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區安監局是在全區非煤礦山安全事故多發、安全形勢極為嚴峻的特殊歷史時期成立的。我們肩負全區人民的重托,克服重重困難,有效遏制了當年年初非煤礦山安全事故多發的勢頭,不僅摘掉了安全工作黃牌市的帽子,而且獲得了哈市安全工作先進市的榮譽稱號。今年以來,安監局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新一輪創建“平安阿城”的戰略部署,細致謀劃安全監管治本之策,切實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非煤礦山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和中深孔爆破技術,獲得了省安監局頒發的全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先進單位的稱號。1—6月份,全區共發生非煤礦山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少發生4起,少死亡4人,較好地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扎實推進了“平安礦山”的創建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創建“平安阿城”工作的開展。
一、健全機構,強化職能,奠定創建“平安礦山”的工作基礎
安監局是在當時事故多發的特殊形勢下組建的,在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下,把加強安全監管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之一,從組織、人員、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保障,使安監部門較好地發揮了組織協調、依法監管、確保平安的職能作用。
一是增加編制,加強隊伍建設。2004年3月組建安監局,當時設置行政編制11人,現在人員調整增加到26人,其中,具有公務員身份的達到22人,合同制工人4人,內設6個職能科室。安監局緊緊抓住撤市設區的良好機遇,及時兌現了干部職級待遇,現全局設有正副處級崗位3人,正科級崗位6人,主任科員(正科級)2人,副主任科員(副科級)3人,安置部隊轉業軍官7人,使安全監管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和強化。安監局狠抓了全員的監管能力提高和思想作風建設,著力提高執法隊伍的依法行政、組織協調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二是配強班子,明確工作思路。全區以建團結勤政的班子、帶高效務實的隊伍、創群眾滿意的業績為目標,選調了三名正、副局長,達到年齡、知識和性格結構趨于科學合理。領導班子率先垂范、求真務實、弘揚正氣、構建和諧,在全局樹立了“高效運轉、行為果斷、服務企業、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打擊刑事犯罪需要重拳出擊,而安全生產監管需要顧全大局,為此安監局確定了“剛柔并濟、標本兼治、寬嚴適度、進取有序”的科學管理思路,用安全促發展,以發展保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信譽。全局工作人員模范遵守國家安監總局下達的“八不準”規定;建立健全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解制、失職追究制、否定報備制、一次性報告制、AB角制等八項制度;明顯設置各種公示板,使前來辦事人員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在全區眾多執法部門“雙評”工作評比中,安監局名列前茅,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改善經濟環境最佳最差單位評選活動最佳單位”稱號,連續多年被哈爾濱市評為安全工作綜合先進單位。
三是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從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出發,區政府將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在已有2臺安全監管車輛的基礎上,區政府又為安監局配備了一臺高性能越野吉普車專用于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安監局現已配置了11臺微機電腦,礦山監察員人手一架數碼照相機,攝像機、傳真機、復印機、裝訂機等全部配齊,具備了現代化辦公的設施和條件。安監局辦公面積達到500多平方米,水、電、供熱和物業管理費用都由區財政統一支付。經區政府同意,安監局工作人員著裝上崗,統一配戴安全帽,穿制式服裝,增強了隊伍的形象性和執法的嚴肅性。
四是重心下移,強化基層監管力量。針對非煤礦山企業眾多、分布廣、戰線長的實際,區政府十分注重各鄉鎮和街道安全機構的配備,夯實基層安全監管的基礎。各鄉鎮、街道安全辦配備兩名專職安全人員,機關干部包企業,公安派出所干警“一警雙用”,既管治安、又抓安全。區財政出資12萬元,為有非煤礦山的鄉鎮公安派出所配備專用監察摩托車,安監局出資1.5萬元,為非煤礦山集中的玉泉、紅星、大嶺安全辦配備了專用監察摩托車。全區形成了上下結合、部門聯動的監管合力,有效解決了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力量不足、現場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二、突出重點,依法行政,促進“平安礦山”規范化管理
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使阿城區成為哈爾濱市乃至全省重要的建筑石材生產基地,全區形成了非煤礦山產業群體和區別于其他區、縣(市)安全監管的特殊區情。
一是突出管理重點。阿城區非煤礦山數量眾多,經過幾年的治理整頓,目前仍有284家,占哈市非煤礦山企業總量的70%,產量占80%以上。大多數非煤礦山規模偏小、生產技術落后、從業人員素質較低、企業老板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隱患整改,導致非煤礦山安全事故易發、多發、頻發,每年非煤礦山事故總數都占全區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總數的80%以上,廣大從業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給阿城社會穩定、平安和諧構成巨大威脅。2006年全區共發生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12起,死亡14人,除1起事故、死亡1人為工業生產事故外,其他事故都集中在非煤礦山。安監局以創建“平安礦山”、減少安全事故為目標,把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做為全區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3名局長分片包鄉鎮,每個鄉鎮確定1名安全監管人員全權負責,各部門齊抓共管,各鄉鎮全力配合,明確責任,綜合整治,收到較好成效。
