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一座擁有7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每天,在倫敦的地鐵里,都有將近300萬人往返在200多英里長的地鐵線上。這個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的中心就是皇家地鐵站。5條不同的地鐵線路經過這里。
1987年11月18日晚7點半,當濃煙從一個手扶電梯下悄悄升起時,僅過了幾分鐘,火焰就把這個迷宮般的通道變成了一個死亡的深淵。
地獄般的皇家地鐵站
火焰迅速沿電梯向上蔓延。13分鐘后,第一輛消防車抵達皇家地鐵站。只過了一會兒,可怕的熱浪和濃煙突然從下面席卷上來,涌入售票廳。消防隊員立即投入行動。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沖進火場,因為大量的水噴出后產生了很多蒸汽,在人們面前形成了一堵由煙、蒸汽和水組成的墻,讓人完全迷失了方向。而且,隨著火勢的擴大,消防隊員們幾乎只能爬著去了解火情。
隨著火勢的蔓延,人們既不了解火情,也不清楚有多少乘客被困在里面。
終于,消防隊員設法沖進了售票廳。他們發現地板上躺著不少被燒傷的人。大部分人的燒傷都很嚴重,他們被運到了附近的醫院。
在地下,一條主要的通道被火焰堵死了。火焰已由皮卡德利地鐵線順電梯延伸到了售票大廳。它吞沒了整個大廳。同時,煙霧沿電梯向下席卷了下層站臺,那里正有列車進站。
站臺上一片混亂。消防員不清楚車站的布局。應該還有一條安全通道——米特藍史忒通道,可以讓乘客們脫險。但現在惟一的出路只能是站臺上的列車了。可一些列車已接到指示不能停車,它們離開了這些正在慌張逃命的乘客。另一些車確實運走了一部分乘客。但新下車的乘客重新擠滿了站臺。消防人員指揮人群離開了著火的電梯,來到另一層站臺——維多利亞地鐵,再從那里登上了另一部電梯。但這部電梯又把他們帶回了正在著火的售票廳。于是,人群被迫向回轉,慌慌張張地擠到一部仍在向上運行的電梯上。
再看地面的情況。火勢越發兇猛了,消防人員很快就被熱浪和煙霧籠罩了。更多的消防隊員在尋找那些受傷的乘客。他們穿過火焰,奮力趕到被困在地下的乘客身邊去。
這場大火導致31人慘死在地獄般的皇家地鐵站。其中17具尸體被燒得面目全非,難以辨別。一位名叫寇寧·堂寧的消防隊員,也被大火困在地鐵里而死于嚴重燒傷。
災難之源
數十年來,無數乘客安全地乘坐過倫敦地鐵。但皇家地鐵站的大火,把整個地鐵系統的安全問題暴露了出來:每一個地鐵站都只有很少的安全通道。一旦發生火災,這些地鐵站很可能會立即變成一個封閉的大火爐。人們只能把在地鐵里遭遇火災,看作是生命中必須承受的一種風險。正如醫學博士康尼·瑞帝雷所說,火災必然會發生,因為它已經在其它地方發生了,它也會在倫敦發生。所有老式地鐵站的老式消防系統早晚要出問題。像倫敦、紐約、巴黎、漢堡這些城市,總會有火災發生的,這很自然,因為一切都太陳舊了。
而據火災調查法律顧問偌格·亨德什的介紹,在近一百年來有關電梯火災的記載中,有些記載和皇家地鐵站皮卡迪利線第4號電梯發生的情況完全一樣。但我們卻從不知道去對火災進行分析,更沒有負起這個責任來,完善相關的防火措施。
倫敦市民們強烈要求調查火災原因。人們已對地鐵的管理者失去了信任。
皇家地鐵站的技術專家們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找出起火原因;鹎槭加谄たǖ侠上手扶電梯的中間部位。那下面到處是煙頭、零件、灰塵,以及常年堆積在地鐵設備旁的碎石之類的小東西。
眾所周知,地鐵里是不準吸煙的。于是,當人們站在手扶電梯上即將到達地面時,就自然而然地開始點煙了。不幸的是,手扶電梯上有很多縫隙,而且蓋在縫隙上的擋火板又有30%被碰掉了,因此吸煙的人都有可能把煙頭或火柴頭扔進電梯縫中去。也可能,這些東西會落到電梯下面的潤滑油和絨毛上去。
為了弄清楚是不是吸煙者引起的皮卡迪利線電梯火災,專家們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做了一個小試驗。
這個試驗共做了4次。前3次專家們把煙頭扔進電梯扶手和腳踏板間的縫中去。但這不足以引燃電梯縫下面的易燃物。當專家們把一個仍在燃燒著的火柴頭扔到易燃物上時,縫下面的易燃物就著起火來。幾秒鐘后,火焰就已經沿著電梯軌道蔓延了近一米遠。6至7分鐘內,火就從下面引燃了扶手桿,并在電梯下面蔓延開來。試驗顯示,一個小小的火柴頭,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皇家地鐵站燒掉。
調查最后確定,是煙民們引起了皇家地鐵站的這場大火。那么,這一點火星又是如何變成一起毀滅性的大火的呢?
