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結構英文名稱:methyl ether;dimethyl ether;DME
CAS編號:115-10-6 分子式:C2H6O 結構式:CH3—O—CH3
二甲醚又稱甲醚,簡稱DME。二甲醚在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氣體或壓縮液體,具有輕微醚香味。相對密度(20℃)0.666,熔點-141.5℃,沸點-24.9℃,室溫下蒸氣壓約為0.5MPa,與石油液化氣(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種有機溶劑。易燃,在燃燒時火焰略帶光亮,燃燒熱(氣態)為1455kJ/mol。常溫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動氧化,無腐蝕、無致癌性,但在輻射或加熱條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與用作麻醉劑的乙醚不一樣,毒性極低;能溶解各種化學物質;由于其具有易壓縮、冷凝、氣化及與許多極性或非極性溶劑互溶特性,廣泛用于氣霧制品噴射劑、氟利昂替代制冷劑、溶劑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學品合成,用途比較廣泛。
二甲醚作為一種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壓縮、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藥、燃料、農藥等化學工業中有許多獨特的用途。如高純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氣溶膠噴射劑和致冷劑,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和臭氧層的破壞。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應用范圍大大優于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學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產的新原料,可以明顯降低甲醛生產成本,在大型甲醛裝置中更顯示出其優越性。作為民用燃料氣其儲運、燃燒安全性,預混氣熱值和理論燃燒溫度等性能指標均優于石油液化氣,可作為城市管道煤氣的調峰氣、液化氣摻混氣。也是柴油發動機的理想燃料,與甲醇燃料汽車相比,不存在汽車冷啟動問題。它還是未來制取低碳烯烴的主要原料之一。
溶解的甲醚由于石油資源短缺、煤炭資源豐富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二甲醚作為從煤轉化成的清潔燃料而日益受到重視,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競相開發的性能優越的碳一化工產品。
作為LPG和石油類的替代燃料,二甲醚是具有與LPG的物理性質相類似的化學品,在燃燒時不會產生破壞環境的氣體,能便宜而大量地生產。與甲烷一樣,被期望成為21世紀的能源之一。
總之,二甲醚特有的理化性能奠定了其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基礎產業地位,可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醫療、日常生活等領域。二甲醚未來主要用于替代汽車燃油、石油液化氣、城市煤氣等,市場前景極為廣闊,是目前國際、國內優先發展的產業。
二甲醚的毒性和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對皮膚有刺激性。
甲醚復合燃料毒性:二甲醚的毒性很低,氣體有刺激及麻醉作用的特性,通過吸入或皮膚吸收過量的此物品,會引起麻醉,失去知覺和呼吸器官損傷。
吸入量:940.50g/ m3
不良反應:有極不愉快的感覺、有窒息感
急性毒性:LC5030800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154.24g/m3×30分,輕度麻醉。
危險特性: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接觸空氣或在光照條件下可生成具有潛在爆炸危險性的過氧化物。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二甲醚的安全及處理措施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
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甲醚作為燃料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但建議特殊情況下,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二甲醚的包裝、貯存及運輸
二甲醚(DME)與LPG持有相似的物性,國內法規中的高壓氣體安全法規仍適用。輸送與儲藏系統也與LPG相同。對金屬無腐蝕,對運輸船只、管材、儲槽等與LPG的無太大差別。
大容量儲槽是采用在約-25℃的低溫貯槽儲存。用低溫儲槽,只需要一般的BOG(氣化氣)的再液化設備,但所要求的壓力可以比IPG的略低。DME的蒸發潛熱與丙烷的基本相同,這將有利于降低DME的運行成本。
上一篇:工業毒性危險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
下一篇:預防石油與天然氣開采職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