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急性職業性損害中毒事故的應急救援

2009-07-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急性職業性損害中毒事故應急救援是指各種原因,不同有毒有害物質造成眾多人員突發急性中毒及其他較大社會危害時,為及時控制危害源,搶救受害人員,指導群眾防護和組織撤離,消除危害后果等而組織的救援活動。

  急性職業性損害中毒事故的應急救援主要是現場急救,因為急性中毒常發生在意外的突發性事故中,常為群體發病,故現場的及時、準確搶救處理受害者,對其健康及疾病轉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搶救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須爭分奪秒地果斷處理,如接觸毒物工人的自救互救(包括安全脫離現場)、該廠礦醫師及衛生員的現場搶救、報警、堵源、消除化學物質危害源、防止毒物擴散和對人體的繼續作用是基本措施;另一方面則是醫學救援,采取正確、迅速的急救措施去處理各類中毒者。但正確的處理來源于正確的診斷,正確的診斷來源于生產現場的實踐,各種毒物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毒性,對人體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種化學毒物的特性和毒性,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現場急救和處理。
  
  一、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的危害及救援特點

  化學事故是災難醫學的重要內容。50年代以來,各發達國家不斷發展化學工業,化學事故也與日俱增。我國目前生產的化學物多達3.7萬種以上,每年約有上千個新品種投放市場,在化學品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屢有發生。

  國外記載最早的化學災害性事故是在1917年法國貨船“蒙特布蘭克”號駛入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船上滿載戰場急需的TNT、苦味酸、火膠棉及苯,該船在港口與比利時“伊莫”船相撞,隨后發生強烈爆炸,死亡人數2000名以上,市內一所學校的550名兒童中,僅有7名幸存者。約有25000人無家可歸,市中心方圓4公里被夷為平地。1984年美國在印度博帕爾聯合碳化廠生產農藥西維因發生異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20余萬人受害,2500人喪生。目前估計留有后遺癥人數達4.5萬人,有60萬人要求賠償,成為震驚的國際性災難事故。1994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死亡10人,昏迷75人,5000人接受治療。我國1979年溫州化工廠液氯鋼瓶內殘存液體石蠟,致在灌裝液氯時發生爆炸,泄漏氯10.2噸,1208人接受治療,中毒者達779人,死者達59人。1987年安徽毫州化肥廠在運輸途中發生液氨槽車爆裂。泄漏氨6噸,87人接受治療,56人中毒,10人死亡。1993年深圳貯運倉庫的危險品硝酸銨爆炸起火,燃燒爆炸達16小時之久,造成3棟倉庫炸毀,12棟局部燃燒,市內局部停電、停水,停產,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受傷141人,死亡15人。據報告統計我國急性中毒年均發生2000例,死亡1331例。經核實,漏報率74.3%,由此估計年均急性中毒人數達萬人,農藥中毒約10萬人次。

  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系一突發性的意外事故,其應急救援具有以下特點:

  1.突發性  累及人數多、病情重,同時危及范圍大,因此需要提供最快速、最有效的醫療急救服務。

  2.復雜性  引起化學事故的化學品種類繁多,不同化學物所致機體損害的靶器官不同,有時急性中毒化學事故是由多種化學品混合作用的結果,臨床上可顯多器官受損。此外,毒物往往通過多種途徑侵入人體,使受害者病情錯綜復雜,有的中毒病員并發化學性灼傷。

  3.緊迫性  事故發生時,有大批病員同時到達,因此要有訓練有素與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根據病情及時做好分類工作,以保證重點、兼顧一般。

  4.接觸者病情輕重與接觸途徑、接觸時間、接觸量及個體易感性有關。兒童、老年人、孕婦及體弱多病者較為敏感,在救援中他們應受到重點保護。

  5.對某些可能出現遲發癥狀的化學物接觸者,早期雖無明顯癥狀與體征,仍需要安靜休息、觀察1~2天。如有機錫、溴甲烷、光氣、氮氧化合物、有機氟裂解氣及殘液氣等。

  6.造成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常見的毒物有:①刺激性氣體,如氯氣、氨氣、光氣、氮氧化合物、硫酸二甲酯、二氧化硫;②窒息性氣體,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③易于經皮膚吸收的毒物,如有機磷酸酯、苯胺等。急性中毒事故多發生于化工、煤炭、輕工、冶金及鄉鎮工業等部門,不僅多發生于毒物生產車間,也常見于運輸、儲存和使用化學晶等部門。應針對上述情況,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救援措施。

