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濱湖區長約1600米的后灣河,直接流入太湖。近年來,在“河長”于強剛的帶領下,以往水體黑臭的這條河如今已是水清岸綠,成了附近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目前,無錫市的大小幾千條河流都有自己的“河長”,河流所過的區域還有“片長”,每段河流也有“段長”,河流被嚴格地“看管”起來,一條條河流變清了,環境變美了。
如今,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遼河、巢湖流域,都以“河長制”為藍本,建立起相應的水污染防治責任制。
“十一五”時期,我國將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著力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重要變化,環境保護事業不斷發展,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環保隊伍經受了考驗,環保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污染減排目標提前實現
“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是‘十一五’環保工作的一個亮點。”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
據初步測算,2010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12%,二氧化硫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14%,雙雙超額完成減排任務。在“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速和能源消耗總量均超過規劃預期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
周生賢表示,污染減排任務之所以能夠提前完成,主要得益于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削減明確為“十一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同時層層落實減排責任并嚴格考核,充分發揮各項政策的協同效應,不斷創新環境監管手段。
隨著污染減排的推進,我國的污染防治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間,我國脫硫機組裝機容量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80%,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
“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部門通過積極開展規劃環評工作,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不斷加快。5年中,上大壓小、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1億噸、煉鋼產能6860萬噸、水泥產能3.3億噸。
環保部門還集中力量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妥善處置多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編制完成《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15年)》,出臺首個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保規劃。
水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
“十一五”以來,國家實施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并建立實施情況考核制度,同時實行了嚴格的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制度,進一步推動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松花江和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環境持續好轉。
水污染治理項目的實施,推動了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斷加強。五年累計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5000萬噸/日。
在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地方政府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水污染防治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投入不斷加大,相關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地得到創新和完善。
重點流域各省份以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以山東省為例,全省大力推進造紙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規模以下企業,推動規模以上企業強化污染治理,造紙行業的產量增加了1.5倍,利潤增加了3倍,而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下降了65%。
深入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為了做好“十二五”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環保部門正在認真研究編制“十二五”污染減排規劃、水污染防治規劃等。周生賢指出,“十二五”期間污染減排工作將從減排指標選擇、減排舉措實施、減排責任落實等3個方面繼續深入推進。
在減排指標選擇上,適當增加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將主要污染物由2項擴大到4項,即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減排任務分解上,采取“兩上兩下”的方式,廣泛聽取各省(區、市)意見,綜合考慮各地的環境容量和環境承載力,使分解到各地的任務更科學合理可行。
在減排舉措實施上,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堅持全防全控、重點攻堅、高效治理;進一步提高造紙、紡織、皮革、化工等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啟動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工程,提高污水處理率和負荷率;繼續加強燃煤電廠脫硫,切實加強電廠脫硝,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
在減排責任落實上,嚴格責任追究,將減排目標、任務、措施層層落實到各級政府、各個企業,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進一步完善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探索建立減排目標著眼環境質量、減排任務立足環境質量、減排考核依據環境質量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