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月的由來
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經委、國家建委、國防工辦、國務院財貿小組、國家農委、公安部、衛生部、國家勞動總局、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事業局等十個部門共同作出決定,于1980年5月在全國開展安全月活動,并確定今后每年5月都開展安全月活動,使之經常化、制度化。
開展安全月活動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勞動者的安全健康的關懷,也是四化建設的迫切需要。由于種種原因,不少企業單位長期以來安全生產情況不好,傷亡事故多,職業病嚴重。必須下決心,花大力氣,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勞動保護工作中的問題,扭轉傷亡事故和職業病嚴重的狀況。
1984年3月29日,國家經委、勞動人事部、衛生部、公安部等聯合發出開展第5次“全國安全月”活動的通知。同年4月27日,國務委員、國家經委主任,“全國安全月”領導小組組長張勁夫發表題為《狠抓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廣播電視講話,動員全國開展第5次全國安全月活動。
1984年11月26日,國務院批準了全國安全月領導小組《關于今年安全月活動的情況和今后意見的報告》,決定成立常設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就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意見。
1985年4月26日,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發出《關于開展安全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國安全月”了,但各地區、各部門必須針對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安全生產活動。
“全國安全月”從1980年一直持續到1984年。在歷經5次“全國安全月”活動期間,我國著重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從1991年開始,全國安委會開始在全國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周”活動。1991是“八五”計劃實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國開展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一年。為了保證“八五”計劃的順利實施,給經濟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6月17日至23日,全國安委會首次開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周”活動。
1992年,全國安委會繼續開展了以“國有大中型企業創建良好安全生產環境和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為目的的“安全生產周”活動,時間為5月11日至17日。
1993年是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一年,又是我國爭辦2000年奧運會的關鍵之年。但是,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全國的安全生產形勢卻趨于惡化。為有效控制事故的發生,勞動部于5月24日至30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以“遵章守紀、杜絕‘三違’”為主題,以控制事故為目的的“安全生產周”活動。
由于安全生產工作尚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全國各類事故繼續呈上升趨勢。1994年初,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和《關于控制重大、特大惡性事故的緊急通知》,力求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發生。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勞動部開展了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為主題,以控制事故為目的,以“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周”活動。
1994年,我國的安全生產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一些重大惡性事故仍然不斷發生,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呈現時好時差的局面,各類事故隱患十分嚴重。1995年5月15日至21日,勞動部開展了以“治理隱患、保障安全”為主題,以“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隱患治理,積極貫徹《勞動法》《礦山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倡導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識”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周”活動。
1996年是“九五”計劃實施的第一年。勞動部在1995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相對平穩,重大、特大惡性事故有所減少的情況下,為進一步認真貫徹“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定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遵章守紀、保障安全”。
1996年各類事故有60%以上是由于“三違”造成的,而安全管理松懈是“三違”行為發生的土壤。因此,1997年5月12日至18日,原勞動部開展了以“加強管理、保障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第七次“安全生產周”活動。
1998年的“安全生產周”活動主題為“落實責任、保障安全”,1999年為“安全、生命、穩定、發展”。
2000年5月14日至20日,主題為“掌握安全知識,迎接新的世紀”的第10屆全國“安全生產周”活動展開。
2001年5月13至19日,主題為“落實安全規章制度,強化安全防范措施”的“安全生產周”活動在全國展開。
11年來,“安全生產周”活動較好地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積累和創造了許多安全宣傳教育成功的經驗。
從2002年開始,我國將安全生產周改為安全生產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部委結合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形勢,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確定2002年6月份開展首次安全生產月活動,將安全生產周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延伸。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宣傳安全生產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全民安全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
此次活動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邊的事故隱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活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突出“安全責任重于泰山”這一主題,普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為了進一步強化各級、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安全生產工作上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活動主題定為“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另外,還舉行了“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全國各地區繼續開展安全生產檢查,企業進行安全生產自查,重點放在制度建設、遵章守紀、設備設施運行狀況等方面。
為什么要將原安全生產周活動改為安全生產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有關司局負責人指出,往年的安全生產周,除雙休日以外,只有5天時間,很難安排覆蓋全國的、有影響的一些重大宣傳活動,很難使黨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得到充分有效的宣傳并產生應有的效果,因此經過各部門慎重考慮,將“周”改為“月”。
關愛生命、安全發展
生命是寶貴的,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佛家有:“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投罩燈”之說,其意是在打掃衛生時,恐怕傷著了螻蟻脆弱之生命,夜晚點燈時,怕飛蛾投火而喪失了細小的性命。當然,這是佛家的慈悲心懷,對弱小生命的關愛。而人雖是改造大自然的生產力,其生命也是非常脆弱的,從耳聞目睹的各類事故中,又有多少人視生命為兒戲,拿生命作賭注,從而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對家庭造成了災難性的痛苦,對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然而,對人的生命誰來關愛和慈悲呢?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安全生產,關心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在法律上,先后頒布實施了《礦山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從法律上保障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賦予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中的權利和義務。在現時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和諧社會中,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曾多次指出:“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的穩定大局,要堅持安全發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并強調:“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三個“不能”,鏗鏘有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更體現了對人的生命的關愛。
