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礎知識

2006-12-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第一章 概 述
一、三個標準的名稱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質量體系 要求》;
GB/T24001-1996 idt ISO14000:1996 《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OHSMS18001:2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
二、ISO的概念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縮寫代號,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國際標準代號。如ISO9001、ISO14001即為該組織頒布的順序號為9001和14001的國際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的國際組織,也是規模最大的國際標準化團體,其成員包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00多個技術組織。中國是ISO的成員國并且是ISO的發起國之一。
三、三個體系的相同點
□ 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標準,適用于任何類型與規模的組織;
□ 都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統原理,通過實施一套完善的系統標準,在組織內建立并保持一個完善而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體系;
□ 通過管理體系的建立、運行和改進,對組織的相關活動、過程及其要素進行控制和優化,達到預期的方針、目標;
□ 三個體系在結構和要素等內容上存在相同和相近之處;
□ 目的均在于消除貿易壁壘,又都可以成為貿易準入條件;
□ 三個體系均在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審核的要求下,三個體系的實施均涉及認證審核、認證機構、審核員以及對認證機構及審核員的認可等內容。三個體系的審核“三合一”,是大勢所趨。
四、三個體系的不同點
☆ 三個標準的目的、對象和適用范圍互不相同;
☆ 對三個體系的要求不同。質量體系要滿足質量管理和對顧客滿意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要服從眾多相關方的需求,特別是法規的要求,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關注組織內部員工的人身權利;ISO9000標準是對顧客承諾,ISO14000標準是對政府、社會和眾多相關方(包括股東、貸款方、保險公司等等)承諾;OHSMA18000是對員工及社會等相關方承諾。
☆ 審核準則和解決問題的側重點不同;
☆ 要素的內容不完全相同,有的要素差別較大。
五、三個體系的兼容性
盡管三套標準和三個體系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但并不影響在體系建立過程中充分發揮其相同點所提供的條件,努力實現體系之間的協調、整合以及總體系的一體化,以便更好地發揮管理系統的功能。
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既有個性又有共性,二十一世紀的管理趨勢是將這三個管理體系同時運用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使顧客滿意、社會滿意、員工滿意。
六、實施三個體系的共同意義
※ 有助于消除貿易壁壘;
※ 為組織提高績效提供了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
※ 有助于推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 使組織的管理活動由被動強制行為轉變為主動自愿行為,提高管理水平;
※ 對企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
※ 為組織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形象。
第二章 ISO9000(QMS)
一、背景
ISO9000系列標準,是由ISO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76)制定的,從1986年正式頒布ISO8402《質量-術語》標準起,到現在已形成由20多個標準組成的標準族。我國對口ISO/TC176的機構是CSBTS/TC151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任何組織為取得最佳效益,獲取最大利潤,都須高度重視其產品質量。但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單純依靠檢驗把關,雖然能挑出不合格品,但卻不能對所有影響因素進行控制,不可能以最佳成本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品。ISO9000族標準是世界上許多國家質量管理經驗的科學總結,通過實施這套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可以使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處于受控狀態,從而能有效地減少、消除和預防不合格,確保質量方針、目標的實現。
二、ISO9000標準族
“ISO9000標準族”,是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它不僅包括9000系列,還包括10000系列。2000版ISO9000族標準包括了以下一組密切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準:
▲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表述質量管理體系基礎知識,并規定質量管理體系術語。
▲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規定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用于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進顧客滿意。
▲ ISO9004《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提供考慮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兩方面的指南。該標準的目的是促進組織業績改進和使顧客及其他相關方滿意。
▲ ISO19001《質量和(或)環境管理審核指南》-提供審核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的指南。
除核心標準外,還包括其它標準(如ISO10012測量控制系統)、技術報告(如ISO/TR10015《質量管理培訓指南》)及小冊子(如《小型企業的應用》)等。
三、ISO9000族的基本思想
◆ 所有的活動、過程必須受控,在受控狀態下達標;
◆ 控制的出發點是預防;
◆ 貫徹ISO9000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質量體系;
◆ 滿足相關方的要求,尤其是要考慮持續地滿足顧客需求;
◆ 對體系的有效性定期評價,以實現持續地改進;
◆ 始終強調管理者是關鍵。
四、質量管理八項基本原則
