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和掌握現代化開采煤礦企業的職業病危害狀況,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據。方法:對某現代化開采煤礦企業作業場所粉塵、噪聲進行檢測、評價。結果: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較高,作業點合格率為 16.67 %;噪聲強度較小,作業點噪聲強度合格率為91.67 %。結論:現代化開采煤礦企業的職業病危害不容忽視,應合理改善作用環境,有效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和強度。
【關鍵詞】 煤礦;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近年來,隨著各種大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大型煤炭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煤塵、粉塵濃度、噪聲大有增高之勢,危害程度隨之增加;實際接觸工人增多,職業病患病人數總量增大[1]。為深入了解煤炭開采企業的職業病危害狀況,筆者對我旗某大型現代化開采煤礦進行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查與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一般情況
該企業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某鄉鎮,始建于1975年,當時是炮采,危險大,產煤量、率低;2005年經過合并改組后,也進行了技術設備改造,成為現在的現代化開采煤礦,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年產煤300萬噸,在職職工546人,生產工人469人。主要生產工藝流程為:割煤機割煤-輸送帶輸煤-煤場-銷售。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粉塵、噪聲等。工人每日工作時間為8 h。
1.2 衛生防護設備及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
該公司在生產時采取濕式作業及加強通風來降低粉塵濃度并定期為工人發放工作服、帽、防塵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
1.3 檢測內容
粉塵、噪聲檢測使用儀器及評價方法、采樣點、采樣時間的選擇,根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工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GB5748-85、《工業企業噪聲檢測范圍》GBT122-88的要求進行。粉塵濃度檢測使用IFC-2型防爆粉塵采樣器,采用濾膜稱重法;噪聲強度的檢測使用CENT-320型噪聲儀,采用等效連續A聲級進行評價。檢測結果的衛生學評價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進行。
2 作業場所有害因素檢測結果
2.1 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檢測結果
在5個工作面選擇24個粉塵作業點,在工人呼吸帶高度采集48個樣品測定了粉塵濃度,結果粉塵濃度在6.8~68.0 mg/m3,平均27.2 mg/m3,標準差16.4 mg/m3,其中8個點合格,合格率為16.67 %。
2.2 作業場所噪聲強度檢測結果
在作業場所工人作業崗位選擇48個噪聲作業點測定噪聲強度,結果噪聲強度在49.7~96.1 dB(A),平均75.0 dB((A),標準差10 dB(A),其中44個點合格,合格率91.67 %。
3 討論
長期以來,粉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一直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這方面的報道已屢見不鮮。煤炭開采企業其煤粉塵的二氧化硅含量較高,煤粉塵污染對個人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長期接觸,不僅可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還可能導致塵肺病的發生。從上述檢測結果看,煤炭開采企業粉塵污染嚴重,監測點合格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割煤時產生的煤粉塵濃度過大;二是生產工藝落后,生產自動化程度不高,導致工人直接接觸粉塵過多;三是沒有有效的除塵設施,生產過程中雖有噴水除塵及通風,但效果差;四是領導對防塵除塵工作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所以說,只有徹底改變工藝,如:加設除塵設施、改造生產設備、提高自動化程度、配套防護設施,才能還工人一個舒適、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煤炭開采企業噪聲主要來源于所使用的各類機械設備,如割煤機、掘進機、輸送機、打卯機等所發出的機械性噪聲。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聽覺系統的變化,也可對非聽覺系統產生影響。這些影響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變,長期接觸比較強烈的噪聲,可以引起病理性變化。作業場所中的噪聲還可以干擾語言交流,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所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噪聲危害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安排工人工作中短時間脫離噪聲環境休息,減少工人的實際接觸噪聲作業時間;另一方面可為工人配備耳塞、耳罩等個人防護用品。
總之,職業病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只有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逐步深入人心,讓各級領導和作業人員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才能使職業病防治工作逐步收到成效。
上一篇:頂替他人工作受傷算不算工傷?
下一篇:上下班途中受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