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環境中的各種有害因素不僅危害職工的身體健康,并且由于對職工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不利影響而降低勞動生產率。作業環境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發現、分析和消除作業環境中的各種有害因素,防止職業病害的發生,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不斷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
作業環境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如何改善作業環境條件,如何預防職業病害。具體管理內容為:從縱向方面看,包括有害因素的調查、有害作業點的界定、作業環境危害程度的評定、作業環境改善與防護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作業環境日常管理檢查等;從橫向方面看,,由于不同有害因素的特性不同,改善和預防的措施也不同,因此就形成了面向各種有害因素的改善與管理內容,包括作業環境、安全標志的布設,熱濕環境的改善,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輻射危害的防治,光、音、色、味的調節等內容。對于生產班組來講。在企業作業環境的管理以及治理中,需要積極配合,大力支持。
1.作業環境改善的技術措施
作業環境的改善,可考慮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1)以無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為了預防職業毒害,應設法以無毒或毒性小的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較大的原材料。例如,有毒的四氯化碳可用氯仿等代替,鑄造業所用的石英砂容易引起矽肺,可用其他無害的或含硅量較少的物質代替等。
(2)改變操作方法。改變操作方法通常是改善作業環境條件的最好辦法。如將人工洗滌法改為蒸氣除油污法,蓄電池鉛板的氧化鉛改為機械涂法以及靜電噴漆法等。
(3)隔離或密閉法。為了將有害作業點與作業人員隔開,可采用隔離措施。隔離的方式有圍擋隔離、時間隔離、距離隔離、密閉等。密閉是在產生有毒氣體、蒸氣、液體或粉塵的生產過程中,將機器設備、管道、容器等加以密閉,使之不能逸出。
(4)濕式作業。對于產生粉塵的作業過程,可利用水對粉塵的濕潤作用,采用濕式作業可以收到良好的防塵效果,如耐火材料、陶瓷、玻璃、機械鑄造行業等所使用的固體粉狀物料采用濕式作業,使物料含水量保持在3%~10%,即可避免粉塵飛揚。石粉廠用水碾、水運可根除塵害。
(5)隔絕熱源。隔絕熱源是防止高溫、熱輻射對作業人員肌體產生不良影響的重要措施。
(6)通風。通風是改善勞動條件、預防職業毒害的有力措施。特別是在上述各項措施難以解決的時候,采用通風措施可以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保持在國家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以下。
(7)合理照明。合理照明是創造良好作業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照明不合理會使作業人員視力減退,引起職業性眼病,促成工傷事故,降低產品質量,影響勞動生產率。
(8)合理的廠區規劃。在新建、擴建、改建工業企業時,要在廠址選擇、廠區規劃、廠房建筑配置以及生活衛生設備的設計方面加以周密的考慮,應遵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有關規定執行。
(9)作業場所的合理布置。作業場所布置應做到整齊、清潔、有序,按生產作業、設備、工藝功能分區布置。
(10)個體防護措施。當采用各種改善技術措施還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個體防護措施,使作業人員免遭有害因素的危害。
2.個體防護技術
對班組生產作業來講,要重視作業人員的個體防護。個體防護是利用個體防護用品的阻隔、封閉、吸收、分散等的作用,保護人體機體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來的侵害。個人防護用品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三種分類方法,第一類是按防護性質劃分,用于防止工傷事故的,稱為安全防護用具;用于預防職業病的,稱為勞動衛生防護用具。第二類是按其所使用的原料劃分,可分為一般防護用品(主要是指棉布棉紗制品)和專用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帶等)。第三類是按防護用品的用途劃分(見表2)。實際中可根據使用要求進行配置。
表2 個體防護用品用途類型
防護用品用途 |
防護用品舉例 |
防塵用品 |
各種防塵口罩、防塵面罩、防塵衣和防塵安全頭盔等 |
防毒用品 |
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氧氣呼吸器、防毒衣、防毒手套和防毒油膏等 |
防酸、堿制品 |
