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5S”
2006-12-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先掃一屋”在現今“有志”于想干“大事”的一些人眼里,那是一件浪費時間、效率底下、不屑一顧的小事。
著以“高、尖、精、巧”世界一流產品稱霸全球的日本,有誰能知道,在40、50年代期間,他的工業產品因品質低劣,在歐美國家只能擺在地攤上叫賣。是什么魔力使這只昔日的“丑小鴨”一夜間變成了“白天鵝”?這個在二戰中曾經想靠戰爭發家致富的日本,干“大事”并沒有給他們快速地帶來經濟上的強大,相反以戰敗國的下場退出歷史舞臺。戰敗使日本人學會了“深沉”,學會了“修身養性”, 5S管理理論也因此而誕生。成功的5S理論“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嚴格按規定做事”,徹底地改變了日本人一貫重“大事”輕“小事”的工作作風,為當今生產出世界一流的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日本在戰勝國面前乃至全球爭回了不少“面子”。 5S包含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5個方面的理論要素,因其每個詞的首寫字母日文拼音都是S,所以得名為5S,其含義是:
整理——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與不必要,把二者明確、嚴格地區分開來,并將不必要的東西盡快處理掉,騰出干凈有用的空間。防止誤用、誤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整頓——把留下的必要性的東西依規定的位置分門別類排列好,明確數量,進行有效的標識,使工作場所一目了然,消除找尋物品的時間,營造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
清掃——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的環境。培養全員講衛生的習慣,創造一個干凈、清爽的工作環境。
清潔——通過制度化和定期檢查,保持上述3S的成果。
素養——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營造團隊精神。
5S反映的是個人行為,體現的是團隊的精神面貌,展示的是企業形象。5S是一項樸素的系統工程,從源頭抓起,從小事做起,使員工在5S營造的井然有序、干凈清爽、團結和諧的環境感召下,自覺、自然地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久而久之員工的品行、道德、能力就在5S實施中潛移默化地不斷得到提升。
5S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很容易給人造成兩種錯覺。首先,把5S簡單地理解成為“打掃除”。5S的整理階段,要制定必要與不必要物的標準,而不是盲目的簡單清理、隨意拋置。在整頓階段,根據定點、定容、定量和場所、方法、標示原則對必要物進行規范的管理,小到工作臺面、工具櫥柜和辦公桌等都要進行科學而規范的標識。在清掃階段,每個區域、每個職工的清掃責任和清掃方法均應明確有效。在清潔階段,建立起考證職工的5S職責臺帳,保證整理、整頓過程,清掃成果有記錄。通過前4S一系列活動,4S已成為每個成員一種自覺、自然的行為準則,那就是素養階段的最終結果。其次,把5S理解為“小題大作”。大是相對于小而言的,沒有小哪來的大。青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面對慕名前來參觀學習、采訪的中外著名人士及記者這樣說過:“什么叫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也正因為海爾人能天天堅持將每一件“小”事不厭其煩的當作“大”事做,才使得這個曾經面臨倒閉的小小電冰箱廠,擠身于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成為一個家電制造業巨頭。由此可見,5S的內涵就在于“日清日高、以小見大、視局部窺全局”,因而在國際上廣而盛行,成為眾多國家積極效仿的企業基礎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