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除了繼續強調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安全預評價和竣工驗收安全專項評價之外,還強調對某些專用設備、裝置和生產系統進行安全專項評價,同時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煤礦和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和建筑施工企業等進行安全生產條件現狀評價即風險評價和評估。這對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和在生產過程中整改事故隱患起了重要作用。筆者近年來參與建設工程項目安全檢測評價,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和各類礦山安全現狀評價和評估,對在評價中發現的許多事故隱患進行歸類和分析,供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員參考。
2、若干常見的事故隱患
2.1供配電方面:目前各種供配電電網遍布各地,用電單位日益增多,但在用電方面也存在許多事故隱患,列舉幾例如下:
2.1.1在供配電系統中,按規定要求對于一級用電負荷,即如果中斷供電將發生中毒、爆炸、火災,造成人身傷亡或在政治上、經濟上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用電單位應設置雙電源,對特別重要的一級負荷,還應增設應急電源。對于二級用電負荷,即如果中斷供電將在政治上、經濟上造成較大損失,影響用電單位的正常工作,用電單位應設置雙回路供電系統。在實際檢測評價中發現約有30%該配置雙電源的一級負荷用電單位,被改為雙回路供電;有的二級負荷用電單位只設置單回路供電。
2.1.2有些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品生產廠房的電氣系統未實現整體防爆。存在電纜溝無蓋板或蓋板不是非燃材料以及電纜穿墻處防火封堵不規范等現象,配電室配置不規范如配電屏屏前屏后維護通道寬度不足和配電室門向內開等現象比較普遍。
2.1.3小型施工隊,非煤礦山,個體戶養殖場所等未按規范要求架設臨時輸電線,接線不規范,缺少控制開關,接地不規范,橫跨電線離交通路面安全距離不足,電線老化裸露,未設避雷裝置等問題也留下很多隱患。
2.2生產裝置、設備方面:廠礦機械設備和系統裝置種類多、數量大,是生產的必要設施,但也是許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設備是靠人對其控制進行生產的,但全靠人工控制在一定條件下往往會失誤造成事故。因此要求機械設備和系統裝置有較高的自動化水平和安全性能;比如要求許多有可能突然泄漏毒性物質或易燃易爆氣體或液體的工業場所配置連續監測和自動控制裝置,當監測到場所內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溫度、壓力、液位、流速等超過了規定值,監測裝置就自動驅動控制裝置或是切斷電源,停止加料或停機,或是驅動排風機進行通風,降低有害物濃度。有的生產流水線要求配置各種聯鎖、故障保險和警報裝置等等。同時國家規定對涉及安全的機械設備應定期報廢更新。
2.2.1實際上,目前約有50%老廠設備比較老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加上未定期檢修或調整不當等原因,系統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故障率比較高。有些老化工廠至今還在使用60年代生產的反應釜等產品,其控制手段和安全可靠性都存在問題;有些儲存易燃易爆固體、氣體、液體的倉庫、儲存罐未按規定配置連續監測自動控制裝置;部分老廠中的倉庫、儲存罐與外圍民房、學校、交通道路等的間距不足,并且設備老化、超量貯存;有的儲油罐未設阻火器、呼吸閥;有些生產輔助設施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不到位;有些生產流水線,如使用有毒含苯膠的制鞋廠,未按規定安裝配置連續監測自控裝置;約有30%中小制鞋廠未定期檢測車間內的氣體質量,排氣通風裝置未能有效工作;有的煙花爆竹民營廠廠址選擇和廠房布局不當,生產設備簡陋,操作方法原始,生產場所儲存藥量超標,多數煙火藥配方未經鑒定;有些中小民營、私企向廢鐵回收公司購用報廢設備包括工程和各種礦用車輛,安全性能很差。
2.2.2按規定生產單位所用的起重設備、各種車輛以及帶有壓力容器的各種機械,都應制定修理計劃,包括:定期性的精度檢查與調整;預防性試驗如電氣絕緣、耐壓、繼電整定保護等;二級保養和小修,項修,大修等,以保證其有安全可靠的工作性能。但目前許多承包經營單位,常規的維修幾乎都取消了。在使用中發現"拋錨"、"卡殼"出故障了,才進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移動式起重機械在起吊作業期間因液壓系統突然固障重物砸落事故,帶小壓力容器的裝載機在操作中爆炸事故已發生多起。特別是有些個體戶舍不得花錢及時檢修、更換機動車的制動系統元器件和輪胎,在山區公路,甚至在高速公路上也發生了不少因制動不靈、爆胎等引發的車禍。
2.3交通運輸方面:從統計的數字看,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數占總數的75%左右。發生車禍事故主要與駕駛員、路況、車況、車速、環境和氣候有關。
2.3.1查閱車禍事故資料,約有1/2的翻車、墜崖、撞車等惡性事故是發生在道路狹窄、路面破損有坑溝或者一側是陡壁,一側是懸崖,或者坡度大又長,轉彎急又缺乏安全設施的路段,還有農村的鄉間小道以及道路的警示標志不全,路標標識不清的路段。這說明路況的本質安全仍是交通事故的主要隱患之一。
2.3.2車輛的本質安全也存在問題,如車輛的制動系統不靈,轉向系統松動,輪胎磨損過度,動力傳動系統和油路電路故障,燈光故障等也是重要隱患。
2.3.3各種違章普遍存在,車輛違章加長,加高;不該載人、拖車的機動車如手扶拖拉機用于載人、拖車;四輪農用車、柴三機等低等級的車輛用于人貨混裝交通運輸;各種車輛超載、超高、超長運輸,駕駛員酒后開車,長途長時間連續疲勞開車,明知車有故障堅持冒險出車等現象十分普遍。
2.4消防方面:對于甲級防火范圍的建筑物、廠房按規范要求應設置煙霧、溫度等感應報警器和自動滅火噴淋裝置,但檢查發現存在其自動滅火噴淋裝置被省掉的現象;有的單位消防設施不全、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選型不當;個別老企業的建筑物防火間距未能滿足標準要求,還發現消火栓不出水或水壓不足,消防通道被占用或被鎖死,消防水池未按標準要求建造等現象。個別廠家配置的滅火器選型不當,在可能發生A類火災(含碳固體)的場所配置只能撲救B、C類火災(液體、氣體)的滅火器;有的在同一場所混合配置了滅火劑性質不相容的滅火器;有的在使用會淹沒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未配置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
