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我市已決定在省內率先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藍星化工等十余家企業成為投保的首批企業。
環境污染責任險,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污染事故進入相對多發期的大背景下產生的。這一險種類似于車險中的第三者責任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投保企業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保險公司將派員現場勘查,認定責任后向受到損害的第三者進行賠償。從市環保局了解的情況看,環境污染責任險受到了廣大企業的普遍歡迎,不少企業正與人保財險進行投保洽談。
為修復生態專設“清污費”,成為環境污染責任險的一大亮點。也就是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保險公司除向受害群眾賠償外,還要負責為污染事故支出的合理的、必要的清污費用進行賠償,這為污染后的生態修復提供了資金保障。
推出環境污染責任險,將使多方從中受惠。保險公司通過開辟業務新領域,可以取得更好經營業績;投保企業利用責任保險機制,可以抵御污染事故帶來的經營風險;因環境污染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群眾,可及時獲得經濟賠償。環境污染責任險,徹底解決了部分企業在污染事故后無力賠償的難題,對于政府來講,有效避免了“個別企業污染,公共財政買單”的現象出現。
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并不代表企業可在發生污染事件時免責。對于這些投保企業,環保部門在執法監督時將一視同仁,督促企業不斷提高事故預防能力,以最大限度遏制污染事故發生。對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環保部門將在查清事實后依法作出處理。
目前,環境污染責任險的試點范圍限于六個行業領域,即易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儲存運輸危化品的企業、危險廢物處置的企業、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和各類工業園區。一旦條件成熟,環境污染責任險將在全市環保重點監管企業全面推行。為推動環境責任險試點順利開展,我市將對投保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在投保企業申請當地污染防治基金時,環保部門將予以優先考慮。同時,企業可在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等級評定中獲得加分,這將使企業更易獲得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