1.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公司依存于顧客。因此,公司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2. 領導作用:領導者確立公司統一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公司目標的內部環境。
3. 全員參與:各級人員都是公司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公司帶來收益。
4. 過程方法: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 管理的系統方法: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公司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6. 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公司的一個永恒目標。
7. 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8.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公司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這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形成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理論基礎。
五、質量體系文件
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載媒體。文件的類型是依據文件中的信息來分類的。
質量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質量計劃、規范、指南、形成文件的程序、作業指導書、表格、記錄等。還可能包括描述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的文件、圖紙、圖樣等。
文件的價值表現為文件的作用和使用文件所產生的效果。文件表達了確定的信息,利用信息可以實現并完成某項活動,文件的產生和使用是一個過程,其目的應當是實現增值。
六、ISO9001 2000版相對于94版的主要變化
■ 以過程模式為標準的結構,邏輯性更強。
■ 持續改進過程是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
■ 考慮了法律法規的要求。
■ 更強調了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包括對建立并對質量管理體現進行持續改進的承諾,對法律和法規要求的考慮,對目標的可評價性的要求。
■ 對標準允許裁剪的要求更加嚴格。
■ 要求企業將顧客滿意度信息的監控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業績的評價手段。
■ 減少了對文件化的要求。
■ 建立了可評價目標的要求。
■ 術語的定義更加易于翻譯。
■ 提高了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兼容性。
■ 特別應用了質量管理原則。
■ 考慮了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利益。
■ 增加了將企業的自我評價作為質量改進的重要內容(ISO9004)。
第三章 ISO14000(EMS)
一、背景
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07)制定的,TC/207成立于1993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計劃頒布ISO14000系列標準100余個,已有20個左右的標準出臺,包括術語、環境標志、環境審計、生命周期評價等方面的標準。ISO14000系列有可能成為比ISO9000還龐大的管理標準體系。
我國實施環境管理的機構是中國環境管理體系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由國務院28個部、委組成,主任單位是國家環保總局,第一副主任單位是國家技術監督局,日常工作由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承擔。
制定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目的是規范全球企業及各種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目前,ISO14000系列標準已被許多國家所采用,我國等同采用的GB/T24000-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已于1997年4月1日開始實施。
二、ISO14000標準族
第一批頒布的5個國際標準,我國均已等同轉化為國家標準,即:
◇ GB/T24001-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
◇ GB/T24004-ISO14004 環境管理體系 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指南
◇ GB/T24010-ISO14010 環境審核指南― 通用原則
◇ GB/T24011-ISO14011 環境審核指南― 審核程序―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 GB/T24012-ISO14012 環境審核指南― 環境審核員資格要求
上述這5個標準,前兩個是有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后3個是有關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審核的標準。ISO頒布這5個標準的目的,是支持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實施和改善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提供幫助,向組織提供一套關于有效地建立、改善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方法,使組織具備適應未來環境工作及國家和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的能力。
三、可持續發展
★ 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 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指導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
四、環境法律法規
1 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生物多樣性公約
★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
2 環境保護標準:
●環境質量標準:水、大氣、土壤、生物、噪聲、輻射、振動、放射性物質質量標準等。
●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固體廢棄物、噪聲污染物控制標準。
●方法標準:分析方法、采樣方法、試驗方法、操作方法等的統一規定。
●標準樣品標準
●基礎標準:定義、術語、基本概念的標準。
3 環境管理制度:
◆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工程興建前,調查、預測和評價其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環境影響及防治方案報告,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建設。
