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機務段地處山東半島膠濟線中段,現有職工2308人,配屬機車102臺,圖定擔當列車94對,總運營里程911.7公里。在長期的安全工作實踐中,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部、局、分局三級運輸安全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段實際,把推行作業標準化作為加強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確保了安全生產穩定發展。截止2004年2月20日,實現無五防行車事故3544天,無職工輕傷事故3297天。2003年,連續4年保持了部級“安全標準示范機務段”稱號,連續3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榮獲鐵總“模范職工之家”稱號,路局“五好領導班子”稱號,路、分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我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 理性思維,正確認識作業標準化對運輸安全的保證作用
我段推行作業標準化,主要動因有三點:
1.對推行作業標準化重要性的認識。在整個鐵路運輸系統中,就安全生產而言,機務安全始終處于最關鍵的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行車事故中,機務的事故率最高;二是機務作為牽引動力的承擔者,無論事故大小,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都與事故有一定的關系;三是機務既可能是事故的責任者,也可能是防止事故的有功者。而就事故發生的原因而言,大多數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違反作業標準化造成的。有章不循,有標不依,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須要強力推行作業標準化。
2.對推行作業標準化必要性的認識。機務工作具有人員流動性強,動態變化快,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擔當的區段內線路、信號復雜,影響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很多。特別是鐵路提速后,對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車乘務員是作業標準化的執行者,也是安全生產的保障者。因此,確保安全生產,靈丹妙藥只有一副——就是要狠抓作業標準化的落實。抓住了機車乘務員作業標準化,也就抓住了機務安全工作的“牛鼻子”。
3.對推行作業標準化長期性的認識。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推標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決不能重心游移,更不能松懈斷線。過去,由于我們對推標工作的長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1990年8月5日,我段曾經因職工違反作業標準化發生了震驚全路的“8.5”行車重大事故。因此,推行作業標準化必須要堅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持之以恒,長治才能久安。我們體會到,推行作業標準化,抓住了安全基礎的要害,把握住了主要矛盾,并且見到成效。
二、完善標準,強化作業標準化的規范化管理
在推行作業標準化的工作中,我們注重加強機制建設,強化激勵約束,使推標工作扎實推進。
1.完善標準,抓“細標”。結合機務工作的特點,我們從乘務員待乘休息、出勤抄記達示、庫內整備機車作業、運行中確認信號了望、列車進出站制動機使用至乘務員退勤交車等各個環節,制訂了詳細的作業標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車乘務員一次出乘作業標準化程序”。如:為確保調車作業安全,我們制定了“六不”工作標準,即:調車作業計劃機班二人不明確不動車,信號不清楚不動車,道岔叉尖不確認呼喚不動車,停留車位置不清楚不動車,連掛車輛沒有顯示十、五、三車距離不動車,調車人員沒處在安全位置不動車。又如:為確保人身安全,我們在嚴格執行“五不準”、“五必須”卡死制度的同時,針對站場過往車輛多,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實際,制定了中間站停車時不準從正線側上下機車的規定,及出退勤時機班二人必須同出同退、走規定路線、加強自控互控的作業標準。再如:為確保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安全,我們制定了乘務員出勤抄記達示時必須執行雙人復誦的工作標準。對施工慢行地點、閉塞方式、行車憑證、運行經路、信號顯示方式、運行限制速度等,要求機班必須清楚。
在細化以上標準的同時,我們還運用IS09000標準,對“機車乘務員一次出乘作業標準化程序”進行了修訂完善。去掉多余的,保留有效的,修改有漏洞的,補充欠缺的,使作業標準化更系統,更完善。
