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識危險源基本原則
(1)區別常規、非常規活動。
(2)明確作業人員和非作業人員(包括參觀者等)的活動。
(3)當工作場所發生變化、設備設施及工藝發生改變時,要對危險源辨識重新進行辨識。
2.啤酒廠易造成員工職業危害的因素(表略)
3.危險源項目識別
3.1噪聲
3.1.1健康危害: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50分貝以上便會影響睡眠和休息,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對噪聲更為敏感;70分貝以上則干擾交談,妨礙聽清信號,導致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引發事故;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的噪聲,會造成聽力損傷或職業性耳聾,甚至影響人體的其他生理功能。
聽力損失在初期為高頻段聽力下降,語音頻段無影響,尚不妨礙日常講話和交談,但如果連續接觸高噪聲,病情會進一步發展,語音頻段聽力開始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即影響聽覺。當發生耳聾現象時,便已發生不可轉于cnwinenews.com逆轉的病理變化。
3.1.2特征:是一類引起人類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影響健康的聲音。噪音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3.1.3應對措施:
(1)場所的噪聲設計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要求。(2)職工每工作8小時,暴露于等效聲級應小于85分貝。(3)應按規定配備護耳器,并檢查護耳器使用和維護情況。(4)應定期對其進行聽力保護培訓。(5)應按法規規定的頻次進行聽力測定。對于聽力測定異常的職工,應及時通知本人,并采取相應的聽力保護措施。對噪聲性聽力損失和噪聲性耳聾者,應立即調整工作崗位。
3.2粉塵
3.2.1健康危害:以啤酒廠過濾介質硅藻土粉塵為例,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進入人體肺內后,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易造成肺組織纖維化,使肺組織彈性喪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氣障礙,影響肺的呼吸活動,即矽肺。
矽肺是塵肺中危害最重的一種。
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量越大,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
3.2.2理化特性:無色透明晶體或白色粉末,熔點高、硬度大,難溶于水,也不跟水反應,不與一般的酸起作用,能與氟化氫氣體或氫氟酸反應生成四氟化氫氣體。
3.2.3應對措施:
(1)添加時,應盡量采取密閉措施,避免粉塵飛揚。(2)水對大多數粉塵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條件的生產區域應采用濕式作業。(3)粉塵產生區域應定期進行清掃,清除積塵。(4)必須佩戴防塵口罩和防塵眼鏡。(5)場所應當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防塵要求。(6)應定時、定點對粉塵作業場所進行粉塵濃度的監測。(7)注意通風。
3.3二氧化碳
3.3.1健康危害: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時,會使人體因缺氧而窒息。含量>0.03%時,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含量為1%時,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為3%時,呼吸量增加2倍,有輕微中毒反應;含量大于3%時,可出現呼吸困難;超過6%時,有重度中毒反應甚至死亡;含量為25%時,可使呼吸中樞麻痹,同時對機體有刺激、麻醉作用,使血管擴張,導致各器官充血、水腫、功能障礙并引起酸中毒。
固態(干冰)和液態二氧化碳在常壓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溫,導致皮膚和眼睛嚴重凍傷。經常接觸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者,會有頭暈、頭痛、失眠、易興奮、無力等功能紊亂癥狀。但在生產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國內外均未見病例報道。
3.3.2理化特性:無色氣體,可溶于水生成碳酸;大氣中含量為0.03%,人肺氣泡中含量為5.6%。
二氧化碳透過肺泡膜的彌散能力比氧大25倍,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壓大于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壓時,體內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而迅速彌散入血。
3.3.3應對措施:
(1)人員急救
皮膚接觸:如有凍傷,立即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如有凍傷,立即就醫治療。
吸入: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立即輸氧;呼吸停止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均停止,應同時進行心臟按摩術。
吸氧,避免高壓、高流量、高濃度給氧,開啟1L/min—2L/min,增大至4L/min—5L/min,以至采用高壓氧治療。
人工呼吸,應防止用力過猛,如有胸肋骨骨折或其他情況,不宜做人工呼吸時,應立即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2)打開通風口送風,送風后搶救者方能進入。
(3)勞動防護用品(防毒面具、防化服等)。
(4)安裝二氧化碳在線檢測裝置(探頭位置較高)。
(5)重點關注發酵罐、清酒罐及有二氧化碳填充或覆蓋的容器,若必須進入,應徹底通風換氣后,執行密閉空間進入管理條例,并由兩人以上監護進行。
3.4氨
3.4.1健康危害:長期接觸氨部分的工作人員可能會出現皮膚色素沉積或手指潰瘍等癥狀;氨被呼入肺后,容易通過肺泡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破壞運氧功能。
短期內吸入大量氨氣后,可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帶血絲、胸悶、呼吸困難,并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發出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同時可能發生呼吸道刺激癥狀。
氨中毒主要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抑制外周的低級中樞。當中樞神經系統受抑制時,會使得其對外周低級中樞的抑制作用減弱甚至消失,從而使外周低級中樞興奮,出現一系列如肌隨意性興奮、角弓反射及抽搐等本能反應。
3.4.2理化特征:氨是一種無色且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比重為0.5),可感覺最低濃度為5.3ppm。
氨是一種堿性物質,對接觸的皮膚組織都有腐蝕和刺激作用;可吸收皮膚組織中的水分,組織蛋白變性,并使組織脂肪皂化,破壞細胞膜結構。
