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導致事故的預防
2004-04-2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系統的最基礎要素就是人-機-環-管四要素。顯然,環境因素也是重要方面。通過環境揭示環境與事故的聯系及其運動規律,認識異常環境是導致事故的一種物質因素,使之能有效地預防、控制異常環境導致事故的發生,并在生產實踐中依據環境安全與管理的需求,運用環境導致事故的規律和預防、控制事故原理聯系實際,最終對生產事故進行超前預防、控制的方法,這就是研究環境因素導致事故的目的。?
1.環境與事故的規律?
環境,是指生產實踐活動中占有的空間及其范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其中,又分為固定環境和流動環境兩種類別。?
固定環境是指生產實踐活動所占有的固定空間及其范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
流動環境是指流動性的生產活動所占有的變動空間及其范圍內的一切物質狀態。?
環境包括的內容,依據其導致事故的危害方式,分為如下五個方面內容:①環境中的生產布局,地形、地物等;②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線等;③環境中的塵、毒、噪聲等;④環境中的山林、河流、海洋等;⑤環境中的雨水、冰雪、風云等。?
環境是生產實踐活動必備的條件,任何生產活動無不置于一定的環境之中,沒有環境生產實踐活動是無法進行的。例如,建筑樓房不僅要占用自然環境中的土地,而且施工過程還要人為形成施工環境,否則是無法建筑樓房的。又如,船舶須置于江河、湖、海的環境之中才能航行,否則寸步難行。?
同時環境又是決定生產安危的一個重要物質因素。其中,良好的環境是保證安全生產的物質因素;異常環境是導致生產事故的物質因素。例如,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環境中的溫度變化,高溫天氣能導致勞動者中暑,嚴寒能導致勞動者凍傷,也能影響設備安全運行而導致設備事故。又如,生產環境中的各種有害氣體能引起爆炸事故和導致勞動者窒息,塵、毒危害能導致勞動者患職業病,以及生產環境中的地形不良、材料堆放混亂,或有其他雜物等,均能導致事故發生。?
總之,環境是以其中物質的異常狀態與生產相結合而導致事故發生的。其運動規律,是生產實踐與環境的異常結合,違反了生產規律而產生的異常運動,在導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現形式。?
2.環境導致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
在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安全生產的保證,異常環境是導致事故的物質因素及其運動規律之后,依據環境安全與管理的需求,對環境導致事故的預防和控制,主要應做好如下四個方面工作:?
運用安全法制手段加強環境管理,預防事故的發生;治理塵、毒危害,預防、控制職業發生;應用勞動保護用品,預防、控制環境導致事故的發生;運用安全檢查手段改變異常環境,控制事故發生。?
因此,為了使生產環境的安全管理、塵毒危害治理及勞動保護用品使用,均能達到管理標準的要求,防其發生異常變化,就要堅持做好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檢查,做到及時發現并及時改變生產的異常環境,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同時對不能加以改變的異常環境,如臨電作業、危險部位等,還要設置安全標志,從而控制異常環境導致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