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油系統
除燒油電廠使用大量燃油外,燒煤電廠鍋爐點火要用燃油,低負荷或燃燒不穩定時要投油助燃。因此,燒油、燒煤電廠都備有燃油的卸車、貯存、加壓供油、鍋爐用油設施及相應的管道設備系統,燃油的閃點和燃點很低,設備系統的泄漏點多,燃油漏出后遇到明火即發生燃燒,特別是鍋爐附近的油槍管路漏油,遇到附近高溫熱體極易著火。同時油區特別是油泵房室內漏出的油,蒸發的蒸氣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著火甚至爆炸。因此在燃油防火方面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提高設備系統的檢修維護質量,消除各泄漏點的滲漏缺陷,防止燃油漏出造成燃燒的可燃物條件。一旦發生泄漏或作業中造成的油污要及時清理干凈,泵房等處地溝內漂浮的油也應及時清理,以防止漏出的油遇明火著火,或漏出的油蒸發的蒸氣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發生燃燒、爆炸。
(2)對油泵房等室內可能積存蒸發油氣的場所,要備有足夠容量的通風設施,在有油漏出的情況下,經過通風確保蒸發油氣與空氣混合物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3)對燃油油區劃定明確的禁火區,設置禁火標志,嚴禁明火,并采取防止產生火花的措施(如禁止穿帶鐵釘的鞋進入油區,在油區作業要使用防爆工具等),禁火區使用的電氣設備(如開關、燈具等)要采用防爆電氣設備,采取防止靜電產生火花的措施,油區內禁止吸煙,禁止將火種帶入油區以及在油區動火作業前必須辦理動火工作票,并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等等。這些都是防止在油區內產生著火源導致發生燃燒、爆炸的措施。
(4)控制燃油加熱溫度。在裝卸和使用燃油時需要用蒸汽加溫,對加熱的溫度一定要嚴格控制,一方面油溫越高越易蒸發出油氣,另一方面燃油溫度達到自燃點后沒有著火源也會自燃,而各種油質的自燃點又不相同,因此,一般控制加熱汽源溫度在230℃以下。
(5)輸送燃油的管道、閥門、電磁閥、油槍等設備系統泄漏點多,一旦漏油遇到附近熱體容易引起著火,著火的油又將引起附件電纜等著火。因此管道法蘭、閥門結合面不得用膠皮墊、塑料墊,以防止老化刺墊,或附近著火時膠皮墊、塑料墊迅速燒壞大量漏油;此外,對油管道的材質和焊接質量也須定期檢查監督,以防止材質或焊接不良,使用年久后發生泄漏,特別是漏出的油霧化蒸氣,局部區域油氣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濃度后遇火源發生爆炸,其后果是很嚴重的。1993年就發生過這類事故。
(6)燃油區、油泵房還應備有專用的泡沫等滅火設備和滅火器材,以備萬一著火時,現場人員及時進行撲救。
2.汽輪機油系統
汽輪機的潤滑油系統和液壓調節系統的高低壓油管道大部分布置在高溫管道、熱體附近,一旦油管道特別是高壓油管道泄漏,壓力油噴到高溫管道、熱體上即會引起著火,并且火勢發展很快,70年代中期國內多次發生汽輪機油系統重大火災事故,因此在汽輪機油系統防火方面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在防止油管道泄漏方面,一是禁止使用膠皮(含耐油膠皮)、塑料做法蘭、閥門接合面的墊料,要采用厚度小于1.5mm的耐油石棉墊或青殼紙做墊料,以減少接合面縫隙,并且在附近著火時墊料不致迅速熔化失效;二是盡量減少油管道的法蘭連接方式,改用焊接以減少泄漏點;三是對小直徑壓力油管(特別是高壓油管)、表管采取防振、防磨措施,加大薄弱部位(與箱體等聯接部位)的強度(如局部改用厚壁管),以防止振動疲勞或磨損斷裂引起高壓油噴出著火。有的大型機組在制造設計中盡可能把高壓油管套裝在低壓油管道內,這種布置對防止高壓油管道泄漏噴油著火是很有效的。此外,對油管道材質和焊接質量也應定期檢驗、監督,防止使用年久產生缺陷隱患,在運行中斷裂漏油。
