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管理主體的特征
主體一詞是指在事物的發展中起主動支配作用的部分,在哲學上是指具有意識的人,與“客體”相對稱。所謂安全管理主體,就是指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具有主動支配和影響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單個安全管理者,也可以是由安全管理者群體組成的安全管理機構。要使企業安全管理主體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能夠起主動支配的作用,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要有一定的權力
這種權力可能來自以下方面:一是由財產所有權獲得的支配權;二是由某種法律程序或特定標準賦予的地位和職權;三是由某種傳統制度所獲得的繼承權;四是由某種威信和聲望所獲得的影響權。安全管理實踐證明,以上四種權力類型都可能會獲得某種安全管理主體的地位。但是比較符合現代企業管理原則的,能使安全管理效能比較好的,還是來自第二種類型的權力。這是因為,獲得第一、三種權力的管理者,有可能不是按其管理能力挑選的。獲得第四種權力的管理者則過于帶感情色彩,只能在一定時期或一定范圍內起作用。
2.要有一定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權力是成為企業安全管理主體的必備條件,但不是惟一條件。作為企業安全管理主體除了要有一定的權力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安全技術、安全業務、安全組織、安全指揮、安全影響、號召能力。在理想的情況下,這些能力較強,就會形成較強的安全管理能力,因此,作為一個安全管理者或安全管理機構,我們要盡量使這幾種能力統一。但在不能求全的情況下,對于安全管理主體來說,最主要的能力應是安全組織、安全指揮能力。因為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大量的是安全組織、指揮工作,而不是某些方面的安全技術、安全業務工作。這就是為什么在實際安全生產工作中某方面的專家學者或安全生產能手、安全工作勞動模范卻不一定是一個出色的安全管理者或安全領導者的原因。
二、安全管理主體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管理對象、管理職責、管理范圍和管理層次等,安全管理主體可以劃分為各種類型。因為安全管理主體包括安全管理者和由安全管理者組成的安全管理機構,所以對安全管理主體的分類就是對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機構的分類。
1.按安全管理者的職責,可以分為一般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的領導者
一般安全管理者是指在安全管理活動中從事各種具體安全生產業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擔負著大量的具體安全生產業務工作,通過這些具體工作,把領導者的意圖變為各種具體的安全管理活動。
安全管理中的領導者,是指在安全管理機構中憑借一定的職務和權力,肩負一定的職責,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一定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來組織、指揮、控制人們所從事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實現既定安全生產目標的人。凡參加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是安全管理者,但不都是安全管理的領導者,領導者只是安全管理者中的一部分。安全管理領導者也是勞動者,也直接、間接地參加企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只是勞動的形式不同,他們屬于腦力勞動者的范疇。但是,安全管理中的領導者同一般的腦力勞動者又有所不同:一是與安全科學技術人員及具體安全職能人員不同,他們不僅要靠知識和業務能力,還要靠職權來工作;他們不僅要發揮個人的作用,還要組織職工、動員職工,借助于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來完成安全生產工作任務。二是領導工作的成效不僅要看他個人的貢獻大小,而且主要看他所領導的單位安全組織管理的如何,看他所屬單位的集體安全工作成效如何。所以,安全管理領導者要依靠別人的智慧與力量,依靠集體的安全工作成效來表現自己的成效。三是領導者對他們負責的范圍內的部屬有指揮權和支配權。因此,安全管理中的領導者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和具有特殊的作用。
2.按安全管理者所處的位置和層次、可分為高層安全管理者、中層安全管理者和基層安全管理者
安全管理者越往高層,所面臨的情形越復雜,所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帶有綜合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決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性方面,所運用的主要是建立在安全科學基礎上的高超的領導藝術。不僅在目前,即使在今后,這種藝術都難以用數學方法來描述,也是簡單的條文和書本難以綜合、歸納的。安全管理者越往基層,所面臨的安全問題越清晰、越具體,越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方法來解決。
3.按安全管理者所管理的對象,可分為行政管理者、技術管理者等
各類安全管理者中又可以分為更具體的管理者。各類安全管理者由于所管理的對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安全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同,所運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如現場安全管理,主要是監督、檢查、隱患整改等;安全技術管理,主要是針對某個安全問題,在技術上加以改進,使之達到本質安全;安全行政管理,主要是運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標準來引導職工遵章守法,確保生產經營的安全;安全基礎管理,主要是從建章立制、教育培訓、基礎表格、臺賬、票證、程序人手、奠定安全生產基礎等。
三、安全管理主體的地位
企業安全管理主體在安全管理活動的各要素中處于主導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管理主體決定安全管理的性質
安全管理主體不同,安全管理的性質就不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管理具有社會性。這種社會性主要是由于管理主體的階級屬性而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把不同社會制度下的管理稱為資本主義管理或社會主義管理等。但是,即使在同一社會制度下,由于管理主體的不同,管理的性質也會不同。例如,我們所說的宏觀經濟管理和企業安全管理,它們之間由于管理主體的不同,就不僅僅是管理范圍和管理層次的不同,而是有著質的區別。區分這兩種管理性質的不同,對于轉變職能,建立新的企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安全管理主體決定著安全管理活動的方向
任何安全管理活動都有一定的目標,而目標是由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的。沒有安全工作目標,安全管理活動就失去了方向。方向是否正確,即安全工作目標制定的是否科學,又取決于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機構的業務知識水平,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程度及管理水平。
3.安全管理主體決定著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安全管理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機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企業安全管理,從根本上說要靠企業全體勞動者的共同努力,但是也不可忽視安全管理者,特別是安全管理的領導者的重要作用。沒有安全管理領導者的有力指揮、科學組織和嚴格監督,安全管理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上一篇:預防不安全行為的對策
下一篇:安全管理機構的設計類型及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