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傳遞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工作環節和主要工作內容。因此,必須要掌握它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
一、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
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首要工作環節。這一工作環節進行的如何,直接關系到其他工作環節的質量和效果。
1.安全管理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信息收集要全面 在實際工作中,各類安全管理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信息生成量的大小也不相同。為此,對信息的收集首先要進行大面積的掃描,以防重點信息的遺漏。其次,信息收集者要思路開闊、敏捷,既要重視對現場信息的直接收集,也要善于通過各種間接方式對各種印刷文件,動態資料等信息的收集。只有不斷開拓信息收集的領域,才能保證所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新穎性。
(2)信息收集要保持系統性和連續性 客觀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一般都有系統性和連續性。因此,在進行安全信息收集時,對某一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系列動態情況和特征要進行系統、連續地考察和收集。當然,收集信息的系統性并非要求無所不包,而是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能夠基本反映某一安全現象在一定時期內發展變化的概貌和趨勢。它是長期、連續收集的積累。
(3)信息收集要真實可靠 所收集的原始信息的真實可靠,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提供真實可靠安全管理信息的前提。為了保證信息收集的真實性,首先要求信息來源的真實可靠,特別是通過間接方式收集信息時,更要注意這一點。其次,在信息收集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鑒別,從一開始就要剔除不真實的信息資料。對一些模糊度較大的信息,要追根溯源,直到弄清楚為止,切忌模棱兩可。對于一些暫時弄不清的安全信息,一般不可急于傳遞出去。
(4)要盡量可能地收集含量大、價值高的信息 不同的原始安全信息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價值的高低是不同的。因此,要求信息收集者要盡可能善于收集含信息量大、價值高的信息,特別是對于那些先兆性強、又有重大安全生產意義的信息更要注意收集。這就要求信息收集者有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并采取科學的工作方法。
2.信息收集的方法步驟
安全信息的收集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制定信息收集計劃 主要包括:根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恰當地確定收集信息的內容、選擇信息來源和明確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等。
(2)設計信息收集的具體形式 各種不同的安全信息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加以收集。例如,不少安全信息是以數據形式表現出來的,進行數據安全信息收集就要預先設計好數據結構,運用恰當的調查表格形式。
(3)進行信息的收集 其中包括對所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4)提供所收集的信息資料 安全信息資料可以是調查報告、資料摘編、統計報表、情況匯報等形式。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要從收集信息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出發。
安全信息收集的方法很多,例如,按不同的出發點,可以分為安全技術業務收集法和安全系統工程收集法兩大類;按不同的形式,有原始記錄法、調查法、統計法等不同類型。在調查法中,又有典型調查法、重點調查法、抽樣調查法、追蹤調查法、對談調查法等多種方式。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收集方法要根據安全信息收集的目的、要求、內容、信息源的特征等不同情況而定。
二、安全管理信息的加工
安全信息的加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工作的中心環節。所收集的安全信息只有經過加工,才能傳遞、儲存和在安全管理中使用。
1.信息加工的基本內容
安全管理信息的加工沒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不同類型的原始信息、加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安全信息加工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分類 就是將雜亂無章的原始信息,按問題、時間或安全管理的需要等,分門別類、排列成序,即俗話所說的“梳辮子”。
(2)比較 進行各種安全信息資料的比較,從中分析客觀事物發展變化趨勢及特征,并與安全管理需要相比較,判斷所收集的安全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再進行補充收集。
(3)計算 按照一定方法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并從計算中得出所需要的新的數據。
(4)研究 在比較、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從紛繁的安全信息資料中形成新的概念、結論等知識形態的信息。
(5)判斷 對安全信息的準確性、可信度進行鑒別,剔除不可信、不真實的地方,同時對信息含量、價值、時效進行判斷,以便確定其提供的方向。
(6)編寫 在手工操作的安全信息加工中,最后要將加工過的信息編寫成新的安全信息資料,以便進一步地儲存或使用。安全信息資料的編寫要求簡明、準確、適用。有些需要通用的安全信息,還要盡量在格式、文字、內容等方面做到標準化、規范化。
2.信息加工的常用方法
安全信息的加工方法多種多樣,以下僅簡要介紹一些常用的方法。
(1)定性信息加工法 主要是指用文字描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特征或狀態的信息。這一類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匯集法 這種方法是把許多原始信息資料按一定目的匯集在一起,從而反映事物活動的概況和問題。
②歸納法 這種方法是將某一方面的原始信息資料集中在一起,通過全面、系統地綜合歸納,以便完整、清楚地說明某一事物活動的全貌。