2.5礦山方面:福建多數中小煤礦的采煤工作面未按規范要求配置用以檢測瓦斯濃度的甲烷傳感器;大多數礦井未設置供風設備與工作面供電的聯鎖裝置;個別煤和非煤礦井未按規定配置機械通風系統;煤礦所有斜井提升機均無防跑車保護裝置;部分礦井未按規范配置雙水泵、雙排水管雙回路供電的排水系統。有些非煤礦山開采要素不符合要求,如開采高度偏大,未留設安全平臺或留設不規范,大部分未形成階梯式開采,邊坡角偏大;機械設備防護不到位,特種設備未定期檢驗,礦用各種車輛有相當部分超年限使用,車況極差并嚴重超載。許多非煤礦山還存在打干鉆現象。
2.6在建筑業方面,目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較多,在安全檢查評價中發現,對于野外工程項目如鐵路、公路、電站、碼頭等施工場所,有20-30%臨時安全設施不到位,安全網、作業平臺、爬梯、欄桿、腳手架、電源控制室等配置不當。有的鋼結構強度、剛度低,搖搖欲墜,安全性差,因臨時作業平臺倒塌出事故的案例不少;施工工地內的道路大多是狹窄,坡度大,轉彎急,路面差,有的呈S型盤升,經常誘發事故;多層立體交叉作業是許多工地和露天礦山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施工單位未給職工配備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如安全帶、安全帽,絕緣鞋,防護面罩等。
2.7企業主和員工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素質偏低。相當部分企業主和安全管理人員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于本單位的經營生產中。許多員工特別是從農村來的新員工對相關工序、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不甚了解。這是操作者產生不安全行為的根源。
3、存在隱患的原因分析
3.1歷史遺留問題。對于本質安全化不到位產生的事故隱患,占50%以上是歷史欠賬留下的。以前對建設工程(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是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缺乏嚴格把關。
3.2安全法律滯后。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方政府,各行業各企業都有許多事情要做,而資金有限,為了用最少的錢建更多的項目,在缺乏法律制約之下,決策者安全意識不強,就把許多安全設施給省掉了。目前雖然《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已實施,但仍有企業主未貫徹執行。
3.3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困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生產企業面臨轉軌,各種矛盾突出,資金收而難支。所以該有的安全設施,設備檢修,隱患整改都被忽略了。建筑施工企業競爭激烈,往往是最低價中標,有時還要墊資施工,資金困難也是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
3.4多數民營、私營企業主唯利是圖。即使經濟效益不錯也還是在安全方面克扣。未按規定配備安全管理人員,未按要求配置勞動防護設施和用品,未能按時維修機械設備,違章作業,冒險作業,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獲取金錢。5噸的車輛也敢裝運20噸的貨,甚至敢在居民居住區中生產煙花爆竹……
3.5相當部分新就業者饑不擇食。特別是大批從山區、農村到城鎮就業的農民工,素質偏低,但為了生存,明知有險卻義無反顧。下礦井,進隧洞,登高處……這種狀況也是安全事故多的重要原因。
3.6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不足,素質不高,"三級"安全教育未真正做好。對危險性大的工序、設備,未對操作者進行事故預防、安全操作規程培訓。
4、事故隱患整改對策
4.1各級政府、各級領導應本著對社會穩定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證配備必要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以及必要的安全經費投入。
4.2各地、各行業、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存在的事故隱患,結合項目技改,按規范要求逐項整改;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嚴格進行安全預評價和竣工驗收安全專項評價,不要留下新的隱患。
4.3建立單位行政一把手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提高企業主安全政策水平,避免使企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采用冒險行為或以犧牲職工安全和健康為代價來獲取本單位的利益。
4.4貫徹落實"科技興安"戰略,培育和整合安全科技力量,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懂管理,懂生產的綜合性安全技術專業人才。結合實際,扎實推進安全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安全管理方法創新的研究,鼓勵各單位開展安全技術革新活動,著力提高各行業,各企業生產設施的本質安全化水平。
4.5大力普及安全教育,逐步創立先進的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著重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隊伍建設,使安全管理人員懂法律、懂安全工程技術、懂管理;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上一篇:安全管理“快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