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組織的首次北京青少年節能環保夏令營剛剛結束。崇文區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學生作為首批“活動體驗者”,在三天的時間里通過聽講座、看紀錄片、實地參觀考察和座談等多種鮮活有趣的方式,對節能環保這一時代課題有了切身的體會,收獲頗豐。
隨著近年來國際社會對節能環保逐漸形成高度共識,綠色生活已經成為全人類的現實追求。我國在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實踐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在國內,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普及,節能環保的意識開始逐步深入人心,社會各界和公眾的參與熱情日益高漲,各種相關的教育、展覽、研討、體驗等活動也大規模興起。
但這些以環保節能為主題的教育、展覽、研討、體驗,其中往往也有一些局限之處。比如,一些活動偏重于學術研究、理論概念或技術設想,而另一些活動偏重于商業交易、產權買賣或產品展示,忽視了滿足社會對節能環保的需求,與向公眾普及相關理念有一定距離。比如,一些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華而不實,組織者走過場,參與者圖熱鬧,很少有相應的活動效果評估機制;再比如,我們還沒有能源與節能科普展覽館這樣青少年常態節能環保教育場所,等等。這些問題,除了與這一領域的活動剛剛興起尚未成熟有關,還與一些組織者在宣傳節能環保上急功近利、貪大求全的思路分不開。
由是觀之,組織青少年利用暑期進行有關環保節能的社會實踐,想方設法讓他們與相關政府部門、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親密接觸,則是一種更為著眼于微觀和長效的創新形式。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節能環保從他們身上入手,顯示出組織者打基礎、利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務實態度。
實際上,節能環保不僅僅是學術理論研究的課題,也不僅僅是行政推動落實的政策,更不僅僅是企業競價逐利的產業,它距離每一位普通人并不遙遠,它應當成為人們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如何讓節能環保跟普通人近些、更近些,應當將哪些人群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應該是節能環保管理部門、服務機構必須認真研究和解答的問題。
不斷創新思路和方式,是全社會進一步宣傳和實踐節能環保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有關部門和組織更好地履行職能、體現價值的必要路徑。實現這種創新,離不開全社會共同努力,更需要有關部門和組織發揮主導引領作用。
首次北京青少年節能環保夏令營的成功實踐也進一步啟示我們,要有效地宣傳和實踐節能環保理念,尤為需要不斷創新的思路和方式,吸引更多的人自覺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