(2)在壓力油管道(含潤滑油壓力管道)系統,不要使用鑄銅閥門,以防止爆裂漏油著火。
(3)在油管道泄漏點處和附近高溫管道、熱體保溫層外加裝鐵皮護罩,防止萬一漏出的油直接與熱體接觸起火。
(4)提高軸瓦、油檔以及前箱接合面的檢修質量,保持軸瓦、前箱不漏油,發生軸瓦,前箱等處漏油缺陷后要及時消除缺陷;在消除前要加強清理漏出的油,防止流到下部高溫管道、熱體上或滲入保溫材料中引起冒煙著火。
(5)汽輪機油系統特別是高壓油系統漏油起火時,若火勢較大或者是必須停機才能處理的缺陷,應該果斷停機處理,而且應該由司機、班長在現場判斷處理,不要層層請示匯報,延誤時機擴大火災。
(6)汽輪機油系統火災威脅到主油箱時,應打開事故排油門,將油排入地下事故油坑,事故排油門的位置應與主油箱保持5m以上的距離,并且要有兩個可以接近的通道。事故排油的速度,要在統一指揮下,根據火勢發展并兼顧停機中軸瓦的潤滑用油量,恰當地掌握。
汽動給水泵小汽輪機油系統的防火措施和汽輪機油系統一樣。只是設備系統小一些,但往往對小汽輪機油系統防火有所忽視,以致這方面的著火較為頻繁。
3.電纜
發電廠、變電所敷設有大量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這些電纜分布在電纜隧道、排架、豎井、控制室夾層,分別聯接著各個電氣設備并聯接到集中控制室。電纜自身故障產生的電弧以及附近發生著火引起電纜的絕緣物和護套著火后具有沿電纜繼續延燒的特點。如果不采取可靠的阻燃防火措施,就會延燒到主逆道、豎井、夾層以至控制室,擴大火災范圍和火災損失,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國內曾多次發生電纜重大火災事故,近年來電纜重大火災事故仍有發生。因此在電纜防火方面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新、擴建工程,要從設計、安裝過程抓好電纜防火措施的落實,為投產后完善防火措施打好基礎。
(2)采取分區、分段隔離封堵措施,防止電纜延燒擴大范圍。由于電纜分布面廣,電氣設備、電纜自身故障產生的電弧以及電纜附近其他著火都會引起電纜著火,因此除提高電纜頭、中間接頭工藝質量,堅持定期預防性試驗減少電纜自身故障引起著火外,要做到電纜絕對不著火是很難的,因此從總體來說,電纜防火是采取分區分段隔離封堵,萬一某處電纜著火后,將火勢控制在該區段以內,不使延燒擴大到其他分段。對電纜遂道、電纜溝敷設的電纜,可按一定的長度和機組、設備區以及分支遂道主遂道出口等處,設置若干阻火墻,將穿越阻火墻的電纜孔洞嚴密封堵(其縫隙可用耐火堵料封嚴),阻火墻兩側可設適當長度的耐火阻燃擋板,防止火焰繞過阻火墻燒著另一側電纜,做到分支隧道的電纜著火不波及主遂道,一臺機組、設備的電纜著火不波及其他區段。進入控制室夾層的電纜豎井是隔離封堵的重點部位,因為電纜豎井具有抽風的作用,一旦燒到豎井下部,火勢會很快發展,燒到夾層,因此在各豎井下部、上部以至中部要采取嚴密的隔離封堵措施,同時對機、爐廠房等電纜排架進入夾層的電纜也必須嚴密封堵,確保各處進入夾層的電纜萬一著火后,絕對不能延燒進電纜夾層,這是電纜防火最關鍵環節之一。另一個關鍵環節是夾層通往控制室的電纜,在穿越樓板、墻壁處的孔洞縫隙必須嚴密封堵,對各控盤盤間的縫隙和予埋電纜穿管內壁與電纜間的縫隙也必須用堵料嚴密封堵,做到萬一夾層內電纜著火時,確保不延燒到控制室,以保證控制室設備完好,這對減少火災損失,迅速恢復生產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的典型事故案例是很多的。
(3)對高溫熱力設備附近敷設的電纜(如汽輪機高中壓缸附近,點火油槍下部附近的電纜等)、制粉系統防爆門附近的電纜,應采取隔熱槽盒等措施,防止高溫烘烤或噴出的火焰引起電纜著火。
(4)對電纜排架上,槽盒內的積粉(特別是鍋爐房)要定期及時清理,防止積粉自燃引起電纜著火。