◆ “三同時”制度: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相輔相成的。
五、環境污染源的概念
污染源是造成環境的污染物的發生源,通常是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的總稱。
● 天然污染源
● 人為污染源:大氣污染源、水體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主要環境污染物: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噪聲、土壤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輻射污染、工業生活過程及其污染。
六、環境污染防防治技術
1 清潔生產(對應末端冶理)
◇ 基本要素是污染預防。
◇ 清潔的生產過程:原材料(能源)有效利用和替代、改進工藝和設備、生產系統內部循環利用
◇ 清潔的產品: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的生態設計。
2 冶理技術
○ 大氣污染物:除塵(機械、洗滌式、過濾、電除塵等)、氣態污染物冶理技術(吸附、吸收、催化、燃燒、冷凝、生物、脫硫法等);
○ 廢水:物理法(篩濾、沉淀、氣浮、離心、蒸發等)、化學法(混凝、中和、氧化分離、電解、化學沉淀法)、物理化學法(吸附、反滲透、電滲透法等)、生物法(活性污泥、生物膜、厭氧消化、生物穩定塘法等)、廢水處理系統(一級、二級、三級)。
○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分選、破碎、壓實、濃縮、脫水)、無害化;回收利用;焚燒、穩定化、固化、填埋。
○ 噪聲污染:聲源控制(改進生產技術)、噪聲傳播途徑控制(吸聲、隔聲、消聲、減振降噪)、接受者的防護(耳塞、耳罩等個人防護用品)。 
第四章 OHSMS18000(SMS)
一、背景
國際上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和現代化聯合企業在強化質量管理的同時,也建立了與生產管理同步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以提高社會形象和控制職業傷害給企業帶來的損失。WTO的最基本原則是“公平競爭”,其中也包含了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
90年代后期一些發達國家借鑒ISO9000的成功經驗開展了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活動。1999年英國標準協會等13個組織提出職業健康安全評價系列(OHSAS)標準,即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OHSAS1800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1實施指南》。
2001年7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決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了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和GB/T2800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指南》。
二、 OHSMS18000控制范圍
○ 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 所有接近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分承包方和參觀者)的活動。
○ 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是組織提供還是他人提供的。
三、OHSMS18000模式
(圖三)(略)
四、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眾所周知,在人們的工作活動或工作環境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潛在的危險源,可能會損壞財物、危害環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傷害事故。這些危險源有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人體工效和其他種類的。
人們將某一或某些危險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稱之為風險。風險可用發生機率、危害范圍、損失大小等指標來評定。
風險引發事故造成損失的因素有兩類:個人因素和工作/系統因素。
五、危險源的分類和辨識方法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而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
從廣義角度分類:機械類、電氣類、輻射類、物質類、火災與爆炸類。再比如: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為性。
危險源辨識的常用方法:現場觀察、查閱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等。
六、事故的分類
1 按傷害程度分類:
〓 輕傷:指損失工作日為1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但構不成重傷事故;
〓 重傷:指損失工作日為105個工作日以上(含105個工作日)的失能傷害,重傷的損失工作日最多不超過6000日;
〓 死亡:其損失工作日為6000日,這是根據我國職工的平均退休年齡計算的。
2 按事故嚴重程度分類:
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事故可分為:
〓 輕傷事故:指只有輕傷的事故;
〓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七、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應考慮的因素
1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險源或風險,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險品;
2 如果不可能消除,應努力降低風險,如使用低壓電器;
3 在可能情況下,使工作適合于人,如考慮人的精神和體能等因素;
4 利用技術進步,改善控制措施;
5 保護每個工作人員的措施;
6 將技術管理與程序控制結合起來;
7 要求引入計劃的維護措施,如機械安全防護裝置;
8 在其它控制方案均已考慮過后,作為最終手段,使用個人防護用具;
9 應急方案的需求;
10 預防性測定指標對于監測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計劃要求十分必要。
八、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
1 憲法;
2 職業健康安全法律:如《勞動法》、《民法》、《工會法》、《消防法》、《職業病防治法》等;
3 職業健康安全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條例、辦法、規定、實施細則等;
4 地方性職業健康安全法規;
5 職業健康安全制度:
△ 《安全生產責任制》
△ 《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制度》
△ 《職業健康安全檢查制度》
