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與職業有害因素
職業有害因素則指職業環境中對勞動者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不良因素。生產過程中最常見的的有害因素:①粉塵類:如游離二氧化硅、煤塵、石墨塵、石棉塵、滑石塵、水泥塵等;②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產生的各種射線以及紫外線、紅外線、微波、激光等;③化學物質類:如有毒物質:鉛、汞、錳、鈹、鉻等及其化合物、氯氣、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甲醛、有機磷農藥等;④物理因素:異常的氣象條件如高溫中暑,異常的氣壓如高氣壓如減壓病、低氣壓如高原病、航空病,局部震動病;⑤生物因素:如炭疽、森林腦炎、布桿菌病等。除此之外還有導致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病、職業性腫瘤的職業危害因素。
勞動過程中的危害因素:①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長時間處于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個別器官和系統過度疲勞或緊張所致;②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廠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生產環境中缺乏必要的防塵、防毒、防暑降溫設備,造成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對生產環境污染。
農民工的職業健康教育
農民工一般文化程度較低,健康意識普遍低下,對從事危害健康的工作認識不足;上崗前多未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缺乏基本的職業衛生知識,不懂得自我保護和預防。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獲取利益的同時,避免損害自己的身體,因此也希望接受職業危害預防教育,增加衛生常識。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體和群體建立健康行為和改變不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及其過程。職業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一般衛生教育和職業健康教育。論文代寫
教育方法:用人單位成立領導組織,建立教育和培訓制度;加強宣傳,贈送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和衛生安全標準,知識讀本;在廠內張貼普及職業危害防護知識的宣傳畫,印發有關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預防對策的宣傳小冊子;在工作場所懸掛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和告知卡;衛生部門要定期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和防護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督促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一般衛生教育:主要針對農民工個人生活方式和行為傾向,主要內容是戒煙、合理營養、節制飲酒、常洗澡、勤換衣服、不隨地吐痰等。目的是提倡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健康行為,認識個人的嗜好、行為、生活方式與職業危害的關系,強調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減少職業危害對自身和對他人的影響。
增進對職業危害因素的認識:通過各種手段使農民工充分了解所從事行業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特點、侵入人體的途徑、危害及其防護措施、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用品的適用范圍、用法和注意事項,職業病危害的應急處理及其他職業衛生知識。使他們了解生產作業場所的廠房建筑結構、空氣流動狀況、通風設備條件和采光等環境因素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讓農民工了解職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和需要遵守的規則,認識和掌握工作場所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自身的行為危險因素。
增強農民工的自我保護和預防意識:要學會和掌握職業病防控知識,要了解所接觸物質的毒性、危害和緊急處理方法,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接受職業病防治機構進行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體檢,及時發現問題。車間同工種工人出現系統的癥狀,及時向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機構咨詢,一旦發現職業病,要及時治療。認識到職業病是可以預防的,使他們樹立起預防為主的觀念,從而增強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積極參加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保障自己的健康權益。
總之,職業健康教育不失為預防職業危害發生的一種經濟、簡便、可行、有效的方法,是職業人群健康促進的重要內容。
上一篇: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技術要點
下一篇:如何預防塵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