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安全管理“疲勞”的措施
2005-09-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與安全管理者的素質有關,與安全生產環境有關,與運用的安全管理體系有關。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時間段較長,需要生產操作者與安全管理者的密切配合,長期的努力。由于這個長時間段的存在,安全管理易出現“疲勞”,從而影響安全效果。
科學表明:人在生理上存在著疲勞極限,主要表現為“累”。例如一個長跑運動員能比別人跑的快,是因為運動員比常人身體素質好,疲勞極限出現的較遲,這是運動員長期鍛煉的結果。安全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從理論上講,一個礦的安全工作長期抓得嚴、細、實,員工安全生產的綜合素質較高,那么這個礦的安全管理疲勞極限出現的就遲,安全生產周期也就較長;反之則這個礦的安全管理疲勞極限就會較早出現,安全生產周期也就相應較短,造成事故多發,且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那么,如何預防和推遲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出現,最終消除“疲勞”。這就要求基層安全管理者要主動、積極地搞好安全管理,變“事后追查”為“事前預防”,使廣大基層員工樹立起“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本質轉變。要達到這“三個轉變”,各級安全管理者要堅決做到思想到位、制度措施到位、深入現場與深入實際到位、檢查考核與獎懲到位。特別是目前正處在新老制度交替,新舊機制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的企業,能否確保安全生產,還要我們的安全工作要保證與企業不斷深化內部改革、改制同步,努力確保安全工作適應企業改制形勢下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新機制。
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要有長遠的安全管理意識
要知道,礦山的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誤區,作為安全管理者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超前意識,克服潛意識中的惰性和厭戰情緒。無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都要始終保持執行安全法規不脫節、不變形、不打折扣,要有“不松懈”的安全管理思想,樹立起長久抓安全的意識,徹底改變“安全形勢好時松口氣,安全形勢差時憋股勁”的被動管理模式。
二要有階段性的安全管理目標
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誤區,安全工作還必須要有創新,要根據各個不同時期的安全工作特點,通過新穎、有效的形式,分階段來推動安全工作的開展。這樣不僅有利于及時總結前一段安全工作的成績和不足,而且有利于消除安全管理長期緊張狀態帶來的心理上的疲勞。
三要力求創新安全思想教育
特別是在安全生產思想教育上,要不斷有所創新和發展,實行分層次教育,各有側重。管理人員是促進安全生產的關鍵群體,教育的重點是不斷增強這一群體人員一絲不茍抓安全生產措施落實的自覺性,增強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現場的作風建設,教育的目的是使這部分人員充分認識到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他們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教育的方式是令行禁止,決不允許存在絲毫的猶豫和姑息。落腳點是杜絕違章指揮。把普通員工作為實現安全生產的重點群體,突出自我保安與互助保安教育。落腳點是杜絕違章操作和蠻干。
四要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稍有失誤就有可能顧此失彼。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誤區,就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重慶石壕煤礦以黨、政、工、團、技、家“六位一體”抓安全為橫向主線,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上一級對下一級負責為縱向主線的網絡化安全管理體系,相互補位、分頭把關,形成行政抓措施、黨組織抓監督、職能部門抓考核、工團負責抓監督檢查的工作格局。通過切實抓好干部盯班、安全思想教育、日常安全工作、技術安全源頭作用等,明確職責,利益共享,真正形成安全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特別是在整體工作上要做到狠、快、深、活。狠,即在制度措施的制定與落實上突出一個“狠”字,寧聽罵聲,不聽哭聲。對于安全生產制度措施落實不到位和檢查出的“三違”現象和“三違”人員,除進行必要的教育外,在經濟上給予相應數額的處罰,決不姑息遷就。快,即對整改措施落實得快,能搶一秒,不等一分。做到一般問題不過班,重大問題不過天,特殊情況有專人抓落實;問題不解決,責任人不許離開現場。深,即對于排查出的問題分析透徹,寧可小題大做,決不因小失大。針對問題,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查找根源上,從思想認識到制度措施的落實過程,層層分析,一追到底。活,即抓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實方法要活,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拘泥于形式,只重視效果。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動態安全檢查,把安全事故苗頭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安全生產。
五要抓好安全薄弱環節的管理
如果把安全工作比作一根連環,那么,這根連環的強度取決于最弱的一環。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誤區,必須牢牢把握住最弱的一環不出問題,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比如在交接班、周末及節慶期間,特別是在目前企業深化改制的新形勢下,原來安全管理的模式可能會改變,再加上新員工的普遍增多,員工操作經驗以及安全防護能力還不強,從而,使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增大。這就要求員工不斷適應新的要求,提高安全防護能力。試想,如果此時失去了有效的監督,員工在困難的生產條件下,很容易產生碰運氣的想法,能湊合就湊合,造成安全管理疲勞極限提前出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事故的發生是安全管理疲勞極限出現的必然結果。走出了安全管理疲勞極限的誤區,安全工作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礎和保證。
安全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安全管理由于受到自然條件和員工綜合素質的制約,在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我們一如既往的堅持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認真執行好安全法規,樹立起“科技興安”的新觀念,在安全管理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加一把勁,再努一把力;各級安全管理者再細心一點、再深入一點、再嚴厲一點,再多奉獻一點,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安全生產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也就一定能夠創下新的更長的安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