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工作要做到“細”抓不疏
(一)、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管理網絡是搞活經濟好安全工作的組織保證。首先成立以企業廠長為主任、分廠或車間主任為成員的廠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全廠安全管理;各分廠、車間及班組依照成立相應的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本部門的安全管理,明確廠、分廠、車間、班組負責人就是本部門安全第一責任人,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形成層層抓安全、人人抓落實的自上而下的縱向管理架構;其次,企業還要組建專門的安全監察監督部門,針對企業各環節、各部門安全狀況及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對違背安全規定行為糾正查處、事故隱患整改監督和組織事故分析處理等,形成覆蓋全廠的橫向安全管理機制。從而且構成安全管理網絡對企業安全生產進行有效管理,組成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保障體系。
(二)、制訂一套嚴密的、科學的、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企業安全工作的制度保證。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有著不同的安全標準,不同的企業又有著自己的特殊情況,不同的企業又有著自己的特殊情況,因此,需要以行業安全規定為基礎,充分考慮本企業特殊性,組織制定適合自身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這也是《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的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法定職責之一。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包念聽內容很多,比如:安全勞動紀律、安全檢查制度、事故分析處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考核制度、設備巡視維護制度、作業安全保障制度,設備運行和操作規程等等,總之,只有這些安全制度的制訂和實施才使安全工作有規可循,有章可依,職工的行為才能得到規范和約束,從而,實現安全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發生。
(三)、采取完善細致的安全措施,是搞好企業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安全工作一貫堅持的方針,安全工作的重點應放在事故預防上,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來保證生產和作業的安全。首先,應認真組織研究事故預想,充分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認真分析是否對安全構成威脅,并針對假想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措施主要分為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兩類,都必須在工作中不折不扣認真落實,敷衍了事和僥幸心理是萌發事故的兩大禍根。
二、安全工作要做到“嚴”抓不懈
(一)、嚴把安全培訓關。安全培訓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對新工人的上崗培訓還是工人的制度化輪訓,都須嚴格要求受訓人員對培訓內容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并對培訓效果進行嚴格考核檢驗,把滿分作為合格分數,只有百分之百的掌握,才允許上崗,嚴禁未經崗前安全培訓直接上崗現象。
(二)、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制度再多,措施再嚴,如果得不到嚴格的執行和落實,形同虛設,對安全工作沒有任何意義。這就要求,企業的廠長(安全第一責任人)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求職工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成為執行安全制度的模范,為全廠帶好頭,同時,對任何人、任何一件違反安全制度或安全規定的違章違規行為,決不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必須給予懲罰和處理,只有這樣企業上下才能形成人人重視安全,人人招待制度的安全氛圍,為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局面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嚴格執行"四不放過"原則。一量事故發生,要認真堅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及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的原則,認真組織技術人員對事故調查分析,查明原因,并舉一反三,進一步采取防范措施,杜絕類似事故發生,且要在職工中廣泛深入討論,讓廣大職工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受到教育,進一步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并一定要對事故責任人嚴肅處理,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失之于寬,失之于軟,企業的領導及安監部門切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常”抓不廢
(一)、安全工作是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重要工作。安全問題無處、無事、無時不在,這就要求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必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能由于其它任何重要的工作而把安全問題忽視和偏廢,安全工作必須處處講、事事講、時時講,血的教訓告誡我們,什么地方安全工作疏忽,事故就從此發生,什么時候安全放松了,事故就會爆發。
(二)、安全工作是一項全員參加、具有極其普遍性和廣泛性的工作。安全工作,不單單是企業領導和安全監察機構的事,任何一名企業職工,都應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從我做起"的思想認識,認真招待勞動安全規定和制度,在工作中做到"三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人人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做監護同事和周圍的人,并對身邊的異常現象和突發事件要有準確的判斷,及時提醒和果斷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三)、搞好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還應具有創新意識。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生產環境、生產條件和員工狀況都在不斷變化,一成不變的安全保障模式很難適應企業形勢的要求,這就需要企業的安全管理不斷創新和完善,積極地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改造傳統工藝和陳舊設備,從面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還要及時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安全管理思路,創新管理制度和完善防護措施,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得到保證。
四、安全工作要做到“真”抓不虛
(一)、要真正保證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加大安全防護用品的配備、安全隱患的整改及落后工藝和設備的技改與淘汰等影響安全的硬件資金投入,是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往往有的企業為了節約支出,忽視了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以致對事故防范缺乏有力保障,直到事故發生了,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甚至對企業毀滅性打擊,才后悔水已,然而為時已晚,所以,一個真正懂管理的廠長經理,一定能夠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作為效益的基礎和保證。
(二)、落實安全責任制要真正到位。不僅要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重要的是,每一層的安全責任制必須真正落實到位。負有監督檢查責任的,要經常深入現場,掌握基本情況,搞好督促指導,負有具體落實責任的,要不折不扣地認真做好。嚴格落實責任制的考核,一定要獎罰嚴明,按照責任制的要求,堅決況現,該獎的獎,該罰的罰,該處分的處分,因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認真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安全檢查認真負責,不能流于形式。無論是安全管理部門,還是企業主管部門,主持開展的企業安全檢查,首先要針對企業的行業特點,確定檢查的內容、重點和檢查的手段、方法和標準,而后現場逐項詳細認真檢查,不走馬觀花,不馬虎從事,不降低要求,毫無遺漏地找出影響安全的隱患來,對需停產整頓的要下達停產整頓通知書,對需限期整改必須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并監督實施到位,最后復查驗收,做到善始善終。企業內部組織的安全自查,更要本著自己負責的態度,決不馬虎從事,而要細致入微,不留死角,不留后患。
總之,企業的安全工作是一項覆蓋企業全局和貫串企業始終的極其重要的工作。在《安全生產法》中,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有職責,同時也規定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這就要求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認真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對安全工作一定做到精心安排和周密布署,任何的疏忽大意和僥幸心理,都將付出沉痛的代價。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六個結合”
下一篇:安全管理工作應“六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