管送回腹腔。應在脫出的腸管上覆蓋消毒紗布或消毒布類,再用干凈的碗或盆扣在傷口上,用繃帶或布帶固定,迅速送醫院搶救。
●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專家提示>>>
◆如果拔出刺入胸、腹部的利器,會造成傷者大出血,危及生命。
◆如自行將外脫的腸管送回腹腔,極易造成嚴重感染。
10.眼灼傷
各種化學物品的溶液或粉塵意外進入眼內,或不慎接觸到強烈的化學氣體,都有可能引起眼灼傷。
應急要點>>>
●眼睛被化學物品灼傷后,應盡快用大量清水如自來水、蒸餾水沖洗眼睛。
●沖洗時不要濺及未受傷的眼睛。
●可以把整個面部泡在水里,連續做睜眼和閉眼的動作。
●沖洗后,用清潔敷料覆蓋保護傷眼,迅速前往醫院。
專家提示>>>
◆眼睛受到傷害,要立即就地取清水沖洗。
◆不要用手揉眼睛。
◆自己沖洗后,仍需及時到醫院治療。
上一篇:突發事件安全自救須知
下一篇:地下場所發生火災如何快速安全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