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了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新時期、新階段要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自治區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分管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他通過認真學習,撰寫了學習體會,闡述如何正確處理好新疆跨越式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本版今日特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必須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環境保護看起來是個生態問題,但實際上是經濟問題,是政治問題。我們必須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優先戰略位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共識,建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發展機制。新疆雖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個別區域資源的不科學開發,局部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生態問題已成為制約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約束力,并直接影響著新疆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始終把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特別是自治區新一屆黨委班子,高度重視環保工作。今年5月26日,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新時期、新階段要“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8月2日,自治區黨委中心組第一次采取集中學習的方式,圍繞能源建設與環境保護這一主題進行了學習,強調指出“新疆必須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8月5日,自治區在伊犁又專門召開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座談會,既對新時期、新階段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進行了研究部署,又對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進行了部署和安排。從謀篇布局、安排部署到具體落實,這一系列措施,充分表明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在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同時,“確保新疆山川秀美、綠洲常在”的信心和決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疆各級黨政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想觀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上下功夫,絕不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發展,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GDP總量,而忽視發展質量和效益。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從事關現實生存,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子孫后代的高度,充分認識新疆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切實增強環境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環境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必須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
發展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新疆必須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保護環境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事業,環境是不可逆轉的資源,對環境造成一分污染,就要付出10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去恢復!笆濉睍r期,是新疆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狀況的關鍵時期。自治區黨委提出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加速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改革開放,打造中國西部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和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建設繁榮、富裕、和諧、穩定的美好新疆。圍繞這一戰略選擇,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必須正確處理跨越式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我們既要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也要吸取他們的環境污染教訓,把環境保護作為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努力提高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促進能力,把跨越發展建立在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基礎上。
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就要堅持科學發展,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堅持科學、合理、有序地開發資源,重點解決好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問題,把人民健康、環境保護作為發展中第一位考慮的問題。堅持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形成良性互動。不僅要以較快的速度確保跨越式發展,而且要大力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要將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作為一項最現實、最緊迫的工作,貫穿于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要努力實現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要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要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措施,推進工作
遵循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搞好整體規劃,未經規劃的資源不允許開發。依據各地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和國家產業政策,統籌解決新建項目在規劃布局、資源配置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合理規劃產業布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產業和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開發的規劃編制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嚴格環境準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持續保護。要將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市場準入的重要門檻,所有建設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的有效承載,不符合環境標準的項目不能上馬。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充分考慮自治區經濟發展、環境承載力、總量控制計劃,嚴格環境準入標準。凡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不符合生態功能區要求、達不到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目標的項目,一律不得批準建設。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保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確保污染防治設施落到實處,項目未經試生產許可的,不得擅自投入運行,未經驗收就投入生產的要堅決禁止。要嚴格執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明確園區的產業發展定位、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和污染防治要求。設立不開發區,加強對生態林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水資源、自然遺產、歷史古跡和民俗文化等戰略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進一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力度。在項目審批中,堅持以總量減排為核心實行總量前置審批及區域限批,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新增量。要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鋼鐵、水泥、化工、造紙等高耗能產業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業和不符合耗能標準的在役機電通用設備,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限期關停、改造。積極實施“上大壓小”和同步脫硫、增產減污項目,嚴格控制新建項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要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務是保障飲水安全。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和污染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格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污染物排入河流的企業實施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流域排放總量雙控制度。加快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博斯騰湖等流域化學需氧量的削減步伐,加大吐曼河等流經城市河流沿岸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積極改善水環境質量。對分布在水環境敏感區域、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采取限期治理、關停、搬遷等措施,消除流域環境安全隱患。
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把農村環境保護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投入。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土壤污染情況調查,依法調整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用途。要加強面源污染防治,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態農藥,指導和幫助農民科學施用化肥和農用薄膜,防止和減少農藥、化肥殘留污染。要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做好規范化養殖示范工作,盡快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加強農村改水改廁工作,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切實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創建一批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
要堅決做好城市污染防治工作。以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為重點,繼續推進城市環境治理工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快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步伐,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熱電聯產,推廣清潔能源,加強對公交車、出租車等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檢測和監管,治理城市環境污染,嚴格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加大城市及周邊企業的污染治理力度,有計劃地逐步搬遷城區內的重污染企業。繼續加強城市人工綠化,增加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集中供熱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對市場化條件較好的領域推行政府準許經營制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推動企業成為節能環保的實施主體和投入主體,形成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的環保投入格局。優化城市布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創建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強化環境監督和環境執法。要不斷推進環境監督的信息化、社會化,逐步建立規范、高效、科學的環境監測與監管體系。要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重點查處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破壞生態環境和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違法行為。建立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和案件。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絕不允許違法排污的行為長期進行下去,絕不允許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環境違法者逍遙法外。對因決策失誤或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個人,要依法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新聞媒體要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重要職責和任務,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對破壞環境的典型違法案件予以跟蹤曝光。要建立和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廣泛發動群眾,凝聚和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環保,擴大公眾環境知情權,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必須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新疆各級黨政要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以對黨和國家、對歷史、對人民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思想和行動真正統一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8月2日自治區黨委主題中心組學習內容和8月5日自治區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精神上來,不斷增強做好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責任。要把環保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制,把環保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范圍和干部政績考核體系,要牢固樹立抓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工作就是抓經濟、抓發展的觀念,把環保優先、生態立區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研究部署,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環保部門全程跟進。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步調一致,齊抓共管,做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兩不誤、兩推進,確保新疆山川秀美、綠洲常在。
做好環保工作,是各級領導義不容辭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對本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責,要定期研究本轄區內的環境保護工作,針對環境變化的新趨勢,及時研究解決環保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特別是涉及部門多、影響范圍廣、攻堅難度大的問題,如重點流域、區域、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等,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親自抓落實。要堅持向同級人大、政協報告環境形勢和環保工作制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環保工作進行檢查,主動接受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做到件件有答復,事事有著落。
環保部門作為地區環境保護的綜合管理和執法部門,要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各級環保部門要緊緊圍繞“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服務于科學發展的大局,把環保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相結合,提供堅強的支撐,要拿出具體行動,強化科技支撐,加大資金投入,以人才和組織為保障,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一要圍繞跨越式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環保部門要在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上起促進作用。二要圍繞群眾第一、民生優先的原則,切實做好污染防治,一方面要對符合要求,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項目,特別是重點項目,開辟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綠色通道,加快審批;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高消耗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充分發揮環評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節器”的作用,努力下決心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環境。三要圍繞強化體制、機制創新,一方面要努力實現對生態環境的科學管理;另一方面要對環評機構進行嚴格管理,嚴禁出現延長環評時間、亂收費等不良行為,強化環境執法。四要努力營造人人關心、參與環保的文化氛圍,不斷強化生態文化建設。環保部門要緊緊圍繞“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作風,增強責任,創新服務水平,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為實現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