(5)有條件的,新建或改進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阻燃電纜,其價格約比普通電纜高15%左右,但要全部使用阻燃電纜才有意義,部分混合使用起不到阻燃作用;
(6)為了及早發現電纜火情,可在控制室裝設監測電纜隧道、夾層各部位的感煙、感溫監測報警裝置,以便及早發現火情,及時進行撲救。
(7)對動力電纜中間接頭宜加裝阻燃材料制作的槽盒,并在其上方附近裝設滅火彈,以防止中間接頭故障爆破引起電纜火災。
對于少部分重要電纜,如直流系統至控制電源母線的電纜,直流潤滑油泵,直流密封油泵、汽輪機盤車裝置等電源電纜,可采用難燃電纜,以便在電纜著火的情況下,還能在一段時間里繼續向這些重要設備供電,保證繼電保護裝置正常動作,保證軸瓦、密封瓦不因缺油燒瓦,盡可能維持盤車等。
1992年能源部在電纜火災調查中發現防火涂料容易龜裂脫落,有些涂料質量不良,使用中大片脫落,對其阻燃效果也缺乏確切的實踐結論。
在撲救電纜火災時,除遵守一般安全注意事項外,撲救人員還必須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因為電纜著火后會產生大量煙霧,特別是產生有毒氣體,戴一般防毒面具不解決問題,因此發電廠、變電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撲救人員從壓縮空氣罐中吸入空氣,呼出的氣排出面罩以外),并對有關人員培訓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撲救火災不能使用氧氣呼吸器。因為使用氧氣呼吸器將呼出含氧90%左右的排氣,增加火區氧量,故不能使用。
4.充油電氣設備
發電廠、變電所都裝有相當數量的充油電氣設備,如變壓器、電抗器、電流、電壓互感器,開關等等,這些充油電氣設備一旦發生故障時,產生的電弧使箱體內絕緣油的溫度、壓力升高噴出甚至爆裂噴出,同時電弧引起絕緣油著火,而且火勢發展很快,損失很嚴重,在防止充油電氣設備火災事故方面,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運行中充油電氣設備火災事故主要是電氣設備故障引起的,因此防止這類事故主要應從提高電氣設備檢修維護質量,加強運行中的監督檢查,堅持各項定期試驗監督等方面防止電氣設備發生故障,這是防止充油電氣設備火災事故的基本方面。
(2)為防止大量充油設備發生火災后擴大造成嚴重后果,對大型變壓器等大量充油設備應設置噴霧滅火設施,在萬一著火時立即噴出水霧,在著火初期將火撲滅。固定式噴霧滅火設施應安裝調試良好,并經過試驗確保能起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作用。對少量充油電氣設備萬一故障著火時,則靠現場人員使用現場備有的1211、干粉、泡沫等滅火器材,即時進行滅火,專業消防人員,裝備到現場后再共同滅火。
(3)當變壓器等大量充油設備著火火勢較大難以撲滅時,應設法打開下部排油門將油排入事故蓄油坑,但必須防止將油排入電纜溝內。變壓器等電氣設備引入電纜溝的電纜,在穿越電纜溝墻壁處所的孔洞必須嚴密封堵,蓋板必須完整嚴密無縫。
(4)現場解體檢修變壓器等充油電氣設備時,必須采取嚴格的防火措施,防止檢修中著火燒損。這類事故教訓也是屢見不鮮的。
此外,曾發生過室內少油開關故障噴出的油蒸發氣化后與空氣混合,以及變壓器和多油開關故障中在油箱內局部聚積的油氣與空氣混合物發生爆炸導致嚴重損壞的事故案例,爆炸的破壞力很強,能損壞配電室的建筑結構,能爆開油箱,擴大損壞設備甚至造成人身傷害。防范措施上對配電室內可以采取加強通風等措施,對故障中油箱局部聚積油氣空氣混合物還沒有適當的防范措施。
5.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品
發供電企業的班組,在維護檢修作業中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油漆、稀料等易燃品,如果對這些易燃品運輸、保管、使用不當,就會發生火災事故,這方面的事故教訓也是很沉痛的,因此應采取以下主要防范措施。