  7.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常影響廠區或事故發生區周圍環境和居民的身體健康。

  二、化學中毒事故醫療急救管理措施

  發達國家對急性中毒有較好的防治組織體系。1953年美國芝加哥首先建立了中毒控制中心(poison control center,PCC),目前美國有100多個PCC,法國7個,德國16個,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越南、肯尼亞、科威特等發展中國家也設有PCC。PCC任務是,對中毒患者承擔診斷、搶救、毒物分析(包括血、尿、嘔吐物),協助明確中毒原因以及應用中毒信息庫進行24小時咨詢服務。

  我國化工部早于1990年在上海建立微機毒物信息庫,1994年成立南方化工急性中毒應急救援中心,并在北方陸續建立化工急救中心,建立健全急性中毒救援網絡和應急指揮系統。我國衛生部衛生監督司下達了“急性中毒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方案”研究課題,探討和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中毒救援組織,并成立了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導下的國家級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也是全國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業務技術指導中心。各省(直轄市)根據條件也建立了區域性中毒控制中心。中心掛靠在職業病防治院(所)或設有職業病科的綜合醫院。縣及廠礦成立基層救援小組,掛靠在縣級醫院或廠礦職工醫院,由從事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醫師及防疫人員組成,一旦發生化學中毒事故,上述組織即可展開應急救援活動,組織專家及有關專業人員做好現場早期監測、早期診斷及現場搶救治療等任務,使大批中毒患者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減少后遺癥,對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急性化學物中毒事故的預防措施

  化學物中毒常發生在意外事故中,也有因企業或車間生產、安全管理不善,違章操作或缺乏健康教育以及沒有上崗前培訓合格證,對毒物理化特性一無所知而導致工作失誤發生中毒事故。可見,急性化學中毒事故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為此,各地區及廠礦企業必須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作好組織、技術、藥品等方面的準備,制訂化學中毒事故的救援預案,是一項很重要的預防措施。

  1.對本地區的毒物進行調研,做到對各廠礦企業的化學毒物情況“心中有數”,建立毒物周知卡或毒物周知冊。

  2.對本地區廠礦衛生保健醫務人員、安全干部定期培訓,講授有關毒物的基礎知識,例如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現、中毒患者安全脫離現場的方法、現場第一步搶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沖洗眼球和皮膚方法,預防性的解毒藥物應用,如氫氟酸灼傷靜注葡萄糖酸鈣;窒息性氣體中毒吸氧等。

  3.建立上崗培訓制度,對接觸毒物的工人必須進行上崗培訓,通過安全考試合格后,發給上崗合格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4.定期組織健康教育,對接觸毒物的工人及有關領導每年反復進行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毒氣發生的情況,如金屬殘渣遇酸遇水后可溢出砷化氫而發生中毒;中毒的最初癥狀及中毒嚴重時的表現;防止或減少吸人毒物的方法,不僅要有密閉化及局部抽風的設施,還必須佩戴個人防護用具等;熟練自救互救的方法等。

  5.配備中毒急救的器材和藥物。

  綜上所述,化學物中毒事故的醫學救援,應做好“三要四防”,即①一要做好現場處理,人的自救互救及堵源斷毒;②二要做好診斷和鑒別診斷;③三要做好預防性治療。“四防”是:①一防病情加重;②二防治療矛盾;③三防醫源性病變;④四防后遺癥。職業醫學的急救目的不僅是搶救病人生命,還要使中毒者恢復勞動力。一旦發生化學物中毒事故,盡快制訂切實可行的搶救治療方案,如一時弄不清何種毒物,應根據臨床表現對癥處理。在搶救病員過程中,要防止輕院外現場處理、輕現場調查、輕護理等現象,要做好生物學檢測和環境監測。對所有接觸毒物人員,均要進行造冊登記,既不遺漏中毒病人,也不誤診無病的人員。患者病愈出院,應進行勞動力鑒定,做好醫學隨訪,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若患者不幸死亡,應爭取尸檢,以提高診治和急救水平。總之,應急救援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中毒事故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采取相應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奉化市| 宁德市| 井研县| 乌兰浩特市| 南和县| 新化县| 祁门县| 宁乡县| 金溪县| 沐川县| 衡阳县| 文昌市| 吴忠市| 丰都县| 荃湾区| 石林| 广宁县| 新津县| 定边县| 贵港市| 湛江市| 赫章县| 蓝山县| 永仁县| 屏山县| 重庆市| 龙门县| 晋宁县| 望城县| 丹阳市| 于都县| 伊川县| 饶河县| 固安县| 八宿县| 淄博市| 托克逊县| 雅安市| 临汾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