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是現代企業安全管理主體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活動中安全管理者行使安全管理職能,實現安全管理目標的組織保證。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宏觀的安全管理機構還是微觀的安全管理機構,它們的共同特征是由一批在社會分工中從事各種安全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安全管理技能的、按照一定方式組織起來的人員集合體。這些人員(即安全管理者),代表安全管理機構行使安全管理職能,在安全管理機構中,根據分工都有一定的職位、權力、責任和義務。因此,具體地說,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是指在人員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礎上,使安全管理者群體中的各個成員擔任不同的職務,承擔不同的責任,賦予不同的權力,共同協作,為實現共同的安全工作目標而組織起來的安全管理系統。
一、安全管理機構的設計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對眾多的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分類。如按層次劃分,可以分為上層安全管理機構、中層安全管理機構、基層安全管理機構等。管理學對于管理機構的劃分,主要是從管理職能出發,目的是研究如何根據不同的管理對象,設計合理的機構,以有效發揮管理職能。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直線制
此類安全管理機構的特點是,安全管理的全部職能由企業的各級領導人負責,不另設職能或參謀機構,最多在最高領導層配備少數職能人員,協助最高領導人進行安全管理工作。企業內各級組織只接受上一級領導人的指揮。如圖3—1所示。
直線型安全管理機構結構簡單、權力集中、職責明確、聯系簡捷,便于統一指揮,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它要求各級安全工作負責人具有較全面的安全生產業務知識,能親自處理全部安全管理業務。這種安全組織機構形式只適用于規模不大,職工人數不多,管理比較簡單的企業。
2.職能制
此類安全管理機構的特點是,企業內各級管理部門除領導人外,還建立相應的職能機構。這些職能機構在自己所管的業務范圍內,有權向下級組織下達指示和命令。其結構如圖3—2所示。
職能制組織機構的最大優點就是將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按職能分工,從而大大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程度,減輕各級領導人員的工作負擔。但是,這種安全管理機構也存在缺點,下級負責人除了接受上一級的負責人的領導以外,還要接受上一級職能部門的領導。因而容易形成多頭領導,使下級無所適從,不符合統一指揮的原則。所以,這種組織形式在理論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管理實踐中并未得到大的推廣應用。
3.直線職能制
直線職能制,又稱直線參謀制。這種安全管理機構類型實際上是直線制和職能制的有機結合。其特點如下。
①企業各單位的負責人統一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并直接對上級負責。
②各級管理組織根據實際安全生產需要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職能機構。但這些職能機構是該級負責人在安全生產中的參謀和助手,有權提出建議、提供信息、并對下級安全管理職能機構進行業務指導,但無權對下一級負責人發號施令。
③各級負責人實行自上而下的逐級領導,一般不應越級進行指揮。
直線職能制的結構如圖3—3所示。
由于直線職能制組織是直線制和職能制組織的結合,因而它兼有這兩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既能保證集中統一指揮,又能發揮職能機構專業管理的作用。但是,采用這種安全管理組織形式,各級負責人應注意克服過分強調直線指揮,而對職能機構的職權不夠重視的傾向。為此,在保證直線統一指揮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授予某些職能部門一定的決策、協調、控制權力。這樣,既有利于充分發揮這些安全管理職能部門的作用,又有利于減輕行政領導的工作負擔,實行有效的統一指揮和統一領導。
4.矩陣制
矩陣制又稱目標規劃制。這種類型的安全管理機構實際上是在直線職能制垂直形態機構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種橫向的領導機構所組成的。在矩陣制安全管理機構中,為完成某項特定安全工作任務,從垂直領導系統各單位中抽調各種有關人員,組成安全工作小組,一般都要接受兩個方面的領導,即在安全工作業務方面接受原單位和部門的垂直領導,而在執行具體規劃安全任務方面,則接受規劃安全任務負責人的領導。這種安全組織機構和結構如圖3—4所示。
矩陣制組織結構的優點如下。
①它打破了傳統的安全管理人員只受一個部門領導的原則,使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很好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及時互通情況,共同決策,使各項安全專業管理比較協調靈活地執行任務,從而有利于提高安全生產工作效率。
②把不同專業部門的人員組織在一起,有助于激發人們的安全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各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業務水平。
③將完成某項安全任務所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集中起來,有利于加速開發安全新技術,同時也為綜合管理和職能管理的結合提供了組織結構模式。
④組織結構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每個小組所擔負的安全生產任務和項目,可以根據情況變化而變動。
這種類型安全管理機構的缺點主要是,由于領導關系上的雙重性,往往會發生一些矛盾。
這種安全管理組織結構形式多適用于某些需要集中各方面專業人員參加完成的安全項目或工作任務。在當代,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跨國公司的出現,在矩陣制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一種多維安全管理機構類型。這種機構類型的組織結構如圖3—5所示。
采用這種類型的安全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任何一個管理部門都不能單獨作出決定,必須由3方面結合實行統一領導。因此,它有利于部門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的相互協調,但也同樣會產生互相的扯皮現象。
5.事業部制
事業部制又稱分權組織或部門化結構。這是目前西方國家規模較大的股份制企業廣泛采用的一種管理機構形式,在此,我們把它作為一種特殊類型加以介紹。
事業部制管理機構的特點是:“集中政策、分散經營”。即在集中領導下實行分權管理。在這種組織機構中,企業按產品或地區或市場分別設立若干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對所屬產品或地區的全部業務負全部責任。各事業部實行單獨核算,在經營管理上有很大的自主權。企業最高管理機構只掌握人事決策、財務控制、規定價格幅度、監督等大權,并利用利潤等指標對事業部進行控制。
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如圖3—6所示。
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一般適用于規模較大,產品種類較多,市場分布面較廣的企業管理。其優點如下。
①便于組織專業化生產,便于采用流水生產和自動生產線的先進的生產組織形式,因而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②實行“集中政策、分散經營”,既有利于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擺脫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事務性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有關企業大政方針的決策,又有利于調動各事業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利于增強企業對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
