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耗量逐年增長,其運輸日益頻繁。為保證日常生產周轉需要,石油罐區總儲量及單罐容量也越來越大。但由于石油化工企業具有生產環境惡劣、工藝復雜、產品易燃易爆等特點,所以,多年來火災和爆炸事故一直威脅著油氣生產單位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在此著重探討石油及其制品儲罐火災的特點及撲救措施。
一、石油及其制品儲罐火災特點
首先,石油庫油罐爆炸危險性大。石油及其制品在一定的溫度下,能蒸發大量的蒸氣,當這些油蒸氣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遇到明火即發生爆炸。此外,儲油容器在火焰或高溫作用下,油蒸氣壓力急劇增加,當超過容器能承受的極限壓力時,容器即發生爆炸。
其次、石油庫油罐火災火焰溫度高、輻射熱強。一旦發生石油及其制品火災,其周圍環境溫度較高,輻射熱強烈。如油罐發生火災,其火焰中心溫度達1050℃~1400℃,罐壁溫度達1000℃以上。油罐火災的熱輻射強度與發生火災的時間成正比。燃燒時間越長,輻射熱越強。并且,石油庫油罐著火易形成大面積火災。石油及其制品火災發展蔓延速度快,極易造成大面積火災。如石油及其制品儲存容器發生火災,伴隨著容器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噴濺、流散,便會在容器周圍發生大面積火災。如果火災周圍有其他油罐,那后果更加嚴重。
最后,石油庫油罐火災具有復燃性、復爆性。撲滅石油及其制品火災后,在沒有切斷可燃源的情況下,遇到火源或高溫將產生復燃、復爆。對于滅火后的油罐、輸油管道,由于其壁溫過高,如不繼續進行冷卻處理,會重新引起油品的燃燒。故撲救石油及其制品火災,常因指揮失誤,滅火措施不當而造成復燃、復爆。
二、石油及其制品儲罐著火、爆炸后可能出現的情況
1、穩定燃燒。指在儲罐內液位較高,油氣濃度大,著火前后罐內油蒸氣濃度均在爆炸上限以上,油氣排出速度大于5m/s,在罐外遇到火源發生燃燒。這類火災比較容易撲救,只要撲救及時不會引起大的火災。但在多數情況下,儲罐發生火災后是先爆炸,后燃燒。罐內油蒸氣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遇到火源,罐內先發生爆炸,罐頂爆飛或罐頂部分塌落罐內,隨后引起液面迅速穩定燃燒。
2、爆燃。爆燃指在儲罐爆炸后,火焰立即熄滅,不再燃燒。這種情況是指罐內油氣濃度接近于爆炸下限,遇到火源引起爆炸。但油品蒸氣揮發速度跟不上燃燒需要的蒸氣量,或空氣供應不充分,爆炸后不能繼續燃燒。另一種情況是罐內液位很低(或無油),溫度低于閃點,而濃度又在爆炸極限范圍內,明火引爆后,也不再燃燒。
3、沸溢性燃燒。指在儲罐發生火災后,罐頂被揭開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撲滅,燃燒一定時間后,在撲救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濺溢,沸溢和噴濺等現象。一般在燃燒30min后,熱波已形成足夠的厚度,這時,再施放泡沫,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4、連續爆炸燃燒。當儲罐發生火災后,其強烈的輻射熱或沸溢、噴濺出來的油品威脅著周圍的油罐,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連續性爆炸燃燒。
三、火災的撲救
首先,火情判斷和估計。儲罐著火后,火勢非常兇猛,瞬間濃煙滾滾,形成大火。因此,正確判斷和估計火情,對盡快控制火勢,防止火災蔓延,迅速撲滅以及保障人員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在火災發生后,應迅速查明下列情況:
1、著火罐的類型、直徑、高度、油品性質、儲油高度、底水厚度及油罐可能的破壞情況等。
2、火場周圍的環境及可供進攻的線路,油品外溢流敞或油罐破壞的可能部位。
3、著火部位、燃燒形式及對周圍的威脅程度。
4、觀察火焰顏色,判斷有無產生爆炸的可能性。
5、根據罐內液位高度、水墊層厚度、熱波傳播速度,估計可能發生沸溢的時間。
其次,注意滅火原則。儲罐一旦著火,火場情況非常復雜,瞬息萬變。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進行滅火戰斗,迅速控制火勢,防止火災蔓延,以保證人員安全為首要任務。
1、先控制,后滅火。儲罐著火爆炸后,除罐頂被破壞外,保證罐身結構完好,將油品限制在罐內穩定燃燒,不致外泄擴大火勢是油罐設計和滅火戰術原則的出發點。
油品著火的火焰溫度一般高達1050℃~1400℃。著火罐燃燒5min,罐壁溫度達500℃,強度降低一半;燃燒10min,罐壁溫度達600~700℃,強度降低90%左右,罐體發生變形;超過10min,罐壁隨時可能發生破裂,引起油品散失,造成火勢擴大,威脅臨近儲罐等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做好滅火準備工作之前,應立即組織力量用水冷卻著火罐和可能危及的鄰近罐,以控制火勢,防止蔓延。特別是下風方向的鄰近罐,受到火災的輻射熱量強,罐壁溫度往往高達80~90℃。如不用水冷卻,很有可能被引燃,擴大火災,并給消防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威脅。實踐證明,先用水冷卻著火罐和鄰近罐,接著在進行泡沫滅火是一條成功的滅火戰斗原則。
2、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儲油罐著火后,必須在火災初期集中優勢兵力,力圖快速一舉撲滅火災。因為油品著火預燃期短,燃燒速度快。如不能及時撲滅,隨著熱波厚度增加,撲救會更加困難;當熱波觸及乳化水層或水墊層時,會引起蒸氣的爆噴沸溢現象;如果燃燒時間長,易使罐內油氣混合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造成爆炸或連續爆炸的后果。此外,由于油罐燃燒面積大,特別是大型油罐需要集結一定的消防力量,在規定滅火的短期內用泡沫將油面完全覆蓋。因為泡沫的抗熱時間一般為6min,如果沒有集中足夠的滅火力量有效地投入滅火,迅速將油面封閉,隔絕火源,而是零星進行撲救,火焰將繼續燃燒。時間一長,燃燒面積會繼續擴大,從而達不到滅火作用。
3、做好滅火防范措施。在滅火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始終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預先考慮到火場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情況,將滅火人員布置到適當的位置,達到既能有效滅火,又處于比較安全的地方,一旦出現危及生命的狀況,可及時撤離。
另外,在確定滅火方案時,應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在控制火勢的同時,判斷滅火的可能性和火災蔓延的危害性。必要時,可放棄滅火,讓其在限制范圍內燃燒,把重點放在控制和防止火災蔓延上,以制止造成更大的損失。
四、結束語
由于石油庫內石油及其制品儲存的規模越來越大,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稍微疏忽就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殃及范圍大,危險也大。因此,我們在掌握并控制火災爆炸產生的原因的同時,也必須掌握撲滅石油及其制品儲罐火災的方法和措施,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就能有效地快速撲滅火災,將事故控制在有限范圍內,將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上一篇:油漆防毒安全措施
下一篇:液化天然氣終端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