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職業病?我國法定職業病種類有多少?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職業病目錄規定:我國法定職業病種類為10大類115種。
2、 職業病的危害及危害因素
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所有的職業都存在職業病)。
職業病的危害因素指工作場所中存在的或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等對人體健康產生損害的因素。
3、 為什么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健康檢查?
通過上崗前的健康檢查,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對要從事的職業、工種進行選擇,盡量減少職業危害的發生以及由此帶來的身體的損傷及經濟糾紛。目的是發現職業禁忌癥,分清責任。
在崗期間的健康檢查,主要是定期對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便于早期發現病人,及時處理,防止職業危害的發展,為制定預防對策提供依據。目的是及時發現健康損害。
離崗時的健康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對勞動者的健康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為今后可能出現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糾紛提供參考依據。目的是了解工作人員離崗時的健康狀況,分清健康損害的責任。
4、工業生產中的“四害”
廢氣:在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氣體,如果這種廢氣在空氣中含量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就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以一氧化碳為例,這種氣體吸入人體后,會迅速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人體多個器官、組織喪失輸送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組織缺氧而難以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嚴重缺氧而麻痹、壞死直至生命終止。
廢水:工業和醫院廢水都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和病菌,不僅危害工、農、漁業生產,而且威脅著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如用含鎘的廢水灌田,長出來的稻谷也會含有鎘,人們長期吃了會導致腎、肝、骨骼以及神經系統損害,而造成“骨痛病”。
廢渣:主要含有可溶性的有害物質,經雨水沖洗,會給地面水和土壤帶來污染。
噪聲:聲響在50分貝以下環境是安靜的:90分貝的噪聲,就開始有損害聽覺的危險;90分貝以上時,就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損害。
5、 職業病防治中用人單位義務和勞動者權利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在職業病防治過程中,用人單位要履行健康保障義務、保險等義務,勞動者享有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權等基本權利。
6、簽訂勞動合同要寫明職業病相關內容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
7、職業病前期診斷治療費用應由用人單位承擔
職業病前期診斷,治療費用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職業病診斷后,患職業病的勞動者申請認定為工傷的,應根據其病情,經過勞動能力鑒定,確定不同的傷殘等級,因不同的傷殘等級請求賠償的基礎不同。
8、農民工患上職業病要注意保留證據和診斷證明
目前許多農民工都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如果患上職業病后,其合法權益很難得到維護。有關專家指出,農民工患上了職業病,要通過工會的力量,通過法律援助之手,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保留好相關診斷證明,以獲得應有的賠償或補償。
9、 勞動者享有的權利
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權;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權;對工作場所狀況及職業病相關防護措施的知情權;要求健康工作條件權;檢舉控告權;拒絕違章作業權;職工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權;要求賠償權。
10、勞動者懷疑有職業病應怎么辦?
如勞動者懷疑患有職業病,一是要盡快到已取得職業健康檢查資格的醫療機構就診,初步斷定自己所患的疾病是否與所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果不能排除職業病,需要帶齊職業相關資料,主要包括經用人單位確認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史、原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以及當地健康檢查資料等,到用人單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已取得資質認證的職業病診斷機構作進一步診斷;二是不要背上思想包袱,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如果真的患上職業病,則要積極爭取自身合法權益,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下一篇:預防職業病重點難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