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并已通過ISO14001標準認證的企業中,有不少象寶山鋼鐵公司、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嘉陵集團等投資規模巨大、人員眾多的大型企業,隨著認證工作的推廣與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也逐漸加入到獲證隊伍中來。
中小型企業以其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先進等特點在市場競爭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其中一部分效益較好的企業希望通過獲得ISO14001認證進一步占領市場,表現自己優秀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業形象;而一些效益一般或由于運行時間短還未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企業也希望通過建立體系來打開市場,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與大型企業相比,這些中小型企業在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占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環境污染的規模小、相對易于治理
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改善企業環境績效,因此企業能否順利通過認證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環境表現在體系建立后的改善狀況。中小型企業由于生產規模小,環境污染規模也相對較小,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無論是采取原材料替代、改進生產工藝還是進行末端治理所需要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都要比大型企業少。
二、組織機構相對較為簡單,便于控制
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尤其是試運行階段,體系文件還不夠健全,因此需要不斷地修改以使其接近標準要求,文件的更改必然導致管理運作的更改。所謂“船小好調頭”,這時中小型企業在操作中體現出絕對的優勢。只要組織得當,領導者重視加上各部門配合,企業會在短時間內得到調整,從而能夠盡快滿足標準要求。
三、人員少,體系便于貫徹實施
體系運行的關鍵在于貫徹實施,即“做你所寫的”,否則文件是死的,以至于出現我們常說的“兩張皮”的現象。讓員工了解該怎么做的唯一途徑是加強各層次員工的培訓。企業規模小、人員少,培訓工作相對比較好開展:一方面,受訓人員容易組織,對培訓設備、場所要求不必太高;另一方面,培訓質量易于保障,考核、檢驗都很方便。因此,中小企業在培訓、貫徹實施方面又一次體現出其優勢地位。
以上列舉了中小型企業在建立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時的種種優勢,但并不意味這些企業在獲證的過程中會一帆風順。事實上,已通過認證或正在建立體系的中小型企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如下幾個問題:
一、缺乏環境工作經驗和環保方面的專門人才
大型企業往往是大而全,因而一般都有其專門的環保部門,如環保部、安技環保科(處)等,這些部門中的人員有的畢業于環境專業,有的長期從事環保工作,對環境管理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因此在體系建立時容易進入角色,迅速開展工作。而中小型企業由于組織機構簡單,以往管理重點往往集中在制造和營銷上,企業中很少設立專門環保機構,更不要說環保專業人員了。所以,許多企業在決定建立體系的同時,立即著手招聘環境專業的工作人員,而這些新員工又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公司的工藝和環境狀況,這同樣給體系建立造成了困難。
二、員工工作負荷量大,體系建立過程中的人力、時間資源難以保證
中小型企業員工,尤其是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工作壓力通常都比較大,有些管理人員甚至身兼數職,而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工作也較繁重。在如此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員工的工作質量往往受到影響,這種現象在初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內審員培訓時不能保證完全脫產,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編寫文件時精力投入不夠,文件不夠系統,可操作性差。而在體系運行后,人力、時間資源緊張也必然導致嚴重的后果,甚至最終影響認證的通過。
問題固然存在,但只要中小型企業的領導者對體系建立工作給于高度重視,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鼓勵、團結企業全體員工積極投入到ISO14001工作中來,相信建立體系并通過認證的機會并不僅僅屬于那些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大規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