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自我評估推動ISO14000的時機與利機之指標

2008-02-2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孫子兵法有云:「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上下同欲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任何一套管理系統的推動,無非是在追求系統運作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后所帶來的豐厚利機與利潤。許多公司在評估是否導入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之際,由于對系統不了解,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包括:不知我們公司是否適合導入ISO14000?導入之后是否會與公司既有之系統產生沖突?ISO14000與環境保護有關,不知是否需要花費龐大的成本?導入ISO14000是否只會替公司花錢,而只達到消極的解決污染問題而已,真的有可能為公司在節流途徑之外增添開源的管道嗎?一連串的種種疑問,在以下的文章中會有明確的介紹,并希冀各位讀者可藉由本文的說明自我評估導入ISO14000之時機與利機。

  一、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很多公司在評估是否應該導入ISO14000時,都會聯想到本系統與工業污染有莫大的關聯性,而許多公司心中永遠的痛就是花了大把的鈔票卻仍作不好污染防治的工作,因此對于ISO14000都是采取敬而遠之的心理,甚至雖然想推動,但卻又怕很麻煩。其實依目前環保法令的要求,大多數的公司對于污染防治都已達到相當程度的符合與改善。可是環保業務相當繁瑣,以致較難與目前的管理系統相結合,達到持續改進與污染減量的目標,而ISO14000正巧提供了此一功能,使得廠內的環保工作成為生產過程的一部份。所以下次在評估之際,如果產生「公司是否適合導入ISO14000」的問題時,則僅需考量公司是否已在從事污染防治的工作以及是否有決心想做好污染防治的工作,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符合推動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的要件。

  二、識眾寡之用者勝

  環保與經濟是否可以畫上等號呢?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污染物并不具備有利用的價值,并且無法節省公司對此類物質的處理成本;其實不然,當公司在制造過程時,污染物的產生量可以降至最少或經由適當的程序事先將污染物分類,回收或再利用具資源性的污染物,則一方面達到污染物減量的成效,另一方面亦可為公司降低處理污染物的成本。

  ISO14000并非以相同的環境績效來認定公司對環保推動及改善污染的決心,而是視每個公司對環保的承諾及公司營運狀況,各自付出對于環境保護的一份心意。舉例而言,兩家生產相同產品但其規模大小又不相同的公司,雖兩家均可通過ISO14000的保證,但其所呈現的環境改善程度并不會一致,但其共同點即在于均可以符合各自對環保的自律及要求。

  其實依筆者所見的是絕大多數的公司對于污染防治設備成本的付出及處理設備的完整度都已相當完備,但對于污染防治的成效都無法顯現出來,甚至毫無成效可言,原因即是出現在管理的落實性出現障礙;一個無法落實的管理,如何奢求成果的展現呢?總而言之,在污染防治上,錢多有錢多的好處,錢少有錢少的作法,污染問題的改善并非一定得花大錢方可出現成效,而是完全依賴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認清公司污染的本質及適當的處理方式,以有限資源創造無限成長的空間,才是我們必須思考的重點。

  三、以虞待不虞者勝

  污染防制成本的付出是隨著時間以倍數成長,因此愈早正視污染問題(無論是檢視現今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而解決之,或是考量未來法令之要求或新污染源的產生,提早尋求改善之道),是企業未來欲取得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而此一精神,亦是ISO14000想追求的目標。

  目前許多工廠污染問題的產生,可追溯為管理制度落實不確實的結果,如同大多數的公司,其工廠內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不外乎為進料區、貯存區及制程區(生產線),這些地區是全廠"臟亂"的根源,亦為90%污染物的根源,而"臟亂"所代表的涵意就是原物料未盡其用,也就是"浪費"、"無用耗損"的意義,如果我們可將這部份的損耗降低,不但可以增加產品量,亦可減少污染物的處理量,降低處理成本。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工廠對於生產設備多會擬有作業及檢查辦法,但我們常礙于人員的教育訓練及人力成本的考量,真正實施的情況并不夠普遍,而這類管理缺失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作業環境的不良(如噪音、粉塵等問題的嚴重性大增),能源利用性降低及不良品的增加等等,接踵而來的就是污染物增加,單位生產成本上升及污染問題急需改善等之負面效應產生,因此公司內是否有一套良好的自我檢查制度,并可發揮系統預警的功能,順利將問題的產生因素降至最低,而并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模式。

