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重預防體系
雙重預防體系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雙體系”,(1)風險分級管控體系;(2)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二、雙體系建設這個名詞的來歷
2016 年1月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 對易發生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 。
安全關口前移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在事故之前,把事故消除掉。
三、企業如何貫徹執行雙重預防體系?
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省級文件要求,市級深化落實要吃透政府文
件精神,保證實施過程 目標清晰、方向明確;緊跟政府導向,不斷修正和改進,確保不走彎路、不做無用功。
四、什么是風險
風險(R):是生產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組合。
可能性(L):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
嚴重性(S):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
風險(R)= 可能性(L) × 嚴重性(S)
管控級別為:分四級,代表顏色:紅(公司)、橙(車間)、黃(班組)、藍(崗位),也及時我們所平時說的:1-4級風險點分級。
五、風險的類別
(1)固有風險—設備、設施、場所等本身固有(賦存、帶有)
的能量(電能、勢能、機械能、熱能等);危險物質(我公司:甲苯、二硫化碳、苯胺、液堿、硫化氫)燃燒、爆炸、腐蝕等產生能量或有害物質。
(2)現實風險 — 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 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
(3)潛在風險 — 管理體系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導致現實風險發生的各類因素;違背法規及標準規程,如各類人員的安全資格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特種設備檢測檢驗、職業健康安全與消防投入及驗收等。
六、什么是危險源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他們的組合。
(1)具有能量,或產生釋放能量的物理實體,如起重設備、電氣設備、壓力容器等。
(2)包括物的狀態和作業環境的狀態。
(3)決策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的決策行為、管理行為和作業行為。
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中危險源可稱為危險有害因素,分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類。
七、風險點
風險點:是指伴隨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或以上兩者的組合。
注:風險點里包含有幾個或者多個危險源,風險點的范圍大于危險源。
八、什么是事故隱患?
企業違反安全生產、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或導致事故后果擴大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危險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上一篇:安全管理的三大方法
下一篇:事故隱患人物環境的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