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械
1.起重機械基礎知識
起重機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劃定為額定起重量大于或者即是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于或即是1t,且晉升高度大于或即是 2m的起重機和承重形式固定的電動葫蘆。
2.起重機械工作特點
(1)起重機械通常具有龐大的結構和比較復雜的機構,能完成一次起升運動、一次或幾回水平運動。
(2)所吊運的重物多種多樣,載荷是變化的。
(3)大多數起重機械,需要在較大的范圍內運行,流動空間較大。
(4)有些起重機械,需要直接載運職員在導軌、平臺或鋼絲繩上做升降運動(如電梯、升降平臺等),其可靠性直接影響人身安全。
(5)暴露的、流動的零部件較多,且常與吊運功課職員直接接觸(如吊鉤、鋼絲繩等),潛伏很多偶發的危險因素。
(6)功課環境復雜。
(7)功課中經常需要多人配合,共同進行一個操縱。
上述諸多危險因素的存在,決定了起重傷害事故較多。
3.起重機安全正常工作的前提
為了保證起重機的安全正常工作,起重機設計時應知足下列3個基本前提。
(1)金屬結構和機械零部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性和抗屈曲能力。
(2)整機必需具有必要的抗傾覆不亂性。
(3)原念頭具有知足功課機能要求的功率,制動裝置提供必須的制動力矩。
檢驗功課中的安全要求
(1)機械設備檢驗的安全要求
1)設備檢驗必需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軌制和操縱規程。檢驗職員應認識相關的圖樣、資料及操縱工藝。
2)檢驗設備時,應預先堵截與設備相連的所有電路、風路、氣路與液體管道,并嚴格執行設備檢驗操縱牌軌制。
3)確保設備的安全防護、信號和聯鎖裝置齊全、敏捷、可靠。
4)檢驗中應按劃定方案拆除安全裝置,并有安全防護措施。檢驗完畢,安全裝置應及時恢復。安全防護裝置的變更,應經安全部分同意,并做好記實、及時歸檔。
5)焊接或切割功課的場所,應透風良好。電、氣焊割之前,應清除工作場所的易燃物。
6)高處功課,應設安全通道、梯子、支架、吊臺或吊架。樓板、吊臺上的功課孔,應設置護欄和蓋板。腳手架、斜道板、跳板和交通運輸道路,應有防滑措施并常常清掃。高處功課時,應佩戴安全帶、安全帽。
7)不準跨越正在運轉的設備,不準橫跨運轉部位傳遞物件,不準觸及運轉部位;不準站在旋轉工件或可能爆裂飛出物件、碎屑部位的正前方進行操縱、調整、檢查設備,不準超限使用設備機具;禁止在起吊物下行走。
8)在檢驗機械設備前,應在堵截的動力開關處設置“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必要時應設專人監護或采取防止電源意外接通的技術措施。非工作職員禁止摘牌合閘。一切動力開關在合閘前應細心檢查,確認無職員檢驗時方準合閘。
9)設備檢驗完畢,應先做單項試車,然后聯動試車。試車前,應制定應急預案;試車時,操縱工應到場,按劃定程序進行。必需保證每個檢驗和操縱職員都處在可靠的安全位置,并采取有效的勞動防護和必備的安全措施后,方可通電試車。無關職員,不應進入檢驗、試車現場。
10.泛起緊急情況和事故狀態時,按有關搶險規程和應急預案處置。
(2)電氣設備檢驗的安全要求
1)保證安全間隔。在10kv及其以下電氣線路檢驗時,操縱職員及其所攜帶的工具等與帶電體之間的間隔不應小于1 m.
2)清理功課現場。應對檢驗現場妨礙功課的障礙物進行清理,以利檢驗職員的現場操縱和進出流動。
3)斷電防護。采取可靠的斷電措施,堵截需檢驗設備上的電源,并經啟動復查確認無電后,在電源開關處掛上“禁止啟動”的安全標志并加鎖。
4)防止外來侵害。檢驗現場情況十分復雜,在檢驗功課前,應巡視一下附近,看有無可能泛起外來侵害,如帶電線路的有效安全間隔,檢驗現場建筑物拆舊施工防護情況等。假如存在外來侵害,應在檢驗前做好安全防護。
5)集中精力。檢驗功課中不做與檢驗功課無關的事,不談論與檢驗功課無關的話題,特別是進行緊急搶修功課時更是如斯。
6)謹嚴登高。假如在高處功課,使用的腳手架要牢固可靠,并且職員要站穩。在2 m以上的腳手架上檢驗功課,要使用安全帶及其他保護措施。
7)防火措施。檢驗過程中,若需要用火時,要檢查一下動火現場有無禁火標志.有無可燃氣體或燃油類。當確認沒有火災隱患時,方能動火。假如用火時間長,溫度高,范圍大,還應預先預備好滅火用具,以防不測。
8)防止群體功課相互傷害。假如確需多人共同功課,要預先分析一下可能發生危險的位置和方向,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后再進行功課。多人功課時,相互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隔,以防相互碰傷。假如功課職員手中持有利器進行功課,其受力方向應引向體外,并且在功課前看一下附近,提醒他人不得靠近。
上一篇:檢修維護人員安全責任制
下一篇:液化氣體鋼瓶安全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