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護
(1)根據泄漏固體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
(2)防護等級劃分標準,見表1-1;
(3)防護標準,見表1-2。
2.詢情
(1)遇險人員情況;
(2)物質泄漏的時間、部位、形式、已散落范圍;
(3)單位的消防組織與設施;
(4)工藝處置措施、到場人員處置意見。
3.偵察
(1)搜尋遇險人員;
(2)使用檢測儀器測定泄漏物質、濃度及擴散范圍;
(3)確定攻防路線、陣地;
(4)現場及周邊污染情況。
4.警戒
(1)根據詢問、偵察情況確定警戒區域;
(2)將警戒區域劃分為重危區、中危區、輕危區和安全區,并設立警戒標志,在安全區視情設立隔離帶;
(3)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并逐一登記。
5.救生
(1)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域;
(2)采取正確的救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域;
(3)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和標識;
(4)將需要救治人員送交醫療急救部門救治。
6.控險
(1)占領水源,鋪設干線,設置陣地,有序展開;
(2)做好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及砂土滅火進攻的準備,以防萬一。
7.排險
(1)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掃起,收集于專用密封桶或干凈、有蓋的容器中;對與水反應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視情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釋,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2)大量物品泄漏,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蓋,減少飛散,然后盡可能回收,恢復原狀,若安全回收有困難,可收集后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
8.救護
(1)現場救護
①迅速將遇險者救離危險區域;
②注意呼吸道(戴防毒面具、面罩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和皮膚(穿防護服)的防護;
③對昏迷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擠壓,采取心肺復蘇措施,并輸氧;
④脫去污染服裝;皮膚及眼污染用清水徹底沖洗;對易損傷呼吸道及粘膜的化合物應注意呼吸道是否通暢,防止窒息或阻塞;對消化道服入者應立即催吐。
(2)對癥治療;
(3)嚴重者送醫院觀察治療。
9.洗消
(1)在危險區與安全區交界處設立洗消站。
(2)洗消的對象
①輕度中毒的人員;
②重度中毒人員的在送醫院治療之前;
③現場醫務人員;
④消防和其它搶險人員以及群眾互救人員;
⑤搶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應的洗消藥劑;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須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以防造成次生災害。
10.清理
(1)在污染地面上灑上中和或洗滌劑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掃現場,特別是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物;
(2)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11.警示
(1)進入現場必須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
(2)可燃物泄漏時,應消除現場一切可能引發燃燒爆炸的點火源;
(3)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
(4)慎重發布災情和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