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危險性除了與電流大小有直接關(guān)系外,還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guān):
電流頻率
直流電流、高頻電流、沖擊電流對人體都有傷害作用,其傷害程度一般較工頻電流為輕。
直流電最小感知電流男性約為5.2毫安,女性約為3.5毫安。平均的擺脫電流男性約為76毫安,女性約為51毫安。可能引起心室顫動的電流,通電時間0.03秒時約為1300毫安;3秒時約為500毫安。
電流頻率不同,對人體的傷害程度也不同。25~300赫的交流電流對人體傷害最嚴重。1000赫以上,傷害程度明顯減輕,但高壓高頻電也有電擊致命的危險。例如,10000赫高頻交流電感知電流,男性約為12毫安;女性約為8毫安。平均擺脫電流,男性約為75毫安;女性約為50是安。可能引起心室顫動的電流,通電時間 0.03秒時約為1100毫安; 3秒時約為500毫安。
雷電和靜電都能產(chǎn)生沖擊電流。沖擊電流能引起強烈的肌肉收縮,給人以沖擊的感覺。沖擊電流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與沖擊放電能量有關(guān)。數(shù)十至100微秒的沖擊電流使人有感覺的最小值為數(shù)十毫安以上,甚至100安的沖擊電流也不一定引起心室顫動使人致命。當人體電阻為1000歐時,可以認為沖擊電流引起心室顫動的界限是27瓦·秒。
觸電時間長短
發(fā)生觸電事故時,電流持續(xù)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心室顫動,即電擊危險性越大。這是因為電流持續(xù)時間越長,能量積累增加,引起心室顫動的電流減小。
在心臟搏動周期中,只有大約0.2秒的特定時間是對電流最敏感的,這一特定時間即易損期。電流持續(xù)時間越長,與易損期重合的可能性越大,電擊的危險性也越大;當電流持續(xù)時間在0.2秒以下時,重合易損期的可能性較小,電擊危險性也較小。另外,電流持續(xù)時間越長,人體電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導致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強,電擊危險也隨之增加。此外,電流持續(xù)時間越長,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射越強烈,電擊的危險性越大。
動物實驗表明,30~75安、l微秒的電流的電擊一般不會造成死亡。就人身事故而言,也有一些由于電容器放電、乃至雷擊放電,雖然電流很大,但持續(xù)時間僅是微秒級而沒有造成死亡的報道。
上一篇:電對人傷害的兩種形式:電擊和電傷
下一篇:怎樣預(yù)防油斷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