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安全行為是對刺激的安全性反應,這種反映是經過一定的動作實現目標的過程。比如,行車過程中,突然出現有小孩橫穿馬路,司機必須動作緊急剎車,并保證安全停車,以致不發生撞人事故。這里,小孩橫穿馬路是刺激源,剎車是刺激性反應,安全停車是行為的安全目標,這中間又需要判斷、分析處理等一連串的安全行為。由此可歸納出人的生理模式:外部刺激(不安全狀態)—→肌體感受(五感)—→大腦判斷(分析處理)—→安全行為反映(動作)—→安全目標達到。各環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人的千差萬別的安全行為表現。這種安全行為有兩個共同點:相同的刺激會引起不同的安全行為;相同的安全行為來自不同的刺激。正是由于安全行為規律的這種復雜性,才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安全行為表現,同時也給人們提出了研究領導和工人各個方面的安全行為科學的課題。從這一行為模式的規律出發,外部刺激(不安全狀態)—→肌體感受(五感)和安全行為反映(動作)—→安全目標達到兩個環節要求我們研究安全人機學,大腦判斷(分析)這一環節是安全教育學解決的問題。?
安全行為是人對刺激的安全性反應,又是經過一定的動作實現目標的過程。比如,石頭砸到腳上,馬上就要離開砸腳的位置,并用手按摸,有可能還發出痛叫聲。腳是被刺激的信道,離開砸腳位置和用手按摸是安全行為的刺激性反應,而這中間又需要一連串實現自己的安全行為。由此可歸納出人的一般安全行為模式:?
S———→O———→N———→M?
刺激 人的肌體 安全行為 反映安全目標完成?
刺激(不安全狀況)—→人的肌體—→安全行為反映—→安全目的的達到,這幾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了人的千差萬別的安全行為表現和過程。這種過程是人的生理屬性決定的。人的安全行為從因果關系上看有兩個共同點:?
第一,相同的刺激會引起不同的安全行為。同樣是聽到危險信號,有的積極尋找原因,排除險情,臨危不懼;有的會膽小如鼠,逃離現場。?
第二,相同的安全行為來自不同的刺激。領導重視安全工作,有的是有安全意識,受安全科學的指導;有的可能是迫于監察部門監督;有的可能是受教訓于重大事故。正是由于安全行為規律的這種復雜性,才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安全行為表現,同時也給人們提出了研究領導和職工各個方面的安全行為科學的課題。
上一篇: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