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禮品包裝"困擾市民
春節過后,太原市民張女士發現家中多了許多"美麗垃圾"--各種各樣的包裝物。這些包裝物有漂亮的紙箱子、塑料水果簍子、藤編水果籃、鐵皮餅干盒……這些包裝物讓張女士感覺棄之可惜,留之無用,好些收廢品的都不要。
張女士向記者展示,一瓶酒,禮品盒裝,盒子富麗堂皇,瓶子獨具造型,酒喝完了,盒子瓶子扔了可惜,留下空占地方。一箱梨,每顆用網袋套了用紙袋包,再用塑料布、紙板隔,一箱才二十幾個梨,梨吃完了,箱子里還是滿滿的。一箱八寶粥,內有隔層加墊底,箱內只裝8罐。讓人犯愁的還有水果籃,籃子一個比一個精致,而這些籃子收廢品的、賣水果的都不回收。
張女士認為,商品適當包裝既是保護商品的需要,又有美觀易于攜帶的功用,但如果只為提高產品價格,片面在商品包裝上做文章,過度包裝既損害消費者利益,又助長資源浪費、奢侈浮華的風氣。
據了解,各種禮品之"漂亮外衣"大都取材于塑料、紙漿、藤木、金屬等,由于缺乏合理回收,禮品過度包裝剩下的大量"外皮"讓市民面臨難于處理的尷尬。雖然,有關部門對月餅等過度包裝進行過整治,但酒類、茶葉、保健食品等商品包裝過度之風趁著年節之際愈演愈烈。
市民期待過度包裝"瘦身"
過度包裝主要表現為包裝層次過多、包裝空隙過大、選材用料失當、包裝物難以回收利用、包裝成本過高,甚至搭售貴重物品等。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從源頭抓起,治理商品過度包裝。要求質檢、法制、價格、財稅等部門從標準制定、法制保障、價格政策、回收稅收政策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法規,禁止生產和銷售過度包裝商品。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發改委牽頭,監察、財政、商務、質檢、工商、價格、宣傳等部門,密切配合,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共同做好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鼓勵廣大群眾對過度包裝商品向質檢、工商、價格部門進行舉報。
"瘦身令"能否遏制過度包裝之風?市民陳先生認為,部門治理是一個方面,全社會參與治理和抵制過度包裝和奢侈浪費之風也非常重要,只有形成"過度包裝商品人人喊打,過度包裝禮品收之討厭"的社會氛圍,才能從根本杜絕過度包裝之風。記者高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