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臭氣熏天,孰能忍受?富國皮革公司造成的環境污染,多年來讓附近居民不堪其擾。近日,這家公司的污染行為再次遭到"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自然之友"兩家環保組織的質詢。
皮革廠散發惡臭屢遭居民投訴
富國皮革公司被稱為東南亞最大皮革生產公司的。在2005年就曾在生產過程中散發陣陣臭氣,遭到了附近十幾個居民小區的口誅筆伐,臨近富國皮革的上海大學寶山校區也未能幸免。
后經環保部門檢測證實,富國公司在臭氣控制上未達到相關標準,其排放的臭氣最高超標達2倍以上,責令其限期整改。
但是四年過去了,情況依然未得到緩解。據上海市環保局和寶山區環保局發布的環保執法信息顯示:富國皮革自2004年以來,6年時間內每一年均出現環境違規,廢水處理過程中散發的惡臭氣味超標排放,污染周圍環境,成為群眾投訴難點、熱點。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收集的數萬家企業中,富國皮革是迄今唯一從2004年始每年均因環境違規被環保部門查處的企業。
今年上半年市民又向寶山區環境保護局提交投訴:“3月28日晚8點,就在全球號召停電1小時減少光污染之際,大場附近又在放毒氣了,咳死了。管管吧,再這樣下去,全都要被毒死了。”
企業環保意識低下 想方設法逃避?
為何一家皮革廠受到如此多的投訴,卻依然安然存在了6年?有部分心灰意冷的居民揣測,這家皮革廠的后臺特別硬。據寶山區環保局透露,該地區的信訪問題由來已久,環保局也已處理了多年,曾對該廠“依法作出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決定”。
上海市寶山區是國家重要的鋼鐵制造基地和港口,產業結構一直偏重。市屬化工生產單位、皮革加工企業等相對集中,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較大,對該地區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富國皮革公司等單位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較大,對本地區的環境質量及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寶山區環保局公開表示。
制革業是重污染行業,近年來是我國節能減排主抓的行業之一,在2006年就迎來了國家政策的緊箍咒。制革行業的生皮加工貿易被正式取消,同時取消的還有干革(坯革)、濕革(包括藍濕革)的出口退稅。國家環保總局等三部委又聯合發布了《制革、毛皮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對制革行業的環保生產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制定了嚴格的控制標準。但減排之路阻礙重重,企業積極性不高是主因。
據寶山環保局稱,企業環保意識低下,缺乏污染治理的動力和能力,千方百計地逃避環保執法檢查和環保義務,使得環境問題非常突出。2008年10月,富國皮革公司被查出不正常使用噴漿工藝廢氣處理設施,廢氣直排環境,但卻拒絕簽字承認,對執法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制革業減排壓力大 亟待綜合治理
這幾年我國的制革業面臨著史無前例地挑戰,原料皮不斷漲價,出口退稅取消,出口貿易壁壘等等,使制革企業陷入窘狀,舉步維艱。這給企業投資環保的動力明顯減弱。
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皮革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環保路上已經不斷改進,不少大公司都采用國際先進處理技術,但是較小的不太正規的企業對整個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制革是皮革業整個產業鏈的重要部分,制革企業的環保壓力也較大,環保成本都必須納入企業的生產成本中。
對于上海富國皮革公司,陳占光認為它是國內中上游的皮革企業,其內部生產設備、管理方式都較為先進,也對污染作出了一定治理工作,但上海本身城市擁擠,不太適合像皮革這樣的加工業發展。
對于富國皮革公司的污染問題,上海市寶山區環保局也頗為頭疼,急盼上級政府及強力主管部門能綜合決策,綜合規劃,將上海富國皮革有限公司、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南大化工廠等部分嚴重影響上大地區環境質量的重污染單位實施關停、搬遷或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徹底改變由于規劃不當引起的環境問題。
目前,上海市環保局已經開始對上大地區的環境狀況進行徹查,查清環境問題的癥結所在。并以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為基礎,研究出臺大場地區化工企業調整的措施方案和實施計劃,列入第四輪環保專項行動計劃,將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及關停、搬遷作為大場地區環境污染治理的治本措施。
上一篇:環保資金挪用背后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