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呼吸系統對許多不同的致敏源表現出的一種反應狀態。臨床表現為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息、哮鳴等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職業性哮喘是由于接觸生產環境中以粉塵、煙霧或蒸氣形式存在的外過敏源所致的外源性哮喘。據文獻報道,可引起職業性哮喘的物質有200余種,包括化學物質、生物制品、金屬及其鹽類、動物性粉塵、植物性粉塵和真菌及其孢子等。其發病機理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我國目前所制定的職業性哮喘診斷標準僅適用于:
1)異氰酸酯類,包括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二苯甲撐二異氰酸酯(DHI)、六甲撐二異氰酸酯(HDI)、萘二異氰酸酯(NDI)。
2)苯酐類,包括鄰苯二甲酸酐(PA);1,2,4一苯三酸酐(TMA);四氯苯二二酸酐(TCPA)等。
3)多胺固化劑,包括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4)鉑復合鹽。
5)劍麻等五類致喘源所致的哮喘。
1.影響職業性哮喘的因素
職業性哮喘的發生和病情輕重與機體狀態、生產環境、致喘物質的濃度、氣象條件、吸煙等許多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不是所有接觸者都發病。
1)特異質反應:有過敏體質者易患病。對職業性過敏性哮喘患者的皮膚試驗表明,他們對塵、螨、花粉、藥物等多種抗原也常呈陽性反應。
2)精神因素:據報道,在職業性哮喘患者中有17%的人每當想到或夢到某物質以及工作環境時,即引起哮喘發作。激發試驗也可得到證實,哮喘與大腦皮層之間有密切關系,完全符合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
3)氣象條件:氣溫、氣壓、空氣濕度以及空氣中陰陽離子的比例改變,均可影響哮喘的發作。
4)運動:運動引起的機體生理變化可導致組胺、慢反應物質等多種介質的釋)改,可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約70%~90%的哮喘病人有運動性哮喘,因此,在進行激發試驗前應避免運動。
5)其他:呼吸道感染、吸煙等不良刺激,可加重哮喘病情。
2.哮喘分類及臨床表現
1)過敏性哮喘:確由工作環境中特定物質(過敏源)引起。其特點是初次接觸不發病,經過一定潛伏期后,再次接觸才引起哮喘。發病機理主要為變態反應,藥理學機制亦起一定作用。發作時主要表現是喘息、胸悶、氣短、咳嗽、咯痰,肺內可聞哮鳴音及干性噦音等。嚴重病例可呈哮喘持續狀態,病人表現煩躁不安,大汗、紫紺、心率加快等。長期反復發作可致肺氣腫并有永久性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發病早期脫離接觸后,哮喘可停止發作,預后一般較好。
2)刺激性哮喘:又稱中毒性哮喘、化學性哮喘性支氣管炎,多認為是一次吸人高濃度刺激物所致,也不能排除機體免疫機能的參與,其臨床特點為,咳喘難治,反復發作,氣道痙攣,難以完全逆轉,脫離接觸后仍易發病,預后較差。
3.診斷和治療
根據確切的職業史、結合勞動衛生及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有間歇性發作的哮喘史,脫離接觸后癥狀可緩解,再接觸時可復發,發作時肺通氣功能有明顯降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可做出職業性哮喘的診斷。特異性抗原支氣管激發實驗及抗原特異性IgE測定可幫助確定致哮喘物質。
脫離接觸環境是治療職業性哮喘最根本的措施。暫不能調離者可用色苷酸鈉進行預防性試驗治療,并同時監測患者的肺通氣功能。哮喘發作時以對癥治療為主,吸氧,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平喘、抗過敏、抗感染藥物等。
上一篇:職業性肺部疾患
下一篇:化學損傷引起的職業性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