二是加大關閉取締企業“回頭看”工作力度。阿城區已有 276家企業取得了安全許可證,有8家企業正等待發證,有52家礦山是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和未取得安全許可證的,安監局已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進行了依法取締。為防止關閉取締的企業死灰復燃,又組織開展了關閉取締工作“回頭看”的執法檢查活動,以嚴格執法的高壓態勢全力打擊并取締非法生產行為。
三是加強法制建設。安監局根據轄區非煤礦山的實際狀況,參照國家法律法規制定了多個安全生產監管文件,有力地規范了全區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區政府出臺了《阿城區非煤礦山安全管理責任追究辦法》,目的是為了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懲處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及管理人員失職瀆職行為。針對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有時心理不穩定、個別人存在智障的問題,制定印發了《關于排查清理非煤礦山企業從業人員的緊急通知》。印發了《阿城區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技術規范(試行)》和《阿城區露天采石場推廣中深孔爆破技術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規范了礦山企業的組織制度、從業人員健康檔案、現場管理、開采方法,為實現“平安礦山”奠定了基礎。
四是加大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安監局嚴厲查處發生安全責任事故的企業,對發生死亡1人事故的非煤礦山企業停產整頓3個月,視情節,有的停產1年,重新開工前必須經省專家組安全評價驗收合格后方可生產。提高撫恤標準,境內安全事故每死亡1人,至少賠償20萬元,最高的已達到30萬元。加大罰款額度,經濟處罰至少15萬元,最高的已達到20萬元。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的礦山企業,公安機關都已立案,對涉案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安全員都實施了經濟、民事、行政、刑事四責同問,增加了企業發生事故的成本,“怕出事故、死不起人”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積極推進“平安礦山”先進適用技術的采用
三年以來,阿城區非煤礦山安全事故總計為21起,其中有19起是因為擴壺爆破、掏底崩落引起的,占事故總數的90%。安監局從治本需要出發,強力推進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和中深孔爆破技術,在輿論導向、會議組織、典型引路、技術指導、售后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啟動和推廣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
一是采取各種方式宣傳動員。安監局多次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非煤礦山企業法定代表人、礦長、安全員、爆破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生產管理和企業規范化生產集中培訓,每次參會人員都達800余人。區政府主管區長做了重要講話,省非煤礦山安全管理專家就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進行了講解。阿城區電視臺連續三次,共用18天時間播發了非煤礦山企業必須正規開采及相關事宜的緊急通知和《致礦山企業的一封公開信》,形成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二是積極推進中深孔爆破技術廣泛應用。安監局在蜚克圖鎮秋皮溝石灰石礦舉行了中深孔爆破演示現場會,隨后又在玉泉鎮、大嶺鄉等五個鄉鎮舉行了全區非煤礦山企業推進中深孔爆破技術演示現場會,轄區企業全部參加,組織現場觀摩和現場中深孔爆破,邀請省專家講授理論知識,新明礦、紅星鴻運采石場等企業詳細做了管理經驗介紹。目前,全區適合采用中深孔爆破的號石場有130余家,已全部購置潛孔鉆,使用較好的達到100余家,新技術、新設備得到普遍的認可。
三是努力為推廣新技術創造條件。中深孔爆破具有應用安全、效率高的優點。由于采石場爆破人員對這項技術不甚了解,對潛孔鉆的使用不熟悉,操作起來生疏,使先進設備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又由于相關管理部門限制非常嚴格,這些都給推廣新技術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安監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努力解決企業占用林地、炸藥不符合規格、電力增容等許多實際問題,為應用新技術創造了條件。多次聘請國防工辦爆破專家來阿城,在采石企業集中的鄉鎮講解爆破技術和操作規程,為企業免費講課、提供咨詢、答疑解難,為創建“平安礦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非煤礦山安全事故占阿城區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80%以上,非煤礦山安全監管是全區安全生產監管的重中之重,抓好“平安礦山”建設也就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區委領導經常強調,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過分,安全工作誰抓都不越位,抓好安全工作就是對人民群眾最大的負責。區政府領導經常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奔波在各個非煤礦山之間,指導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和中深孔爆破技術。安監局一定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振奮精神,奮發有為,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切實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推進創建“平安礦山”工作,全力減少一般非煤礦山安全事故發生,堅決杜絕重特大非煤礦山安全事故,為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力促進創建“平安阿城”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四川維尼綸廠:長江邊奏響環保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