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大型企業集團和安全管理模式等概念的界定,對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管理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從中得出他們之間的共性,期望能為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型企業集團;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
為了適應新時期對安全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對國內外現有的較先進安全管理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它們的共性和不同之處,對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所啟發。
一、 相關概念界定
1. 大型企業集團。大型企業集團是以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為核心,以產權聯結以及產品、技術、經濟、成套契約等為紐帶,把多個企業、單位聯結在一起,具有多層次結構的以母子公司為主體的多法人經濟聯合體。它是經濟上統一控制、法律上各自獨立的一體化聯合體。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集團企業間的關系應以產權聯結為主要紐帶,以母子公司為主體。企業間的產權關系是確定集團企業間關系性質和程度的主要依據。這種以產權聯結為主要紐帶的集團企業間關系,標志著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進入了符合國際慣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規范性階段。
2. 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是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一方針而建立的安全管理組織形式和安全生產行為方式。安全管理包括對人、設備、材料及生產環境等各方面的管理,其核心問題是對人的管理,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統一人的認識,規范人的行為,充分發揮人的能力,強化生產系統的安全性,去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總之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優化的安全管理系統,建設安全管理模式的過程是優化安全管理系統的過程。安全管理系統優化的目標,是使之具有最高的工作績效,能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使生產系統發生的事故損失率低于當代可接受的水平。
二、 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安全管理模式
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對安全管理都相當重視,尤其是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煤炭等行業更是視其為企業生存的根本。各大企業在長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實踐中都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安全管理模式。下面就對這些安全管理模式作簡要介紹和分析。
1. 寶鋼集團的“FPBTC”安全管理模式。寶鋼集團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在吸收了日本新日鐵公司和國內外安全管理有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踐和對安全工作的研究,取得發展后初步定型的。
該模式簡寫為“FPBTC”,其具體含義是:F,First aim(一流目標);P,Two Pillars(二根支柱);B,Three Bases(三個基礎);T,Total Control(四全管理);C,Counter measure(五項對策)。一流目標即事故數為零;二根支柱即以生產線自主安全管理,安全生產質量一體化管理為支柱;三個基礎即以安全標準化作業、作業長為中心的班組建設、設備點檢定修為基礎;“四全”管理即全員、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五項對策即綜合安全管理、安全檢查、危險源評價與檢測、安全信息網絡、現代化管理方法。
2. 葛洲壩電廠的“0一四”安全管理模式。葛洲壩電廠年發電量157億千瓦時,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水力發電基地。葛洲壩電廠針對“冬修、夏防、常年管”的生產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教訓,最后確立了一套可行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即“0一四”安全生產管理模式。
“0一四”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0”,以0事故為目標(0事故);“一”,以一把手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作保證(一把手);“四”,以嚴防、嚴管、嚴查、嚴教為手段(四嚴)。
3. 遼河集團的“0342”安全管理模式。遼河集團在全公司范圍內堅持開展以安全管理工作大學習、大討論、大檢查、大整改、大驗收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活動,不斷探索安全工作思路和新方法,從而初步了一套完整的基本切合本企業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稱為“0342”安全管理模式。
其主要內容如下:“0”,規定了安全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即重大人身傷亡事故為零,重大人為責任事故為零,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為零,多人中毒窒息事故為零;“3”,規定了搞好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和工作方針,提出了安全工作要實行“三嚴”管理,即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規程,嚴肅處理“三違”行為;“4”,明確了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安全工作要實施“四個三”安全工程戰略;“2”,明確了為確!八膫三”安全工程戰略實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兩抓兩重的管理對策。具體是抓領導、重關鍵,抓基礎、重落實。
4. 鞍鋼集團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鞍鋼集團首創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曾被國內很多企業學習、效仿!012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0”,以人身死亡事故是零為目標;“1”,以一把手負責制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保證;“2”,以標準化作業、安全標準化班組建設(簡稱“雙標”)為基礎;“3”,以全員教育、全面管理、全線預防(簡稱“三全”)為對策,做好安全工作,實現安全生產。該模式吸收了經典安全管理的精華,同時提煉了企業本身安全生產的經驗和運用了現代化安全管理理論。