在徹底摧毀了皇家地鐵站的這場大火之后,消防隊立即把災難現場拍成了錄像。錄像保留了這場可怕大火殘留下的許多細節。這些材料向人們解釋了,為什么一點小小的火種能在瞬間變成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
從錄像上看,受害者都是朝向出口方向的,他們都面朝地趴著。這說明他們是在竭盡全力向外跑的時候,因為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被燒死的。這種判斷也可以從他們每個人身上衣服的燃燒情況得到證實。因為,他們的衣服都是背部被燒壞了,沒有一個人是從前面被燒壞的。
尸體解剖也再一次證實,大部分遇難者都是由于呼吸了火災產生的高熱毒煙而死亡的。是毒煙先于火焰沖進了售票廳。它的效果立竿見影。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有毒氣體呢?在倫敦地鐵站進行調查的專家們認為,罪魁禍首是地鐵通道天花板上的油漆。它含有聚胺酯,能夠抗腐蝕。這種油漆見火很快就會燃燒,并產生一種能致人于死地的有毒氣體。
原子能管理局的人用計算機模擬出了從電梯通道至售票廳之間的空氣流動狀況,結果讓人感到十分意外。他們看到火勢開始在電梯里向上移動,并不是想像中的那種垂直燃燒。它沿著電梯的斜坡擴散開來,燃燒著電梯的兩邊,并拾級而上,直到發展成為更大的火焰。隨著火焰的增長,它們開始燃燒更多的空氣,這時,火焰已漫出通道。氣流迫使火勢發生更大的傾斜,把通道變成了一個火焰發射器,發射著巨大的熱能。它們以每秒10米的速度橫沖直撞。到達電梯頂端的火焰,以驚人的速度噴射到售票廳內。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約40秒,售票廳里沒有人能意識到它們的到來。
通過試驗,人們發現,油漆在火勢蔓延過程中只扮演了一個次要角色。引起火勢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道效應”。火焰在通道中斜躺著,電梯又有許多木質結構,為大火提供了燃料,而且,實際上,火焰還在預熱著前面的木制燃料。這就使得火勢能很快地沿電梯迅速向上攀爬。
皇家地鐵站的這次災難的規模是空前的。它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事實上,倫敦地鐵系統對這些火災隱患早就知道,但他們并沒有采取足夠的防范措施。吸煙確實是被禁止的,但因為沒有相應的執行措施,人們照樣能隨心所欲地吸煙。安裝在皇家地鐵站里的電梯,屬MH系列的一種,它們隱藏著嚴重的火災隱患,惟一的預防辦法就是要經常對其進行清理;馂陌l生后,本來是可以用水來控制火情的,而且在電梯上也裝有滅火系統;馂陌l生那天,一位地鐵值班人員就從消火栓柜旁跑過,但他忘了這個系統,沒有使用它。有關部門也沒有對職工進行過戶外防火培訓。地鐵站的工作人員甚至被告知,除非火勢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否則不要通知消防隊。災難發生那天,地鐵站一片混亂,因為站內的工作人員不清楚車站的整個布局。乘客們本來可以從另一條安全通道脫險的,但他們卻又跑回售票大廳,并在那里喪命。倫敦地鐵系統管理人員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他們總以為火災是不可避免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最終導致了31人死亡,皇家地鐵站成為一片廢墟。當調查報告公諸于世的時候,倫敦地鐵系統的主管瑞德雷博士被迫辭職。
經歷了這場災難后,皇家地鐵站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地鐵系統,F在任何走進皇家地鐵站的人都會看到,它和十幾年前完全不同了。絕大部分的木制設施和可燃材料都被換掉了,F在這里已經真正作到了一塵不染,并真正實現了禁煙。人們從內心認識到,在這里吸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