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中,化工產品已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但石油化工生產中使用的原料、中間體甚至產品本身就是易燃、易爆、易腐蝕物質,生產多數在高溫、低溫、高壓、高速、毒性、腐蝕等嚴酷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和物料的輸送來完成的,工藝操作連續性強,工藝管線及反應釜內易形成爆炸混合物,而生產區域內點火源多,具有火災及爆炸危險性。因此,剖析石油化工企業發生火災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防火對策,就成為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引發化工火災的原因主要有設備及管線泄漏、操作失誤、違章動火作業。其相應的防火對策是:
一、把好防火設計關
設備泄漏等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往往起源于設計階段,因此抓好設計階段的防火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是設備的設計、選型、選材、布置及安裝均應符合國家規范和標準。嚴格把好設計關,根據不同工藝過程的特點,選用相應的耐高溫或低溫、耐腐蝕、滿足壓力要求的材質,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制造和安裝,特別是有爆炸危險性場所的電氣設備應正確設計選型。其次是新建、改建、擴建生產裝置布局,單元設備布置,防火安全設施的設計和實施應遵循有關規范,做好嚴格的防火審核工作,并通過嚴格的試車和驗收,夯實防火安全基礎。
二、落實動火作業防范措施,必須做到“八項注意”:
1、拆卸拿離。在可能的情況下,把禁火區內需要動火的能拆卸拿離的設備、管道及其附件,從主體上拆下來,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動火,動火作業完后再裝回原處。
2、隔離遮蓋。將動火的設備、管道及其附件和相關連的運行系統作有效的隔離,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加封頭或拆掉一節管子等辦法,隔絕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質氣體進入動火作業點。
3、清理現場。動火前要清理現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動火前應把動火點周圍的易燃易爆物品轉移至安全地方,現場應打掃干凈。
4、清洗置換
。1)清水置換。能適用于水或易被水洗滌的介質。
(2)蒸氣置換。蒸氣置換應用范圍較廣,一般清水難以洗滌的物料及介質可以用蒸氣洗,如遇冷凝固、結塊或油狀類的物料。
。3)空氣置換。用鼓風機、排風扇或其他空氣置換設備,置換掉可燃氣體。
(4)惰性氣體置換。根據需要有條件的也可用氮氣等惰性氣體置換。
5、檢查確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后,一定要檢查確認,這一關很重要。經檢查確認無誤后,開具“動火安全作業證”,如果進入槽、鍋內作業,還要開具“設備內安全作業證”,落實好監護責任人。
6、安全測爆。動火區域內要在動火前和動火期間針對區域內可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易燃易爆氣體進行安全測爆,保證動火過程中不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7、規范作業。焊接時,焊工必須按規定要求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槽、鍋內作業時,不能多處動火;高處作業時,不能上下層同時動火,不能將氧氣、乙炔氣瓶放在動火點下方;氧氣、乙炔瓶之間應有5米以上的安全間距,與明火應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產的設備、管道、輸電線的垂直下方。
8、熄火清場。動火結束后,應關掉電源、氣源,搬離動火設備,熄滅余火,檢查清理現場。凡火花可能涉及到的地方都要進行仔細的檢查,以防萬一。動火時間過長,中途休息間斷、離開時也要進行現場檢查清理,不要疏忽和麻痹大意。
三、強化安全培訓關
對化工生產行業的從業人員要相對穩定,加強職工的工藝和操作紀律,制定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高職工業務素質水平和生產操作技能。制定事故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提高職工事故狀態下的應變能力。
1、全員安全培訓。經常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強化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了解消防安全常識,增強職工的消防安全素質。
2、崗位安全培訓。針對各種崗位的職工,培訓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使之熟練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持證上崗。使之熟練掌握本行業安全操作規程,持證上崗。
3、處置事故培訓。要針對工藝裝置危險區,深入一線熟悉、掌握實際情況,認真制定各種事故處置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在演練中發現問題修正預案,使預案貼近實戰,提高處置事故的整體能力,一旦發生事故,能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設置防火安全裝置
常見的在生產中廣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1)阻火設備。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單向閥、阻火閥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闖入設備、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間擴展。(2)防爆泄壓設備。包括安全閥、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裝于壓力容器、管道等生產設備上,起降壓防爆作用。(3)火星熄滅器。安裝于產生火星的設備和裝置,防止火星飛出引燃可燃物。如機動車輛使用的火星熄滅器。(4)自動探測器。用于檢測可燃氣體濃度、溫度、煙霧等對象,當超過一定值(濃度)時自動報警,啟動聯鎖裝置自動停車并啟動自動滅火設施,及時運作,快速滅火。
總之,石油化工企業易燃易爆物品多,氣體介質復雜,在操作時思想千萬不可馬虎大意和僥幸疏忽。只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認真細致的防范工作,才能在實際生產中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幾率,確保企業安全、生產穩定。
上一篇:消防員用水帶電滅火的方法
下一篇:初起火災的撲滅原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