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加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減少現場安全用電事故的發生,已成為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已經頒布執行十多年了,新標準JGJ46-2005也已頒布,7月1日起實施。但從施工現場的檢查情況看,距規范的要求相差甚遠,不規范的地方還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隨處可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觀上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是一項技術性強,實施難度較大的項目,它存在臨時性強、用電量變化大、設備流動位置不確定、環境差、危險性大等因素。同時施工管理人員素質差,安全意識淡薄,專業電氣技術人員缺乏;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寫不全面,針對性不強,不能指導施工;現場電器設備沒有及時進行檢查、維修、更換,而是照般硬套舊工程項目的用電線路、電器設備;電工沒有嚴格、認真地執行規范、標準的規定,仍然按照習慣進行臨時用電的安裝、使用。本文旨在對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常見通病進行分析,探討防治措施,以促進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一、臨時用電的施工組織設計
建筑施工臨時用電組織設計是建筑施工用電安全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宗旨是用以指導建造一個既能夠確保施工用電安全,又能夠兼顧施工用電方便的臨時用電工程。但目前大多數建筑工程,特別是土建基層項目,缺乏專業的電氣技術人員,沒有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或者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不全面,針對性不強,不能指導施工,現場技術人員只是憑經驗架設線路,配置設備,造成用電不合理,甚至留下安全隱患,危及施工安全。因此,規范規定建筑施工工地應該結合現場的特征,單獨編制臨時用電組織設計,其內容包括:現場勘測計算、負荷計算、變電所設計、配電線路設計、配電裝置設計、接地設計、防雷設計、外電防護措施、安全用電與電氣防火措施、施工用電工程設計施工圖等,應當做到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周密布置,使其成為具有真正實際指導意義的設計,并經技術負責人審核,主管部門批準后,督促施工人員嚴格執行、實施。
二、現場臨時用電的外電防護
外電線路主要指不為施工現場專用的原來已經存在的高壓或低壓配電線路,一般的工程不涉及外電防護,但是部分臨路的工程會涉及外電防護。由于外電線路位置已經固定,無法改變,所以施工過程中必須與外電線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當因受現場作業條件限制達不到安全距離時,必須搭設絕緣防護隔離屏障或遮攔,防止發生因碰觸造成的觸電事故。但是目前部分在建工程與外電線路的距離小于規定的安全距離,沒有采取防護措施,或雖有防護,但不嚴密,防護屏障上沒有懸掛警告標示牌,防護材料不符合要求,不采用絕緣材料,或防護材料強度較低,難以阻止堅硬物品的穿越,防護空隙大或者只防護一部分,給施工過程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凡是外電線路小于規定的安全操作距離時,一定要認真地采取防護措施,做好方案,采用有可靠機械強度的絕緣材料,保證在施工作業過程中不會被破壞,并能有效地與外電線路實現電氣安全隔離,保證用電安全。
三、配電線路
規范規定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必須采用TN-S系統,設置專用的保護零線,三級配電、兩級及其以上保護,確!耙粰C一閘一箱一漏”。現場臨時用電工程的配電線路自配電室或總配電箱開始敷設,依據各級配電裝置的相對位置,一般采用放射——樹干式配線型式為宜,線路敷設方式一般采取架空或埋地。目前大部分工地的線路敷設較為馬虎,存在以下現象:配電線路架設在外腳手架或井字架上;電纜線路拖地,私拉亂接,沒有一定規律可循;電纜線路埋設深度較淺,上下缺50mm的細砂,埋地電纜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處未加保護套管;電纜接頭防水性能差;架空線路的電桿沒有采用混凝土桿或木桿;電桿桿徑細,埋地深度淺,長度不符合要求,檔距超過規定,致使電線弧垂度大;電桿的終端桿,轉角桿沒有加裝平衡拉線,電桿上缺少絕緣子,橫擔上線路排列混亂等。因此,施工現場的線路敷設應該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布設,做到電線埋地、引出正確,合乎要求,線路架設選用合理的電線桿,配好絕緣子、橫擔,線路排序正確,確保線路的安全。
施工現場用電必須采用TN-S系統,設置專用的保護零線,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必須嚴格分開。如果發生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錯接,將導致設備外殼帶電的危險,危及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筆者根據多年來對施工現場安全檢查的情況,發現接零保護由于得不到施工單位全面清晰的認識和重視,而導致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存在安全隱患,主要問題是:部分工地接零保護不規范,現場人員認識模糊,保護零線沒有自始至終引到開關箱及用電設備不帶電的外露部分;保護零線沒有重復接地或重復接地不符合要求;接地電阻沒有進行搖表測試;保護零線選用的材料和截面不符合要求;未采用綠/黃雙色線加以標識區別。因此,現場保護零線必須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設置,以降低用電的危險性。工地的保護零線應當與工作零線真正分離,保護零線絕對不允許中間斷開,嚴禁穿過漏電保護器或通過任何閘刀、熔斷器等開關電器。并且在保護零線的末端及中間應多處做重復接地,保證每處重復接地電阻值<10Ω;保護零線的截面應不小于工作零線的截面,并使用綠/黃雙色線;與電器設備連接的保護零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
四、配電箱、開關箱