3.4.3應對措施:
(1)人員急救: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呼吸新鮮空氣或氧氣。呼吸淺、慢時,可酌情使用呼吸興奮劑;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喉頭痙攣、聲帶水腫者,應迅速做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此外,應脫去衣服,用清水或1%—3%硼酸水徹底清洗接觸氨的皮膚;用1%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當地郵局可訂閱—3%硼酸水沖洗眼睛,然后點抗生素及可的松眼藥水,并立即就醫治療。
(2)勞動防護用品(防毒面具、防化服等)。
(3)對容易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發生氨泄漏傷害的崗位,必須增加噴淋洗眼裝置。
(4)安裝氨氣的在線檢測裝置(探頭位置較高)。
(5)儲氨區域,氨系統警示提醒標志。
3.5一氧化碳
3.5.1健康危害:因為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倍—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
空氣中混有多量的一氧化碳(大于30mg/m)便可引起中毒,且對全身的組織細胞都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因為支配人體運動的大腦皮質最先受到麻痹損害,使人無法實現有目的的自主運動,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救。
3.5.2理化特征:無色、無嗅、無味的氣體。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相對密度0.793(液體),熔點-205.0℃,沸點-191.5℃,自燃點608.89℃,與空氣混合物爆炸限12%—75%。
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在空氣中燃燒呈藍色火焰;遇熱、明火易燃燒爆炸;在400℃—700℃間可分解為碳和二氧化碳。
3.5.3應對措施:
(1)人員急救: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空氣新鮮處,解開領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氣管插管,或行氣管切開。冬季應注意保暖。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紅蛋白的離解。有條件者,可行高壓氧治療,效果最佳。
(2)加強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衛生宣傳,保持結構嚴密和良好通風,防止出現漏煙、倒煙。
(3)認真執行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經常檢修并加強對空氣中一氧化碳的監測。
3.6二氧化硫
3.6.1健康危害: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氣體,患有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對這種氣體最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濃度過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會生病,對眼和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濃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腫、肺水腫、聲帶水腫及(或)痙攣導from:中國酒業新聞網致窒息。二氧化硫還會導致糖及蛋白質的代謝障礙,引起腦、肝、脾等組織發生退行性變。
3.6.2理化特征: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氣味的氣體。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只有1ppm時,我們就會感到胸部有一種被壓迫的不適感;當濃度達到8ppm時,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當濃度達到10ppm時,咽喉纖毛會排出粘液。
3.6.3應對措施:
(1)人員急救: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松開衣領,注意保暖,保持安靜,觀察病情變化。對有紫紺缺氧現象患者應立即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分泌物應立即吸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啤酒企業的發酵、濾酒車間,因環境的低溫、潮濕,機體更易受寒冷的損害,易發生風濕病和支氣管炎,所以,必須強調護膝的佩戴,以及在工作區域外消汗后方能進入,同時需合理飲食,增強體質。
4.建議
4.1堅持崗前及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要反復講明危險源存在的特點、危害及防護方法,不要怕員工厭煩。
4.2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崗前、在崗、離崗的職業健康查體,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員工的健康檔案。
4.3要定時、定點對危險源進行現場檢測,最好能邀請專業機構,如職業衛生監督所參與,及時掌握動態變化,建立健全監測檔案。有條件的企業可配置在線監測裝置,隨時監控。
4.4技術革新。生產設施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關鍵。如濕式粉碎,不僅著眼于粉碎質量,同時應關注減少粉塵危害。
4.5單位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須將工作轉摘于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如實告知職工。
4.6應依據標準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如防護服、手套、防塵口罩、防毒口罩、防噪耳塞等,并注重在檢查中監督其使用情況。筆者所在的釀造車間,部門長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檢驗發酵、濾酒部分員工護膝的佩戴情況。
4.7員工應自覺遵守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佩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具),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4.8管理者應重視完善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如通風、除塵、屏蔽、隔音等,確保設施完好。
4.9工廠內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應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和危害告知書。
上一篇:建安行業職業病的預防與管理
下一篇:環衛工人職業健康與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