③各事業部單獨核算,便于各事業部之間開展競爭,促進發展,有利于培養和訓練高級管理人才。
其缺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由于各事業部獨立經營、單獨核算、自成體系,因此,容易造成人員調換困難,彼此工作不協調,也容易滋長不顧公司整體利益的本位主義和分散主義傾向。
②增加了管理層次,造成機構重疊,管理人員和管理費用土曾方口。
以上列舉的企業安全管理機構類型,各有其優點和缺點,一個企業采用什么樣的安全管理機構形式,應根據本企業的安全管理對象的規模、性質、任務等因素的特點及其環境條件而決定。同時,任何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形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要隨著各種內外部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地變革和調整。
二、安全管理機構的設計原則
管理科學對于管理機構設計和建立原則的研究,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企業安全管理機構的設計和建立主要應堅持以下原則。
1.以目標為中心、以職能為依據的原則
安全目標是企業安全組織機構的核心。一個企業應建立什么樣的安全管理機構,主要取決于這個企業確立什么樣的安全管理目標以及準備怎樣實現這一目標。因此,一個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形式的選擇、建立和變革,必須從經營性的安全管理目標出發,堅持為實現安全管理目標服務的原則。此外,只有堅持以安全目標為中心的原則,才會使安全管理機構的各級領導和成員形成共同協作的意愿,使安全管理機構形成一個團結有力的集體。
設計和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在首先明確安全管理目標的前提下,還必須進一步確定該安全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能和擔負的任務。因為只有明確了職能和任務,才能確定安全管理機構應設置哪些部門,選擇什么樣的管理人員,真正做到因事設人,而不是因人設事。
2.責、權相一致的原則
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安全管理權限和責任的劃分。在企業安全管理中,每個安全管理者和其所在的安全管理部門總要被賦予一定的職務和權力。與此同時,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管理部門行使這些權力又必須相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其中包括對安全決策和安全計劃執行結果所承擔的責任,對下屬的關心和培訓所承擔的責任,對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所承擔的責任等。在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中,對于權力和責任的劃分必須相一致,堅持有多大權力就要負多大責任,有什么權力就要負什么責任的原則。否則,如果有權無責,就會使安全管理者作出不負責任的安全決策;如果有責無權,安全管理者就沒有承擔責任的保證,他所擔當的安全管理任務就難以完成。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適當的原則
在管理學中,所謂管理幅度,是指一個領導者能夠直接而有效地領導其下屬人數的限度。如一名經理(廠長)能直接領導多少名處(科)長,一名車間主任,能直接領導多少班組(工段)長等。由于每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他所能直接領導的人數總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任何組織機構都應有一定的管理幅度,企業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亦如此。
在管理學中,所謂管理層次,是指組織機構中按垂直隸屬關系劃分的等級。一般說,組織機構中的層次越多,權力越集中,組織越嚴密,但也容易造成機構重疊,拉長了高層領導同基層的距離,不利于信息快速有效的傳遞。因此,任何組織機構的層次也應是有限的、適當的。
在企業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中,安全管理幅度與安全管理層次呈反比例關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層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層次就多。在企業安全管理機構的設計和建立中如何處理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
①安全管理單位規模大小與處理安全問題的復雜程度 安全管理單位規模比較大、管理的安全問題比較復雜,則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幅度應小一些,管理層次就多一些。
②領導與下屬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強弱 領導和下屬的安全工作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較強,安全知識和技能水平較高,則安全管理幅度可大一些,安全管理層次可少一些。
③授權程度 領導者善于將權力授予下屬,而自己親自處理的問題就相對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安全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安全管理層次就可少一些。
④信息傳遞的暢通程度 如信息傳遞方式適當、手段先進、傳遞渠道暢通、上下級意見能及時交流、左右關系能協調配合,則安全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安全管理層次就可少一些。
4.任人唯賢、擇優錄用的原則
安全管理人員(包括安全管理的領導者和一般管理者)是安全管理機構組成的主要要素。在安全管理機構運行中,安全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安全管理效率的高低。同樣的安全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素質高,管理機構的管理效率就高;相反,管理人員素質低,機構設置再合理也難以保證有較高的安全管理效率。為此,設計和建立安全管理機構,除了要堅持正確的機構設置原則,還必須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原則。
對于任人唯賢、擇優錄用的用人原則,人們似乎沒有異議。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于何者為賢,何者為優?對于如何擇賢,如何選優?卻有許多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作法。拋開政治因素不談,就企業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而言,擇賢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良好的安全道德品質,這是保證一個安全管理者始終以正當途徑和手段取得安全管理成果的首要條件;二是較強的安全工作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三是較好的群眾基礎,即能受到大多數群眾的擁護。以上三個方面是統一的,其衡量的尺度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政績,二是群眾擁護程度。如果一個人各方面都好,就是沒有政績,那么他可能是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如果一個人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就是得不到大多數群眾的尊重和擁護,那么他可能適合做某些技術和業務工作,但卻不適合做安全管理工作和領導工作。
實踐證明,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用人問題上要真正做到任人唯賢、擇優錄用,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用人制度,而不能只靠個人的賢達或某些所謂的伯樂。建立科學的用人制度,包括對安全于部的選舉、招聘、任免、考核、獎懲等制度,一方面要確定恰當的用人標準,另一方面要引入競爭機制。沒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競爭,就很難真正做到任人唯賢和擇優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