  四、上下同欲者勝

  公司內的高階管理階層都有誠意解決生產過程所產生的污染問題,但經落實到基層時,則往往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不是在實際執行上有瓶頸,不然就是落實度無法提高,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基層生產的員工并不明了污染防治是生產過程的一部份,不論是員工或管理階層,只重視到不良率的降低,卻忽略了單位原料、能源與成品數間之關系,因此在尋求操作方便或生產的同時造成物料的浪費,而增加了污染物量。其次就是員工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不夠,污染防治的行為帶來的不僅只有處理成本的節省,尚存有積極開拓財源的功能,例如工廠制程中產生的廢水,如可依其污染特性適時予以分類或回收污水等可用之物質,不但可以降低處理時之成本(因為廢水性質趨于單純),還可將回收之資源或處理過程之排放水轉賣或再行利用。除此之外,依環保法規訴求之總量控制的精神,以后公司所分配到的污染量如高于現今或未來公司可能產生之污染量(原因來自于生產過程減廢或良好回收資源之故),剩余之污染量可以出售(見注)到其他公司,并收取適當的權利金,如此一來,既達到污染防制目的,又可利用污染防治開拓財源,豈非一舉兩得之利乎。

  五、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如上述文章所云,不論再好的規劃、再完美的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環保問題最終仍需落實到具有專業環保背景的人員手上,無論就法規的熟悉度、污染防治的考量、資源回收的規劃、設備操作效率的改善等等,都需要具有專業學識的人員來執行解決。可惜的是許多工廠的處理環保事項人員(如工安人員、制程組或品保組……)多以兼任的方式來面對日益嚴重及復雜的環保問題,此種錯誤的觀念及作法,無法發揮污染防治及預防的效用,甚而連舊有環保問題在解決上都形成困難,故在未來分工互助及分層負責的復合式管理下,信賴并認用專業人員已成不可避免之事。

  ISO14000推動時有一個重要的評估階段,此階段的工作就是針對廠內污染現況先做環境先期審查(即初始環境評審)的工作,將公司現有之污染問題識別出來,方可進行改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除依賴專業的顧問師或技師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廠內的環保專業人員,在兩者相輔相成下,方可順利建立系統,不但如此,未來系統推動之后污染問題之識別及考量,亦由這些人員來主導或從旁協助配合,此為最佳的安排。

  另外就是在環保法規的執行上,如何監別出工廠內所有的污染面?法規的符合度如何?是否有時常收集最新的環保資訊?污染物處理效率為何?方式是否正確?是否已采取最經濟之處理方法?如何考量未來污染防制問題……等等的法規相關問題?最終仍是依賴適當的人擔任適當的工作,方可符合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處理之精神。

  綜觀以上的說明,是否有決心想作好污染防治的工作為評估是否應推動ISO14000之重要指標,若答案是肯定的,任用具環保專業背景的人員、選擇專業的輔導顧問公司、作好環境先期審查工作、正視污染問題、落實管理制度,在這些軟、硬件皆能配合的情形下推動ISO14000,必能讓您百戰百勝。

  編者注:文中所提到的“出售污染量”是一種體現環境資源有償使用的排污權交易政策。它是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以公開發行許可證的方式分配排放權,污染者可購買或轉讓排污權,也可出售給未來可能的排放者以及那些為著投標和環境目的而進入市場的非排放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排污權進行管理與控制。排污交易政策最先用于美國空氣質量管理實踐。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國的上海市就已在排污指標有償使用、有償轉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镇沅| 都匀市| 苍溪县| 台安县| 油尖旺区| 江永县| 葫芦岛市| 都匀市| 余庆县| 夏河县| 苏尼特左旗| 峨眉山市| 平山县| 黄浦区| 大田县| 洪江市| 威海市| 沾化县| 岳阳市| 偃师市| 兴安县| 绥宁县| 淮安市| 富锦市| 泰兴市| 东海县| 玉门市| 合水县| 禹城市| 赣州市| 稷山县| 彭水| 革吉县| 怀集县| 辰溪县| 肥乡县| 温泉县| 东源县| 和林格尔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