2.提高素質,抓“對標”。推行作業標準化必須以人為本,靠人去落實。為抓好這項工作,我們嚴格執行“四必須”、“四堅持”制度。“四必須”是:新職人員頂崗前必須進行作業標準化鑒定;新職司機頂班前必須進行作業標準化鑒定;每月排查出的關鍵人必須進行作業標準化鑒定;全體乘務人員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作業標準化鑒定,鑒定不合格堅決不準上崗。“四堅持”是:堅持每天開展“就地開車”演練,在車隊每次的學習會上,讓執行作業標準化好的機班和差的機班同臺表演,眾人觀摩,查找不足,共同提高。堅持“二分之一工作法”添乘指導,運用干部添乘機車時,一半路程執行標準做示范,一半路程監督司機操作,面對面的指導。堅持每月一次上機模擬演練,由教育科制定計劃,分批分期組織乘務員上機練習。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評先樹標”活動,評出一批執行作業標準化好的機班和一批執行作業標準化差的機班,對好的機班給予表彰獎勵,大力宣傳,對差的機班給予通報批評,從而調動職工學標、對標的積極性。
3、強化考核,抓“達標”。制定出崗位作業控制的標準,只是有了控制的立法,如何認真落實,則是執行中的關鍵。在這方面,我們重點抓三個層次的考核。
第一個層次是對乘務員個人考核。一是建立環流培訓和競爭上崗制度,實行定期輪訓和競爭上崗,真正做到崗上有壓力,崗下有動力。二是制定了《紅線標準》和《三違積分標準》。對撞“紅線”和發生一般三違積分滿十分者,一律下崗培訓。三是利用計算機加強管理。我們研制開發出了計算機趟車核分系統,借助于運行監控裝置,把乘務員一次出乘作業程序全部輸入計算機,就能自動顯示出該機班執行作業標準化的違標應扣分情況。計算機的公正性和“鐵面無私”使考核更加嚴格,避免了搞形式主義和好入主義。
第二個層次是對運用干部考核。我們硬性規定了指導司機、運用工程師、車隊指導員、車間主任、書記每月添乘和計算機檢索的數量,規定指導司機每月添乘機車不得少于16趟,計算機檢索不得少于4次,發現糾正問題不得少于6個。凡工作不達標,月底對應考核處理。同時,在指導組與指導組之間、車隊與車隊之間開展以作業標準化為主要內容的競賽。每月進行一次考核,按分排序,考核結果與月收入掛鉤,連續兩次末位,對車隊和車間分管干部通報批評,連續三次末位,給予黃牌警告,連續四次末位給予調整。自去年以來,有11名運用干部被通報批評,有9名執行作業標準化好,、安全好、綜合素質高的一線工人被公開招聘為指導司機。
第三個層次是段對車間考核。段對車間實行安全管理綜合考核評價,每月進行一次,對評出的差點,一個月給予通報批評,連續兩個月給予黃牌警告,連續三個月對其黨政正職給予調整。去年以來,有lo名車間部門領導因管理不善被通報批評,有5名車間部門領導被黃牌警告。通過真考核,真調整,真處理,使安全生產的壓力層層下移,從而促使各級干部下現場抓管理、保安全,促進作業標準化的落實。
三、夯實基礎,構筑作業標準化的完整體系
我們在完善推標工作制度的同時,注重鞏固取得的成果,不斷把推標工作往深處引,實處抓.,擴大外延,豐富內涵,不斷強化基礎建設。
1.夯實基礎的關鍵是抓建制。從建立長效機制人手,一是建立完善了黨政工團共同負責的管理機制。全段黨政工團各級組織緊緊圍繞安全運輸生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了保安全的強大合力。二是建立完善了段、車間兩級安委會工作制度。兩級安委會及時研究分析安全生產情況,針對性地部署安全生產工作,保證了安全工作重點突出,有序推進。三是建立完善了逐級負責制度。黨政工團領導以主要精力抓安全,親自組織制定安全生產的方針目標和工作計劃,把安全生產任務層層分解,落到實處。各級干部認真落實“盯問題工作法”,自覺深入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了逐級負責制度的落實。
2.夯實基礎的重要途徑是抓示范。在推標工作中,我們注重選樹典型,培養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讓廣大職工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我段機車司機長高林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鐵道部勞動模范,他在長期的乘務實踐中勤學苦練,摸索出了“四早”、“四不”工作法,即:早出勤、早接班、早起機、早掛車;達示理解不清不出勤,人員不齊不動車,信號不明不開車,機車有活不離車。靠著這些行之有效的“法寶”,高林防止各種事故160多件,安全行車60萬公里。我們借勢造勢創勢,在全段廣泛開展了“學模范當先進,立足崗位做貢獻”活動,在全段形成了“趕學比超”的良好段風。目前我段實現百安賽千趟以上的有382人,占參賽人員的54%,最高的實現了1876趟。
3.夯實基礎的重心是抓人心。我段歷屆領導都把改善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作為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途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先后對候班樓“臟亂差”集中進行了整治,更新了乘務員的臥具備品;對生產一線班組的休息室進行了整修改造,安裝了空調和飲水機、配備了冰箱、微波爐;對食堂實行ID卡管理,改善了職工食堂就餐條件;去年以來走訪困難職工410人次,送救濟金、生活補助92950元。實施暖人心工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確保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在全段形成了人人奉獻保安全的生動局面,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生產持續穩定發展。(作者系青島鐵路分局淄博機務段段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