三、 國外大型企業集團安全管理模式
1. 殼牌公司的HSE管理體系。荷蘭殼牌公司集團(以下簡稱“殼牌公司”)是世界上四大石油跨國公司之一,該公司擁有員工大約43 000人。1984年以前盡管也重視HSE管理,但效果不佳,后來該公司學習了美國杜邦公司先進的HSE管理經驗,分析了以前HSE管理效果差的原因,吸取教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該公司的HSE管理水平堪稱世界一流,在中國境內分支機構,HSE管理方面的要求最為嚴格。
2.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零”思維模式。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是屬于挪威國家所有的公司,現有員工18 000人,擁有120名HSE專家,HSE部門是一個咨詢機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HSE管理方面,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采取“零”思維模式,即“零事故、零傷害、零損失”,并將其置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企業文化的顯著位置!傲闶鹿、零傷害、零損失”的意思是:無傷害、無職業病、無廢氣排放、無火災或氣體泄漏、無財產損失。由以上事故造成的意外傷害和損失是完全不允許的。所有事故和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公司不會給任何一個部門發生這些事故的“限額”或“預算”的余地。
3. 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公司的QHSE管理體系。一個好的管理體系不該將質量、健康、安全和環境分割,而是把這幾項內容融入到每天的商業活動中。斯倫貝謝相信其綜合的、可行的QHSE管理體系融合到生產線中是一個“最好的商業實踐”。一個好的QHSE管理體系通過預先找到問題并采取措施預防問題來降低風險。而一個極好的QHSE管理體系可以創造價值并帶來增長,這是通過認可新的商務機會、實施持續的改進和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來達到的。
四、 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安全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上述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的安全管理模式只是粗略地展示了該公司安全管理的一些線條,因此在此只能簡單地對國內外的安全管理的思維方式做以比較。
1. 相同點。(1)OSH—MS安全管理體系已成為國內外大型企業通用的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國內外的體系的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2)各國都有比較完善的安全管理網絡,公司有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具體項目有詳細的安全管理實施計劃。(3)公司的最高領導層都非常重視安全管理。領導對安全管理的承諾已成為國內外企業的一個慣例,領導不僅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領導者,而且是安全責任的第一負責人。(4)全員管理。安全管理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眾多部門所有員工的廣泛參與才能真正落實,目前全員管理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在大多數企業都得到了實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5)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組織機構、安全責任制度以及各種安全規章制度等。大型企業的安全組織機構建設以及安全制度的制定都相對比較規范完整,所不同的是執行力度的輕重問題。(6)堅持風險評估與管理。各種先進的風險評估方法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國內應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應用的成效也頗為顯著。
2. 不同點。(1)國外公司為了自身的長遠發展目標,把安全管理放到公司工作的首要位置,項目建設或施工首先要考慮安全問題,而國內公司往往是口號重于實踐。(2)國內外公司雖都有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但國外具體項目有詳細的安全健康實施計劃。例如殼牌集團按照EP論壇的HSE管理體系應用指南建立了HSE管理體系大綱,共101個文件。他的國際公司根據集團和當地法律法規和施工區域要求建立具體的管理體系。具體項目有詳細的HSE實施計劃,使HSE管理體系落實到實處。(3)在安全教育方面,國外做的相對比較成功,培訓學校有完備的教學設施。例如歐洲國家的培訓學校都有配套的教學設施。消防培訓中心有模擬一般現場著火消防,井噴著火消防,油庫著火消防。應急中心能模擬實際情況,培訓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海上救生有救生艇和直升飛機的模擬訓練。通過培訓以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4)安全文化建設。國外談安全文化主要從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問題認識上,現代安全文化對人的安全素質具有更深刻的認識,即從知識、技能和意識等擴展到思想、觀念、態度、品德、倫理、情感等更為基本的素質側面。安全文化建設要解決人的基本素質,這必然要對全社會和全民的參與提出要求。因此,現代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大安全觀的思想,國內企業需在此方面繼續努力,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真正做到全員安全管理。(5)安全激勵手段不同。國外安全激勵方面多采用的是人性化的方法,對事故的追查并不針對個人,而國內就恰恰相反,事故發生后首先追查的是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同時安全獎勵機制也不盡相同,國內企業主要通過安全生產的月考核與獎罰掛鉤的辦法,因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是很高;而國外企業除了使用獎懲激勵外,還使用典型激勵、定常激勵、隨機激勵、群體激勵、競爭激勵等等多種激勵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勝來,劉鐵民.新型安全管理模式——HSE管理體系的理念與模式研究.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6):66-68.
2.白皓.建立現場安全管理模式.商業時代,2002,(6):27-29.
3.袁旭,曹琦.安全管理文化模式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6):324-326.
4.呂先昌.企業現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安全與環境工程,1999,(4):1-5.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異地大車間管理芻議
下一篇:關于打造煤礦“本質安全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