△ 《傷亡事故、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
△ 《職業健康安全措施計劃制度》
△ 《職業健康安全監察制度》。
6 國際公約
第五章 一體化管理體系
一、背景
ISO9000、ISO14000和OHSMS18000等標準規定的管理體系一并被稱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管理方法。隨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深入發展,愈來愈多的組織開始關注將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OHSAS)管理體系結合起來,建立整合型的管理體系。同時向認證機構提出了對整合型管理體系實施一體化審核的要求,即通過一個審核組的一次現場審核,同時頒發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認證證書,從而大大減少組織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
二、整合型管理體系的概念
目前,存在三種形式的整合型管理體系(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
◆ 全面管理體系;
◆ 調整型管理體系(即兩個或三個管理體系并存,將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的管理體系);
◆ 分離型管理體系(即兩個或三個管理體系獨立存在于組織之中,雖然體系未被集成整合,但組織能從一體化審核中得到好處)。
三、一體化審核的概念
★ 一體化審核允許客戶將他們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放到一起接受審核。
★ 由來自質量或其他相關領域的專業審核員組成一個一體化的審核組審核組織的管理體系,以驗證其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 審核組將調整他們的行動,以確保每一個相關標準的要素(共有的和非共有的)均被審核范圍覆蓋。
四、一體化審核的意義
▲ 伴隨著標準之間一致性內容的增加,許多組織建立了整合型的管理體系;
▲ 降低審核費用和審核的次數;
▲ 減少過程和連續管理時間的中斷;
▲ 協調由于不同審核所造成的審核間的差距;
▲ 建立更加緊密的客戶/審核員關系;
▲ 有助于組織在這些領域的持續提高。
五、整合型管理體系的好處
◎ 為組織提供共同的和連續的管理途徑;
◎ 降低管理費用
◎ 更有效的資源利用和業務計劃;
◎ 各管理領域間可以取長補短;
◎ 提供對生產問題的全面監視并有助于尋求互助的解決方案;
◎ 提供滿足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要求的全面的解決方案,如減少不合格品等于降低浪費和原材料的無效使用,降低產品的危險程度可以提高質量和滿足顧客要求。
六、建立整合型管理體系的困難
□ 需要細化的專門指導,或者依靠外部的咨詢幫助;
□ 建立體系和進行審核都需要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 在執行和審核中,過程可能被中斷;
□ 在一個或多個領域,可能會因注意/資源不足使組織遭受審核不通過的損失。
七、整合型管理體系的可行性
◇ 都遵循PDCA的循環的原理
◇ 各標準之間內容的兼容性
◇ 顧客的需求
◇ 認證機構業務范圍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附錄 一些最基本的術語
一、ISO9000質量體系
☆產品:過程的結果(產品類別:服務、軟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過程: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質量: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質量方針: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該組織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
☆質量目標: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程序: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
☆顧客:接受產品的組織或個人
☆顧客滿意:顧客對其要求已被滿足的程度的感受
☆供方:提供產品的組織或個人
☆相關方:與組織的業績或成就有利益關系的個人或團體
☆管理: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
☆組織: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得到安排的一組人員和設施
☆管理體系:建立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的體系
☆文件:信息及其承載媒體
☆記錄: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
☆審核:為獲得審核證據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合格:滿足要求
☆不合格:未滿足要求
☆糾正: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持續改進: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
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環境:組織運行活動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環境因素: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環境影響:全部或部分地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變化
☆環境指標:直接來自環境目標,或為實現環境目標所需規定并滿足的具體的環境表現(行為)要求,它們可適用于組織或其局部,如可行應予以量化
☆污染預防:旨在避免、減少或控制污染而對各種過程、慣例、材料或產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環、處理、過程更改、控制機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三、OHSM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它損失的意外情況
☆危險源: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危險源辨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事件:導致或可能導致事故的情況
☆職業健康安全:影響工作場所內員工、臨時工作人員、合同方人員、訪問者和其他人員健康和安全的條件和因素
☆風險: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
☆風險評價: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肇东市| 桃园市| 得荣县| 眉山市| 滨州市| 普陀区| 芷江| 扶余县| 宝兴县| 彰化县| 西和县| 龙胜| 科技| 山东| 邢台县| 固镇县| 莆田市| 安徽省| 沭阳县| 龙游县| 德惠市| 长宁区| 青岛市| 鹤壁市| 安远县| 丹阳市| 安平县| 连山| 安陆市| 岱山县| 吉木萨尔县| 紫阳县| 贺州市| 新昌县| 客服| 纳雍县| 万年县| 灵寿县| 三台县|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