(1)嚴格控制領用數量,原則上按當日使用量發放給班組,當日用多少,領多少,做到班組基本上不存放多量的易燃品。班組對存放的少量易燃品要采取防火措施,如使用的油類應盛放在金屬密閉的容器內,并存放在可關閉的金屬箱柜內,不與其他可燃物混放,并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禁止明火等。
(2)易燃品使用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嚴禁明火,嚴防焊渣等火星濺入易燃品,嚴禁作業區內吸煙等等。
(3)易燃品運輸時要將瓶蓋、桶蓋蓋嚴,不得用敞口的桶裝運易燃品,以防止萬一傾倒流出后遇火源著火。
6.輸煤、制粉系統
揮發份較高的原煤、煤粉積存時間較長以后會產生自然,這種自然現象發生在煤場、原煤倉、煤粉倉等處,可以用噴水、蒸汽予以滅火。自燃也可能發生在輸煤皮帶上,螺旋輸粉機內及其附近地面的積煤,這些處所積煤、積粉后將會燒壞輸煤、輸粉設備(如燒毀輸皮帶、燒斷輸煤棧橋)和附近其他設施,地面堆積的積煤、積粉自燃中還會發生人員誤踩造成燒傷,此外,制粉系統運行,作業不當還會發生煤塵爆炸,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輸煤、制粉系統應采取以下主要防火、防爆措施。
(1)輸煤皮帶停用時,要將皮帶上的煤走完以后再停,皮帶上不要存煤;對輸煤皮帶附近地面上散落的煤渣和煤粉要及時清理干凈(有條件的可用水沖洗干凈),不在輸煤皮帶附近堆放煤渣煤粉。同時在皮帶運行中和停用中(包括長時間停用),每班都要按規定全面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即時予以消除。
(2)制粉系統運行中,對磨煤機要采取可靠的防止斷煤措施,并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在規定范圍以內;在運行中的制粉系統管道上嚴禁動火,以防止發生制粉系統爆炸。在制粉系統設備、管道檢修、清理作業中,要嚴格控制煤塵濃度,防止局部空間煤粉混合濃度超標,遇火源發生煤塵爆炸。
7.竹、木腳手架
檢修時,運行中消缺時,對高處設施的作業需要搭設腳手架,但竹、木腳手架都是可燃物,特別是熱力設備附近空氣干燥、溫度高,易有著火源,搭設的竹、木腳手架極易引燃著火。竹、木腳手架本身燒毀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算大,主要是其著火后迅速發展造成的大火將導致附近的電氣、熱力設備嚴重燒壞。因此,在防止竹、木腳手架著火方面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檢修、消缺作業時,對電纜夾層附近、電纜排架下方、制粉設備系統附近以及油系統附近,應搭設金屬腳手架,不要搭設竹、木腳手架,以防止萬一著火,殃及其他重要設備。
(2)其他處所搭設的竹、木腳手架,在設備起動、投入運行前必須拆除,并清理現場的可燃、易燃物。
(3)在竹、木腳手架上進行焊接或其他動火作業時要辦理動火工作票,采取具體的防火措施。如是多日工作,每次收工時都應全面檢查清除火種、易燃物。對使用竹、木較多,面積較大的腳手架,在中斷工作期間(包括夜間),應專設防火值班人員,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以便及時發現并撲滅火情。
搭設的竹、木腳手架,在作業完工后,應立即拆除并運出生產現場。
對焊接和機動車輛用油的防火防爆措施,部頒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和部頒消防規程都已有明確規定,本書不再重復。
上一篇:冷庫火災成因與預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