耐酸堿手套、防酸面罩和口罩、耐酸堿服、耐酸堿靴和耐酸套褲連靴等 |
耐油制品 |
耐油膠布制品、耐油鞋和靴、塑料薄膜制品、聚氨酶制品和耐油手套等 |
絕緣用品 |
絕緣橡膠板、絕緣鞋、絕緣靴和絕緣手套等 |
耐高溫輻射用品 |
石棉制品、防輻射隔熱面罩、隔熱防火服、電焊手套和有機防護眼鏡等 |
防噪聲用品 |
耳塞、耳罩、耳帽和防聲棉等 |
防沖擊用品 |
安全帽、防擊傷眼鏡及眼罩、防砸鞋和竹板護腿等 |
防放射性用品 |
防放射性服裝、有機玻璃操作箱、有機玻璃面罩及眼鏡和鉛玻璃眼鏡等 |
防水用品 |
膠制工作服、雨衣、長筒和半筒靴及鞋和防水保險套等 |
涉水作業用品 |
救生衣、救生圈、下水衣和下水褲等 |
高處作業用品 |
安全繩、安全帶、安全網、登高板和鐵腳扣等 |
防微波、輻射等 |
眼鏡、面罩和屏蔽服裝等 |
防寒用品 |
防寒服、防寒鞋、防寒帽和防寒手套等 |
3。作業環境日常安全管理檢查
作業環境安全檢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防止事故發生、減少職業病危害的有效方法。通過對作業環境的檢查,了解作業環境的安全狀況,發現不安全因素,獲取安全信息,識別和控制不良的作業環境,消除事故隱患,促進安全生產。
作業環境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各種構成要素的總和。包括生產工藝、設備、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間、操作體位、操作程序、勞動組織和氣象條件等。因此,作業環境安全檢查所涉及內容很廣泛,例如,建筑物是否安全,安全通道是否暢通,危險物品的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各種機器設備的排列,零部件、原材料、燃料的存放是否合理;各種機電設備有無可靠的保險裝置;各種氣瓶、壓力容器的報警及安全裝置是否完備;防火設施
與急救措施是否布置與執行,易燃易爆物質、腐蝕性物質、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等是否妥善管理和有效控制;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是否符合規定;生產作業場所的、環境條件,如噪聲、照明、色彩、輻射、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是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是否執行標準化作業等。有關設備方面的檢查應嚴格按各類設備檢查要求進行檢查。
作業環境安全方面的檢查可劃分為三大類:作業環境布設狀況、作業環境條件和作業環境防護設施。作業環境布設狀況的檢查包括生產區域、車間布置和物料堆放。作業環境條件的檢查主要是對衡量作業環境質量好壞的各因素的檢
表3 作業環境布設狀況安全檢查表
項目類別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 |
檢查結果 |
生產區域布置狀況 |
人行道與 車道 |
人行道和各種不同要求的車道寬度要符合要求,車間安全通道寬,生產區各通道無占道現象 |
|
危險地帶 |
為生產而設置的坑、壕、池應有可靠的防護欄、蓋板,夜間應有照明,利用廠房內自建的平頂房屋頂作工場的也應有護欄 | ||
工業垃圾 堆放 |
作業場所的工業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應及時清理干凈裝入集裝容器內,或堆放在指定位置 | ||
車間內 通道 |
車間內人行道及空地應平坦、無絆腳物,如有的絆腳物暫不能清除的應設醒目標記或防護措施 | ||
設備間距 |
加工設備之間的間距,設備與墻、柱之間的間距(均以活動機件達到最大范圍時計算)要符合安全要求 | ||
生產區域布置狀況 |
操作空間 |
作業人員的操作空間要滿足操作要求,操作過程中無其他不利因素干擾或侵犯作業空間 |
|
運輸線防護 |
高于2米的運輸線應有牢固的防護罩(網),低于2米的運輸線在起降處應設護欄,欄高≥米 | ||
管線布設 |
管線布設合理,不同介質管線應涂以不同顏色,標出介質流向,電路線要避免與高溫、腐蝕介質管靠近或接觸 | ||
物料堆放 |
堆放平面 |
工作場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擺放整齊,平穩可靠。各種工位器具和專用工、模、夾具應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術要求 |
|
物料堆放 |
堆放高度 |
工件、材料等堆放不得超高,按重在下、輕在上堆放 |
|
堆放數量 |
各工位器具、產品、坯料應按限量擺放并不妨礙操作 |
| |
下一篇:鋁冶煉職業危害及預防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通山县| 增城市| 两当县| 中山市| 滕州市| 新田县| 东辽县| 策勒县| 白朗县| 卫辉市| 敦煌市| 丰顺县| 海城市| 临沧市| 宁城县| 新兴县| 广宗县| 喀喇沁旗| 彭阳县| 新竹市| 美姑县| 沁水县| 梁平县| 延寿县| 汉寿县| 米脂县| 阳原县| 平昌县| 广河县| 灵丘县| 建昌县| 宁都县| 锡林浩特市| 兰溪市| 留坝县| 揭阳市| 龙胜| 丰镇市| 临海市| 张家港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