③縱深法與連橫法 所謂縱深法,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它是從事物活動縱的方面,按某一主題,層層逼近,以搞清問題的來龍去脈。與此相對應的是連橫法,它是按照某一主題的需要,把若干個不同的原始信息資料或幾個不同時期的有關信息資料,從橫的方面連結起來,做出比較分析,形成一個新的信息資料。
④推理法 是指根據某一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對收集到的信息資料在加工中進行判斷和推理,得出新的結論,產生一種新的信息。
(2)數據信息加工法 數據信息是指用數據表達的信息。對這種信息加工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科學地核對、分析、轉換各種數據,以便使那些原始形態的數據信息,變成有序的、鮮明的、適合于不同安全管理需要的有用信息。數據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如下。
①對比法 這種方法是指通過對數據的縱比和橫比,鮮明地反映出事物活動中數量關系的變化特征,給人以強烈印象。數據縱比,是表示同一事物活動發展中的今昔對比,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數據橫比,是指某一活動與其他活動之間的對比,包括全部與局部、先進與落后、好與壞之間的數字對比。
②化小法 亦稱濃縮法。是指對數據中的大數字以縮小多少倍的方式,化為意義不變的小數字,就可以給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時也便于傳遞。
③轉換法 是指把一個人們比較生疏而又不易懂的數字,轉換成一個能為人們所熟知的數字,可以收到通俗、形象、易于傳遞和使用的效果。
④替代法 是把表示某一事物的數字不等出來,而是用人們熟悉的數量概念或其他數量關系的事物,去表示人們不熟悉、不易懂的數字,達到生動形象、易懂易記的目的。
⑤剔除法 是指在加工整理數據時,對一系列反映事物活動趨勢的數據進行分析,辨別真偽,把那些確有把握是虛假的或者雖然真實但由于受偶然情況影響而不能反映正常情況的數據予以剔除,使之更能簡明、準確地反映出真實情況。
⑥還原法 當數據較少時,采用剔除法會使數據更少,給使用帶來不方便,這時可采用還原法。還原法是指把數據加工成在沒有偶然因素影響時本來應該表現出的數據。這個數據只能是一個估計,一般可采用前后兩期數據的算術平均值或幾何平均值。
⑦圖表法 當收集到一系列數據,并在分析這些數據時發現其中有一定的規律性時,則可將這些數據制成圖表,給人以形象、具體的表述。
三、安全管理信息的傳遞
安全信息傳遞是聯絡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中間環節,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條件下,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質量,影響著安全管理效率和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
1.信息的傳遞方式及選擇原則
(1)信息傳遞系統的基本構成 構成信息傳遞系統的要素很多,但歸納起來有以下3個組成部分。
①信源 指信息的本源,包括信息的生成源和再生源。信息的生成源發出的是原始信息,通過傳遞進入加工系統。再生源輸出的是經過加工的信息,通過傳遞進入使用系統。
②信道 指信息傳遞的通道。信息傳遞的通道是多種多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如何選擇合適的通道,關鍵是如何減少干擾,既保證信息的傳遞速度,又能提高傳遞的可靠性。
③信宿 指信息接受者或接受單位。信宿可以是人、組織,也可以是機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等。不斷提高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信宿現代化的主要方向。
(2)信息傳遞方式及選擇信息傳遞方式的原則 在實際安全生產中,企業安全信息的傳遞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劃分:
①按信息流向不同,可劃分為單向傳遞、反饋傳遞和相向傳遞3種方式;
②按信息傳遞數量的集中程度,可劃分為集中式、連續式兩種方式;
③按信息傳遞的范圍,可劃分為系統內部傳遞和系統外部傳遞兩種方式。
此外,從時空的角度來說,信息傳遞還可分為時間傳遞和空間傳遞。信息的時間傳遞實際就是信息的儲存,這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的空間傳遞,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通信。通信主要解決信息傳遞的距離問題。
在企業實際安全生產工作中,究竟選擇哪種傳遞方式,這要依據各種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應當考慮以下原則。
①要考慮安全信息內容要求和傳遞對象。有的信息內容很集中,而信息流向不同,傳遞對象要求不一樣,信息傳遞方式也就不同。
②要考慮安全信息傳遞的時間和距離要求。如果傳遞的距離遠,對象分散,要求的時間性很強,那么就可以選擇系統外的單向傳遞,利用電話、電傳和因特網等現代化電信設備和手段。
③要考慮安全信息傳遞的經濟效益問題。要盡量做到傳遞效果好、成本低。
④要考慮安全信息傳遞的實際效果,使傳遞的信息要數量多、可靠性強、效應大。如布置安全工作,有時打電話傳遞就不如當面口頭布置的效果好。
2.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
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是研究信息傳遞的關鍵。所謂信息傳遞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信息傳遞的真實可靠、速度快、數量大,而且成本低、效果好,即達到多、快、好、省的要求。為了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減少噪聲 信息傳遞中的噪聲,主要是指各種干擾。從企業安全管理的角度說,造成信息傳遞噪聲的重要原因是:
①機構龐雜,層次繁多,使傳遞通道迂回曲折,容易發生信息的失真和變異;
②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嚴重,使信息傳遞拖拉延誤,甚至摻進許多主觀因素;
③信息工作人員能力低,人浮于事,辦事拖沓,使信息傳遞失去時效或進行不恰當的處理;
④信息傳遞系統不健全,分工不明確,通訊設備落后、陳舊,使信息傳遞出現故障和干擾。
(2)防止信息傳遞中的畸變現象 所謂信息畸變,也叫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發生偏差或走樣,改變了本來的面貌和含義,出現畸形。造成信息在傳遞中畸變的原因很多,除了噪聲以外,就人為因素來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從個人或團體的利益出發,有意歪曲,截留或夸大有關信息的內容;
②由于傳遞者對信息的理解發生偏差,無意中造成信息的失真;
③信息經過多層次傳遞而進行多次分解和綜合,抽象掉了某些前提條件和具體環境情況,使信息接受者對信息的判斷和理解發生偏差;
④傳遞方式選擇不當,造成聲音變異,數據聽錯或意思聽反等。
(3)克服信息傳遞中的其他障礙 如語言障礙、專業知識障礙、傳遞技術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