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我國的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本文論述了我國煤礦的安全管理現狀,提出了一些具體管理措施,用以指導我國煤礦生產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期望有助于改善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保障廣大煤礦職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關鍵詞:安全管理 煤礦安全 煤礦生產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指對生產過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對企業安全工作進行計劃、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災害防治水平,預先發現、消除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危險,防治發生事故,避免各種損失,最大限度的發揮安全技術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效益,推動企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
煤礦生產是高危行業,煤礦工人時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塵和頂板“五大”煤礦災害的威脅,近幾年的煤礦事故中,幾乎都是管理上的疏漏。因此,煤礦安全管理對煤礦的生產和效益是非常重要。
1 煤礦安全管理的本質
1.1 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發點,效益是管理的終結。安全管理的效益最直接的表現是經濟效益。優秀的安全管理不僅能大大減少事故損失,還能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煤礦企業的飛快發展。
1.2 長期性。煤礦安全貫穿于煤礦生產活動的始終,只要煤礦進行生產,就存在安全問題,就須進行安全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礦的生產活動中是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1.3 科學性。煤礦的生產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在人們的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尋找安全管理的客觀規律,將其運用到生產實際中,保障生產活動的安全性。
1.4 群眾性。煤礦安全和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并且和職工的行為緊密相連。所以,安全管理不是少部分人的管理,而要發揮廣大職工的力量,實行職工的自我管理。
1.5 預防性。安全管理的目標是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所以,要將安全管理放在煤礦日常生活的首位。
1.6 強制性。煤礦安全管理就是要將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化的行為強加到被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不強制就不能約束被管理者的無序狀態,而這種無序狀態往往危及著職工自身生命和健康。
2 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礎工作 建立各部門管理與職工監督相結合的安全管理體制。沒有群眾監督的管理體制是行不通的,容易造成走過場;建立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事故包干到個人的制度,避免在管理中出現管理空白區;不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宣傳和安技術教育,制定企業安全生產目標和各階段的計劃。
2.2 生產中的安全管理 鑒于煤礦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有大型設備的使用,加劇了煤礦生產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強對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和控制,對設備進行檢測和維修,對井下的危險源做到清晰辨識,加強安全監控系統的管理。
2.3 安全信息工作 要從其他煤礦企業和本礦區發生過的事故中吸取教訓,完善本企業的安全管理系統。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到對各種安全生產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饋等工作。
3 當前我國煤礦安全存在的問題
3.1 安全和生產的關系倒置 安全貫穿于煤礦生產的始末,沒有安全就不能正常的從事生產活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把生產放在第一位,重生產而輕安全。雖然經濟效益是所有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煤礦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不重視安全,煤礦的經濟效益將是帶著血和職工生命的效益,所以應堅持安全與效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3.2 煤礦工作中存在多種重大危險源和危險隱患 由于煤礦自身自然條件的復雜性,以及開采條件的多變性,再者,在開采過程中,伴隨著瓦斯、火災和水災的威脅,使得煤礦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和作業場所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事故發生。
3.3 安全技術及裝備無法適應當前的開采需要 隨著礦井向深部延伸,之前沒有的災害也有可能發生,比如,以前非突出礦井成為突出礦井,地熱嚴重等等,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完全解決這些災害對礦井生產的危害,還沒有研究出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雖然煤礦裝備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裝備的可靠性差,適應性不強的特性仍存在,且有些裝備的更新速度過慢,無法適應當前的煤礦生產速度,更跟不上高效高產礦井的腳步。離開了新裝備,高水平的管理只能是空談。
3.4 煤礦工作環境依然嚴峻 國家近幾年一直在推行礦井質量標準化建設,但是,由于煤礦工作環境的特殊性,一些工作環境還沒有改變,比如,工作空間狹小,照明條件差,工作場所煤塵彌漫,頂板淋水等等嚴重危害著職工的健康與生命。因此,應徹底改善生產作業環境,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場所。
3.5 工人對自己生命的漠視 煤礦事故,絕大多數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違規作業。工人往往存在著一種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對自己和別人生命的不重視,明明知道存在危險,還違規操作。所以,煤礦企業要加大對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提高工人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只有重視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操作時考慮到安全因素,才能按規章操作。
4 加強安全管理的措施
煤礦生產是一個有機系統,煤礦安全管理就是使這一系統中的各個要素達到高度的協調,使煤礦生產這個有機系統正常的運行。影響煤礦安全,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所以,要杜絕煤礦事故,就要規范人的作業行為、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保障環境處于安全狀態。
4.1 加強對人的管理,杜絕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要以人為主體,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讓工人參與到管理中。同時要加強人的安全化。新工人上崗前要進行安全操作知識和安全意識的訓練和教育;對于一些特殊工種(如爆破工)要進行特殊的培訓和教育;定期進行文化學習和專業訓練,提高工人的文化技術素質;在各種作業培訓中要加入安全的內容,培養工人的安全工作責任心。只有工人清晰的認識到不安全因素,才能在行為和技術上做到預防、消除隱患。
4.2 改善物的不安全狀態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構成事故的物質基礎。沒有物的不安全狀態,就不可能發生事故。所以,要引進先進設備。先進的設備是加強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基礎。先進的裝備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安全管理趨于更高水平,更完善。要定期的對設備進行檢查,將不安全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要合理安排物質的堆放、整理,將危險物和有害物集中存放。
4.3 創建安全的作業環境 不安全的環境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我國的煤礦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作業空間受地質條件的限制。井下環境照明普遍不足,環境和物體對比度低,分辨困難;工作場所存在礦塵、有害氣體、振動和噪聲的污染;有些礦井還存在溫度高、濕度大的危害。這些環境因素直接影響煤礦的安全生產和煤礦工人的作業可靠性。因此,為了減少煤礦事故的發生,必須創建安全、舒適的作業環境。
5 結論
煤礦安全是煤礦生產的主題,是保障煤炭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前提。在生產中要積極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安全設備投入,為職工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達到安全生產的標準。總之,實現煤礦安全生產是個永恒的話題,只有建立長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提高煤礦工人的文化素質和安全意識,煤礦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層次發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產。
上一篇:軋鋼生產中軋機安全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