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硫化氫危害的安全防范與應急措施

2011-03-0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硫化氫是許多工業生產中的副產物。目前,有70多種職業會接觸到硫化氫。這些職業包括采礦、石油開采與提煉、皮革制造、橡膠合成、煤氣制取、人造纖維、造紙、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機物腐敗場地也有硫化氫產生,并易積聚在通風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糞池、污水池、紙漿池以及其他各類發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封閉和半封閉的設施、容器及管道內或低洼處。因此清理這些場所時,也會接觸硫化氫。另外,硫化氫可溶于水和甲醇、乙醇,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導起燃燒爆炸。

  一、硫化氫的理化特性

  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為無色、有臭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分子量34.08,熔點:82.9℃,沸點:-61.8℃,相對密度(空氣=1):1.19,飽和蒸氣壓:2026.5kPa(25.5℃),臨界溫度:100.4℃,臨界壓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溫度:260℃,最小點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壓力:0.490MPa,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發生爆炸。硫化氫比空氣重,能在較底處擴散致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著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類和石油溶劑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氫的毒害特點

  硫化氫屬窒息性氣體,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吸入,而且經人體的黏膜吸收比皮膚吸收造成的中毒來的更快。硫化氫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機制可因其不同的濃度和接觸時間而異。濃度越高則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相對較低時粘膜刺激作用明顯。由于人的中樞神經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的就是人的中樞神經。硫化氫濃度在0.4毫克/立方米時,人能明顯嗅到硫化氫的臭味;人吸入70—150mg/m3/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吸入300mg/m3/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mg/m3/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頭痛、頭昏、步態不穩、惡心、嘔吐。吸入1000m/m3/數秒鐘,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發生閃電型死亡。

  三、防范硫化氳中毒措施

  夏季是硫化氫中毒事故的高發期,尤其是礦山企業和進行清理排污井、儲漿池、儲水池等作業的單位,要加強對有害氣體中毒和貧氧窒息事故的預防,并對施救方法進行重點培訓。使作業人員、救援人員強化安全意識,掌握安全常識,提高自救互救救助技能;通過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1、依法加強安監督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使用、存儲、運輸、以及處理硫化氫,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消防、危險化學品管理、監督等部門的安全審核、安全檢查。使用或者能夠產生硫化氫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選用有資質單位設計和生產的設備與裝置,并按國家規定進行定期檢測檢驗與日常維護。

  2、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有關行業和企事業單位要對本單位產生和容易積存硫化氫的裝置、設備、設施和重點部位等進行普查,建立作業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識制度、進入密閉空間或受限空間作業前的氣體采樣分析制度等。凡有進入坑、池、罐、釜、溝、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氫氣體的密閉空間、通風不暢的場所作業的,都應制定作業許可程序、作業安全規程、安全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和外部監護人員的職責;不得將進入井下、溝池、管道等有可能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場所的清淤作業項目,發包給不具備有關資質和條件的單位及個人。

  3、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硫化氫專職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應提高安全責任心,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復訓和安全教育,使其遵守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熟悉生產設備、作業場所、工作崗位的特點;明確存在的危險因素;掌握安全操作規程、相關安全知識以及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救援方法等。

  4、防火防爆措施

  使用或者能夠產生硫化氫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明確嚴格的防火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動火作業必須嚴格落實審批制度。夏天高溫必須采取遮陽避光、通風降溫等措施。嚴禁明火、蒸汽、暴曬。使用或者能夠產生硫化氫的場所周邊嚴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應明確分隔。

  5、處理及儲運安全措施

  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處理廢棄物,禁止違章排放。并加快工藝技術的革新改造,實現密閉化生產,使裝置區或生產作業環境硫化氫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儲運時設備、容器、管道等裝置要穩妥、牢固,防止相碰擊。連接口、連接管與裝置必須緊密吻合,防止損壞而引起泄漏。設備的安全防護、聯鎖、信號、報警、保險等裝置要齊全、完整、可靠、有效。有關壓力表、調節閥、安全裝置、計量設備、緩沖器和吊、運設備等必須完整且有效。各安全裝置必須定期進行安全檢測檢驗以及日常檢查維護。專用運輸車輛必須懸掛危險品標志,落實押運監護措施。