施工現場的配電箱是電源與用電設備之間的中樞環節,而開關箱是配電系統的末端,是用電設備的直接控制裝置。規范要求配電箱應作分級設置,即在總配電箱下設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以下設開關箱,開關箱以下就是用電設備,形成三級配電,并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配電箱、開關箱的選擇、設置和使用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直接影響著施工現場的用電安全,但是目前很多工地臨時用電沒有采用三級配電,用電系統比較混亂,配電箱、開關箱采用的材料材質差,隱患多;箱體設置位置不當,周圍亂堆建筑材料,操作維修極不方便;箱體尺寸小,箱內電器緊靠;箱內沒有裝設隔離開關;電器裝置安裝在木板上;電器裸露,破損較多,特別是部分閘刀缺少閘蓋,操作極不方便,也不安全;配電箱,開關箱標識不清,易造成誤操作;箱體引出線隨意,有的從側面進入箱體,有的直接從箱門口上進入,箱體無防雨措施,雨水極易進入箱體;箱內雜物多,一閘多用,分配電箱與開關箱,開關箱與用電設備距離較遠,不符合規范的要求。因此,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要使用鐵制,有門,能鎖,防雨,防塵,鐵皮厚度不小于1.5mm的標準鐵殼電箱,要安裝在干燥、通風,并有足夠二人同時工作的空間或通道;電箱前面不得堆放任何妨礙操作、維修的物品,并做好電箱的分路標記;箱內設備能夠緊固地、規范地安裝在金屬或非木質的絕緣板上;箱體金屬安裝板和箱門之間用保護零線作電氣聯接;電箱的進出線應從箱底進出,進出線必須加護套分路成束進出;箱體安裝要端正、牢固,箱底與地面垂直距離為1.5~1.8m;移動配電箱應設在緊固的支座上,箱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應在0.6~1.5m范圍之內,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m,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
規范要求“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中的“兩級保護”主要是指采用漏電保護措施,除在末級開關箱內加裝漏電保護器外,還要在上一級分配電箱或總配電箱中再加裝一級分配電箱或總配電箱中再加裝一級漏電保護器,總體形成兩級及其以上的保護。漏電保護器是安全用電的主要防護措施之一。但是目前工地上部分管理人員由于認識上的模糊,錯誤地認為用電設備已經做了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再裝設了漏電保護器就能保證安全生產,不會發生觸電事故,并沒有認識到裝設的漏電保護器參數是否匹配,接法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性。有的工地在末級開關箱裝的漏電保護器與上一級分配電箱或總配電箱裝的漏電保護器,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都是一樣大,沒有認清誰是主保護,誰是后備保護,使其不具有分級分段保護的功能。所以一旦出現事故,漏電保護器要么不跳閘,要么一跳閘就是停電一大片,影響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轉;或者漏電保護器頻繁動作,導致損壞或影響靈敏度,失去保護功能,留下了安全隱患。因此,正確的選用漏電保護器及其安裝的準確性是安全用電的一個重要環節。通常我們應該選用由漏電保護器與空氣開關組裝在一起的具有過載保護功能、短路保護功能、漏電保護功能的漏電保護器。一般來說,額定漏電動作時間越短越好,宜采用高靈敏度,快速型裝置。規范規定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應超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超過0.1s。對于多級保護,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應按先后順序合理選配,即從電源至末級負荷的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應逐級減少減短,但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漏電動作時間的乘積不應超過30mA.s;使用于潮濕和有腐蝕介質的場所的漏電保護器應采用防濺型產品,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漏電保護器一般要求安裝在熔斷器(閘刀開關)的負荷側,這樣才能保護漏電保護器自身短路引起的故障;漏電保護器不得作為頻繁起動的電源開關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失靈,即在合閘通電的情況下按動試驗按鈕,如不動作,應將漏電保護器退出運行而更換新的漏電保護器。
五、現場照明
現場照明裝置在一般情況下應與動力線路分開,自設獨立的線路系統,其電源電壓為220V。這樣,一旦動力電源出現故障或有人觸電而造成停電時,不會影響照明回路。在有照明的情況下,有利于排除故障,避免或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規范還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應使用安全電壓。照明燈具有金屬外殼必須做保護接零,單相回路的照明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但是目前很多工地現場照明系統設置隨意,工地工棚大多低矮,線路高度小于2.4m的沒有采用36V以下的安全電壓;照明線路及燈具隨意搭設;照明線路未采用專用回路,電線采用電私拉亂接等現象較多。因此,應該重視現場照明系統的管理,使用安全電壓,裝設漏電保護器,照明線路和動力線路嚴格分設,做好保護接零,降低觸電的可能性,加強用電安全管理,確保生活用電的安全。
六、用電管理
施工用電維護管理不善是電氣安全隱患的另一重要因素。現場電工屬特種作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培訓,持證上崗;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的設置、安裝、使用、維修、檢查和拆除都必須由持證電工進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施投入使用前應進行驗收,使用中應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但是大部分施工現場沒有配備專職的合格的電氣操作人員,工人憑經驗辦事,對施工用電檢查維修不到位,導致設備帶病運行;管理人員對用電技術交底不詳細,無針對性;對安全檢測記錄、電工維修工作記錄不重視;有關用電檔案資料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存在后補資料、做假資料的情況。因此,應該加強現場的用電管理,加強檢查維修,配備合格的專職電氣作業人員,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健全相應的技術檔案,制定有關施工用電的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檢測、定期檢修、檢查等安全用電制度,并認真做好記錄,防范于未然,從而促進施工現場的用電管理。
結束語
眾所周知,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用電事故頻率高于其他事故頻率。近年來為了減少這類事故的發生,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施工現場存在用電安全隱患的地方還沒有徹底消除。因此,加強用電管理已經成為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應當引起建設各方的高度重視,使施工現場真正做到“安全生產,預防為主”。
上一篇:冶金起重機的傷害類型
下一篇:安全大檢查與安全性評價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