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作條件中存在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職業性病損。
一、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
職業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一)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生產性粉塵如硅塵、煤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聲、振動。
4)電離輻射,如X射線、y射線等。
5)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等。
3.生物因素
1.皮毛工可能接觸到的炭疽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寄生在林木樹皮上帶有腦炎病毒的壁蚤,醫務工作者所接觸的生物傳染性病原等。
(二)工作組織中的有害因素
1)工作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工作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
3)工作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安排的作業或任務與作業者生理狀況或體力不相適應等。
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工作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寒冷季節的低溫,工作場所的微小氣候。
2)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工作過程不合理或管理不當所致環境污染。
在實際工作場所和工作過程中,多種職業有害因素往往同時存在,對作業者的健康產生聯合作用。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損害
職業性有害因素可致多種健康損害,可由輕微的健康影響到嚴重的損害,通稱職業病,嚴重者可造成工傷(occupati.elinjuries,)和職業性疾患(Occupant),甚至導致傷殘或死亡。
1.職業中毒
①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②汞及其化合物中毒;③錳及其化合物中毒;④鎘及其化合物中毒;⑤鈹病;⑥鉈及其化合物中毒;⑦釩及其化合物中毒;⑧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⑨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氫);⑩砷化氫中毒;⑩氯氣中毒;⑩二氧化硫中毒;⑩光氣中毒;⑩氨中毒;⑩氮氧化物中毒;⑩一氧化碳中毒;⑥二硫化碳中毒;⑩硫化氫中毒;⑩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中毒;⑩工業性氟病;⑨氰及其腈類化合物中毒;④四乙基鉛中毒;③有機錫中毒;③羰基鎳中毒;③苯中毒;③甲苯中毒;⑤二甲苯中毒;⑧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⑩有機氟聚合物單體及其熱裂解物中毒;⑨二氯乙烷中毒;③四氯化碳中毒;④氯乙烯中毒;⑦三氯乙烯中毒;③氯丙烯中毒;③氯丁二烯中毒;⑤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⑦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⑩酚中毒;⑧五氯酚中毒;⑧甲醛中毒;⑩硫酸二甲酯中毒;⑩丙烯酰胺中毒;⑥有機磷農藥中毒;⑩氨基甲酸酯類:良藥中毒;殺蟲脒中毒;⑩溴甲烷中毒;◎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中毒;⑩根據《職業性中毒肝病診斷標準與處理原則》可以診斷的職業性中毒性肝病;⑨根據《職業性急性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急性中毒。
2.塵肺
①矽肺;②煤工塵肺;③石墨塵肺;④炭黑塵肺;⑤石棉肺;⑥滑石塵肺;⑦水泥塵肺;⑧云母塵肺;⑨陶工塵肺;⑩鋁塵肺;⑩電焊工塵肺;⑧鑄工塵肺。
3.物理因素職業病
①中暑;②減壓病;③高原病;④航空病;⑤局部振動病;⑥放射性疾病,包括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內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膚燒傷。
4.職業性傳染病
①炭疽;②森林腦炎;③布魯氏桿菌病。
5.職業性皮膚病
①接觸性皮炎;②光敏性皮炎;③電光性皮炎;④黑變病;⑤痤瘡;⑥潰瘍;⑦根據《職業性皮膚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皮膚病。
6.職業性眼病
①化學性眼部灼傷;②電光性眼炎;③職業性白內障(含放射性白內障)。
7.職業性耳鼻喉疾病
①噪聲聾;②鉻鼻病。
8.職業性腫瘤
①石棉所致肺癌、皮瘤;②苯胺所致膀胱癌;③苯所致白血病;④氯甲醚所致肺癌;⑤砷所致肺癌、皮膚癌;⑥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⑦焦爐工人肺癌;⑧鉻酸鹽制造業工人肺癌。
9.其他職業病
①化學灼傷;②金屬煙熱;③職業性哮喘;④職業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⑤棉塵肺;⑥煤礦井下工人滑囊炎;⑦牙酸蝕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