  6、完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

  對作業場所進行全面排查,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發生意外生產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要及時報告。可能產生或處置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場所必須明確設置防中毒等有關警示標志,安裝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和防爆排風扇。要把作業現場的危險因素告知作業人員,作業現場應具有對有害氣體濃度、氧含量等進行檢測的手段。要求作業人員要有兩人以上同時到作業現場,站在上風向,一人作業,一人監護。并為作業人員配備便攜式報警儀、滿足實際需要的氧氣呼吸器或長管呼吸器,救護帶、救護等防護設施。還應在作業場所配備安裝風向標、應急通訊設備、急救藥品、多功能滅火水槍以及消防栓、噴淋裝置、消防軟管等搶險設施、器材和物資。經常有組織的開展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提高管理人員、上崗操作人員以及消防安全人員正確處置意外事故的應急能力。

  四、事故現場的科學施救

  從事硫化氫作業的人員,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災情時,要沉著應對,冷靜處理,迅速實施危險化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現場人員撤離,及時報警,尋求專業救護;救援者應佩帶專業防護面具實施救援,禁止不具備條件的盲目施救,避免傷亡擴大。

  1、迅速實施保護搶救

  (1)首先要將浸濕的毛巾等織物捂住口鼻,迅速撤離毒害污染區域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洗漱、檢查。

  (2)迅速撥打119、110、120等急救電話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聲呼叫,防止毒氣吸入和煙氣嗆入。要借用敲打聲響,揮動光、色等物達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內有異物感時,應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立刻就醫;如感到呼吸不暢時,在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的空曠處后,松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氣溫低時注意保暖,密切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如呼吸困難,應馬上給予輸氧;如面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蘇,注意切勿用口對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錯中毒,并立即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時合理的采用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中、重度中毒有條件時可應用高壓氧治療。應注意實施急救措施,防治腦水腫和肺水腫。

  (5)消防搶救人員必須做好自我保護和呼應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裝,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佩戴化學防護手套等,確保施救搶險人員和現場的安全。

  2、立即組織應急排險

  (1)迅速找到并切斷、封堵氣源、火源等危險源,防止蔓延、擴散。如一時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容許熄滅正在燃燒或泄漏的硫化氫氣體。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應噴水降溫、冷卻,降低容器、管道內的壓力和溫度。

  (2)站在上風處,采用噴射霧狀水進行污染區域的稀釋、溶解和沖洗,阻止硫化氫氣體的蔓延、擴散。并選用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

  (3)發生事故或者危險源位于學校、醫院、政府機關、博物館、重要部門以及娛樂場所或者居民住宅區等人員稠密附近的,必須立即采取噴設“水墻”等來設置屏障,以防火災、爆炸、毒氣災害。

  (4)周圍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化學物品,必須迅速分隔、轉移。

  (5)謹慎動用電氣裝置、電氣線路,嚴禁使用易產生火花的電氣設備和工具等。

  3、加強現場監護處理

  (1)抓緊時間進行修復、檢驗,及時封堵、修復損壞的泄漏處。進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間或其他高濃度區域時,必須落實監護。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加速硫化氫毒氣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氣中硫化氫氣體濃度和含量。

  (3)控制現場,安全、妥善處理廢液、廢氣和殘余物。

  (4)嚴禁其他人員進入現場內。撤離現場的施救人員,必須進行淋浴、更衣、換洗服裝和檢查。

  (5)禁止現場吸煙、進食和飲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恭城| 本溪市| 龙川县| 沧源| 安福县| 保亭| 雷波县| 镶黄旗| 东莞市| 保康县| 彭山县| 壤塘县| 台江县| 安顺市| 雷山县| 得荣县| 西乌珠穆沁旗| 射阳县| 菏泽市| 丰城市| 木兰县| 邢台县| 韶山市| 金溪县| 嘉兴市| 宁晋县| 万盛区| 永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哈巴河县| 隆德县| 武宣县| 金坛市| 灌云县| 尼玛县| 嘉鱼县| 平谷区| 天柱县| 临江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