作為企業的員工,在黨和國家“關愛生命”的大環境下,難道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要來個飛蛾投火嗎?古人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在舉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氣候下,各級政府和有關行政部門對企業實行安全監管和行政許可制度,從全方位保障企業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而企業又從嚴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令,依法對員工進行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培訓,并通過大量事故案例,喚起員工對家的責任和對企業的使命;對現場加強隱患排查與治理,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員工的生命安全;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約束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避免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而這一切的所作所為,就是對員工生命的關愛和慈悲。
“關愛生命”,最主要的還是企業員工對自己生命的關愛。上述只是對“關愛生命”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企業員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要不斷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操作技能,識別身邊的危險有害因素;二要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切實按章操作;三要對識別出的危險有害因素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做好“預防為主”的落實,對一時不能整改的要及時報告,切不可熟視無睹;四要團結友愛,對身邊的違章行為要敢于制止,不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五要善于總結他人的事故教訓,從事故原因中對照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原因或行為,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六要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安危,更關系到家庭的幸福、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真正做到“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只有做好之些,才是對生命的關愛,才是對家庭的關愛,才是對企業和社會最大的奉獻。
安全生產關系到各行各業,關系到千家萬戶。假如企業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其家庭遭受痛苦、企業遭受損失不說,有的家庭或受傷的員工還進行上訪,嚴重影響其家庭生活,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企業如何安全發展?和諧的小康社會如何建設?只有企業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企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社會才能穩定和諧。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讓我們“關愛生命、安全發展”,構建美好企業,共建和諧社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中央及各直屬單位09年第八個安全月要求
國務院1月1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張德江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降低事故總量和死傷人數,堅持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為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將2009年定為“安全生產年”,同時將2009年第8個安全生產月主題確定為“關愛生命、安全發展”。河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為了貫徹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要求,于2009年4月7日發布冀安委〔2009〕7號文將河北省2009年定為“安全生產攻堅年”。2009年國家安全總局安全生產工作總體要求:堅持近期與長遠、治標與治本、預防與查處相結合,以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為主線,以有效防范、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為目標,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安全生產執法、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治理“三項活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安全監管監察隊伍“三項建設”,努力推動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把重特大事故、事故總量、傷殘人數壓下來的“三個壓下來”,為實現到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于2009年4月1日發布國家安全生產管理總局17號令《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安全月宣傳標語
1. 關愛生命、安全發展
2. 治理隱患,防范事故
3. 安全發展,和諧共建
4.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5. 廣泛深入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關愛生命、安全發展
6. 弘揚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質
7. 強化安全教育,狠抓制度落實
8.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
9. 安全責任為天,生命至高無上
10. 安全是幸福的源泉,安全是效益的保障
11. 安全是生命的衛士,安全是效益的保障
12.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費
13. 安全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14. 堅決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決定》
15. 認真學習貫徹《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16. 貫徹《安全生產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17. 加強安全隱患綜合治理,防止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18. 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19. 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產條件,促效益保安全
20. 強化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安全規章制度
21. 安全出效益,安全促發展
22. 安全來自警惕,事故源于麻痹
23. 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技能,減少安全事故
24. 特種作業必須持證上崗
25. 新入廠人員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
26. 推動安全文明生產,提高職工安全意識
27. 正常使用勞保用品,預防減少意外傷害
28. 加強勞動保護,讓你化險為夷
29.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30. 安全生產,重在預防
31. 關口前移,防患未然
32.安 全生產,違法必究
夏季高溫施工需注意事項
1、認真貫徹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并結合各級主管部門有關加強安全生產的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2、針對夏季施工的實際情況,在編制階段性施工方案和作業計劃時,制定相應的防暑措施,及時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定期檢查,督促落實。
3、對塔吊、樁機、升降機械等大型機具的搭拆,腳手架的搭拆,大面積模板的支撐,深基坑開挖等應進行重點管理。機械設備及時按規范要求防雷接地;遇六級以上大風,各種
大型機械、腳手架搭拆應停止施工;注意做好現場排水工作,保證排水暢通;現場各安全設施要加強檢查,做好防護工作,特別是對安全防護裝置、設施、要定時進行檢查,使其處于良好狀態,以防不測。
4、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落實各項防火制度,消防設施配備齊全,嚴格控制明火作業,嚴禁私拉亂接電線,同時對易燃易爆品要加強儲存和使用管理工作。
5、加強項目標化管理,各項目部要結合夏季衛生要求,搞好食堂、寢室、廁所浴室衛生,保持場容場貌整潔,提高項目文明施工水平。
6、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督查持證上崗,杜絕違章作業的發生,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到實處,落實到每個人。
7、要充分結合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產月的活動,利用民工學校、黑板報、簡報、懸掛宣傳標語和班組交底等形式,對全體員工進行夏季高溫安全生產教育及夏季衛生知識的宣傳,督促作業人員按規定使用安全防護用品。
8、高溫期間各項目部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息時間。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面,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對不適合從事高空、高溫作業的職工要給予適當調整工作。
9、搞好施工現場的后勤工作。各項目部要配備必要的防暑藥品,并有專人負責做好含鹽飲料和茶水供應。食堂要加強衛生管理,嚴把食物采購關,預防食物中毒。
10、搞好環境衛生,預防疾病。做好工作和生活休息場所的通風、降溫、衛生工作。同時要求職工及家屬不要到不熟悉情況的河道、水庫、池塘去洗澡,預防事故發生。
11、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特別是火災、防汛抗臺兩項,提高在突發事件面前的應急處理能力。
12、對臨時設施、圍墻等進行檢查,確保結構安全。
13、嚴禁小孩進入施工現場。
14、嚴格貫徹24小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項目負責人也要參與值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報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