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從油庫安全管理的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充分正確地認識人一機械一環境一管理這個系統中存在的危險,進而研究人一物一能量一 信息的安全系統論、安全控制論和安全信息論等 現代工業安全原理,有效地控制危險,消除危險, 防止危險的轉化,就必須學習和研究安全哲學。
1安全哲學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現代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利益、效率、舒 適、便利,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負面影響。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生產和生活過程中 來自人為的極其頻繁的意外事故與災難,這是人 類利用技術的風險,向人類的生存發出的警告和 威脅。
從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到日本的 地鐵毒氣事件,從韓國豪華三豐百貨大樓坍塌到中國克拉瑪依友誼宮火災,以及“大舜號”沉船事 故,直到世界范圍內每年350萬人死于意外事故的“無形戰爭”。每年由于工傷和職業病導致死亡 的110萬人,交通事故導致死亡的80余萬人。慘 痛的生命和健康的損害,以及巨大財產損失的深 刻教訓,迫使人們警醒:呼喚安全科學技術的發 展,以求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家庭的幸福與安 寧、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保護。
安全哲學是人類安全活動的認識論和方法 論,是人類安全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論的核心。
國家領導人的安全哲學思想
1986年10月13日,江澤民主席任上海市市長時曾在有關專業會議上指出: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江主席的這一論述中包含著深刻的安全認識論和安全方法論的哲學道理。
其中,"隱患險于明火"就是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的認識論哲學。顯然,"隱患險于明火"就是要我們認識到隱患相對于明火是更危險的要素,而在各種隱患中,思想上的隱患又最最可怕。因此,實現安全生產最關鍵、最重要的對策,是要從隱患入手,積極、自覺、主動地實施消除隱患的戰略。
"防范勝于救災",其要說明的是,在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的方法論上,事前的預防及防范方法勝于和優于事后被動的救災方法。因此,在安全生產管理的實踐中,預防為主是保證安全生產最明智、最根本、最重要的安全哲學方法論。
江主席提出的"防范勝于救災"的哲學論斷為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和消防安全方針等,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一理論基礎還可以作出以下系統的詮釋。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一直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對于消防方針,也是以"預防為主"為主題,故有"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之說。這是從方針或原則上的表述,在理論和原理方面,"預防為主"的科學基礎可基于如下方面
根據事故致因理論
根據事故理論的研究,事故具有四種基本性質:
1)因果性。工業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聯系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傷亡事故調查分析過程中,應弄清事故發生的因果關系,找到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2)隨機性與偶然性。事故的隨機性是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后果的嚴重性是偶然的。這說明事故的預防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事故這種隨機性在一定范疇內也遵循統計規律。從事故的統計資料中可以找到事故發生的規律性。因而,事故統計分析對制定正確的預防措施有重大的意義。
3)潛在性與必然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種突發事件。但是事故發生之前有一段潛伏期。在事故發生前,人、機、環境系統所處的這種狀態是不穩定的,也就是說系統存在著事故隱患,具有危險性。如果這時有一觸發因素出現,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企業較長時間內未發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視了事故的潛伏性,這是工業生產中的思想隱患,是應予克服的。
上述事故特性說明了一個根本的道理:現代工業生產系統是人造系統,這種客觀實際給預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說,任何事故從理論和客觀上講,都是可預防的。因此,人類應該通過各種合理的對策和努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隱患,把工業事故的發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下一篇:安全生產十大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