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愈實,1958年11月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副院長、工學博士、教授。主要社會兼職有:武漢市政協常委;湖北省機械工業安全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武漢勞保科技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安全生產協會高級顧問;中國人機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協教材研究會委員。
1985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地質學院)探礦工程專業,研究生,留校任教,長期從事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與參加部級和橫向科研項目多項,主持完成的“雙壓浮尺壓力計研制”于1993年獲國家專利,完成的“新理論新技術在通風工程中的應用”于1995年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發表研究論文37篇,撰寫出版著作6部,最近撰寫出版的有《企業安全管理實務》、《特大安全事故的法律責任與預防控制》、《安全生產法解讀》等。近年來常受聘在全國各地講授安全生產管理技術和安全生產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主要致力于安全應用軟件開發研究工作,已研制開發出的代表性安全應用軟件是“可視化故障樹分析系統”,該軟件智能化程度高,能自動識別、分析、計算。
陸教授認為: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法律、規章制度、機制、管理體系、技術標準的同時,還應在“化”字上做文章,即要把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化為人們的安全意識;把安全生產法律、規章制度化為人們自覺的行為準則;把安全生產理論知識、規程、技術標準化為人們的安全生產技能,從而形成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的互動,形成領導、管理人員、從業人員互動的局面。
“安全第一”是人們對安全生產的一種理性認識,體現了人們對安全生產的價值取向,也體現人們對人類自我生命的價值觀。但人們也經常會“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出事的時候,“安全第一”只是一句口號,并沒有在觀念中扎根。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先導,“化”字正是強調把“安全第一”真正轉化為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確實感受生命的至高無上,從而使人們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保護生命。
安全生產的法律和規章制度是人們安全生產的行為準則。但在經濟成分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讓人們克服短期行為,避免因浮躁、物欲膨脹而忽視安全生產,自覺地遵守安全生產法律和制度的約束決非易事。要把安全生產法律和制度真正化為人們自覺的行為準則,一方面要加強安全生產法規教育,樹立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必須加強法制管理,建立高水平的執法隊伍,構建操作性強的執法程序,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人員的安全素質決定安全生產狀況。人員安全素質的實質是指人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其內涵非常豐富,主要包括:安全意識、法制觀念、安全技能知識、文化知識結構、心理應變能力、承受適應能力和道德行為規范約束能力等。安全意識、法制觀念是安全文化素質的基礎;安全技能知識、文化知識結構是安全文化素質的重要條件;心理應變、承受適應能力和道德、行為規范約束力是安全文化素質的核心內容。三個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人員的安全素質。一切安全生產理論知識、規程、技術標準,只有轉化為人們的安全生產技能,成為人員安全素質的組成,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陸教授認為:安全生產是為了人,而安全生產又依靠人來實現。人們所建立或制定的安全生產理論知識、技術規程、標準、規章制度、法律等安全生產準則,如果沒有被人們觀念上接受,行為上響應,技能上掌握,就不可能真正轉化為安全生產的力量。所有的安全生產準則也就會成為空文,難以發揮任何作用。強調在“化”字上做文章,就是強調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人們的安全生產素質,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以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
上一篇:生命與尊嚴才是真--周心權
下一篇: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主席--戴林